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28篇
  免费   360篇
  国内免费   652篇
安全科学   971篇
废物处理   121篇
环保管理   539篇
综合类   2554篇
基础理论   494篇
污染及防治   311篇
评价与监测   175篇
社会与环境   141篇
灾害及防治   134篇
  2024年   61篇
  2023年   171篇
  2022年   158篇
  2021年   179篇
  2020年   161篇
  2019年   152篇
  2018年   180篇
  2017年   112篇
  2016年   97篇
  2015年   135篇
  2014年   268篇
  2013年   182篇
  2012年   205篇
  2011年   239篇
  2010年   202篇
  2009年   180篇
  2008年   201篇
  2007年   173篇
  2006年   186篇
  2005年   185篇
  2004年   151篇
  2003年   146篇
  2002年   138篇
  2001年   93篇
  2000年   109篇
  1999年   158篇
  1998年   124篇
  1997年   137篇
  1996年   121篇
  1995年   102篇
  1994年   87篇
  1993年   92篇
  1992年   71篇
  1991年   95篇
  1990年   80篇
  1989年   89篇
  1988年   43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32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24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4篇
  197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31.
用不同浓度的氯化镉诱导黄瓜幼叶Cd-MT的产生,并应用Dot-ABC法检测了30种来自天水不同区域植物的MT含量,初步确定它们的重金属污染情况.结果表明,Cd-MT浓度与环境诱导浓度呈显著正相关,Dot-ABC法检测的植物金属硫蛋白的最低含量为16ng,并初步估测了其中10种植物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本法具有特异、简便和灵敏的特点,可用于农产品镉金属污染的检测.  相似文献   
232.
选用了1株高耐镉(Cd)的烟曲霉,提出了利用烟曲霉在半固态培养体系表面生长并去除Cd的方法,研究了菌体对不同模拟Cd污染水平土壤中Cd的去除效果,测定了菌体吸附和富集Cd的变化.结果表明,烟曲霉在半固态培养体系中能够实现一定的Cd去除效果,Cd含量为10 mg·kg~(-1)时,对土壤Cd的综合去除率可达31%.同时通过研究不同Cd含量下烟曲霉干重和体系pH随时间变化情况,发现随着培养时间和Cd含量的增加,烟曲霉干重逐渐下降,最大下降幅度可达64%,pH为5.6~6.0时去除效果较好.培养过程中土壤Cd形态变化表明,烟曲霉在该体系下主要去除土壤中弱酸溶态和可还原态的Cd,可氧化态Cd含量在培养前后基本保持不变.这种方法的提出为微生物去除土壤重金属污染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33.
生物炭添加对半干旱地区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9,他引:5  
为确定生物炭添加对半干旱地区农田土壤温室气体释放的影响,采用小区定位试验,利用锯末(J)和槐树皮(H)及3种添加比例(1%、3%、5%,质量百分比),研究了生物炭添加6个月内表层土壤CO2、CH4和N2O等3种温室气体排放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各处理土壤CO2排放通量随生物炭的添加呈现增加的趋势,锯末和槐树皮等两种生物炭处理的土壤CO2平均排放通量分别增加了1.89%和3.34%,但差异不显著.CH4排放随着生物炭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各生物炭处理的土壤表层CH4排放量平均降幅分别为:J1:1.17%、J3:2.55%、J5:4.32%、H1:2.35%、H3:5.83%、H5:7.32%.其中,锯末生物炭仅在5%添加量时较对照差异显著(P0.05),而槐树皮生物炭处理在3%和5%的添加量与对照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生物炭对N2O的排放影响没有明显规律性.研究表明,生物炭在短期内对半干旱地区农田土壤CO2和N2O的排放没有显著影响,而对CH4排放则影响显著(P0.05).就生物炭类型而言,槐树皮生物炭在抑制CH4排放方面优于锯末生物炭,差异显著(P=0.048).  相似文献   
234.
本文对一起链轮断裂事故做了比较全面的检验分析。检验结果表明,导致链轮断裂事故的根本原因是链轮材料组织发生严重过热,晶粒粗大,机械性能不合格。针对链轮失效原因,本文对链轮生产工艺提出了几点改进建议,特别是链轮浇铸成型后应经过必要的热处理,这是减少断裂事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35.
张千湖  高兵  黄葳  颜晓妹  崔胜辉 《环境科学》2017,38(9):3610-3619
在人口增长和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活性氮排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日益加剧.为研究省级尺度活性氮排放规律,采用排放因子法建立2000、2005及2010年福建省人为源活性氮排放清单,分析各地市3个年份活性氮排放量及排放强度特征.结果表明,3个年份福建省活性氮排放总量分别为538.4、587.0和619.97 Gg,呈整体增加趋势.在9个地级市中,增速最快的为莆田市,而漳州市排放量有所下降.排放量最大的为漳州和泉州,排放量最小的为宁德与厦门.从排放来源看,90%以上的排放来自农田生态系统和畜禽养殖系统.能源活动贡献较小,但其排放增长最为显著.2010年,各地市单位面积活性氮排放强度呈"东南沿海高西北内陆低"的格局,最高为厦门市,最低为三明市;GDP和人口排放强度则呈"东南沿海低西北内陆高"的格局,最高为南平市,最低为厦门市.在分析各地市活性氮排放源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不同地区活性氮减排重点,研究结果可为福建省及下辖各地市活性氮减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36.
为了探讨引起黄龙钙华沉积区附着藻类大量滋生的原因、持续发展的趋势以及对钙华景观产生的影响,于2015年春、夏、秋季采集景区内12个典型样地的藻样和水样,在进行群落结构分析和环境因子分析的基础上,采用CCA(典型对应分析)以探明影响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结果表明:① 试验共检出藻类88种,隶属于5门9纲18目20科37属,优势种以贫营养土著型为主;② 随季节更替,物种丰度、生物量和Margalef指数增加,Pielou指数下降,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变化稳定;③ 基于CCA结果发现,pH(F=1.6,P=0.02)和海拔(F=1.5,P=0.04)是影响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研究显示,当前环境下,自然因子较人为因子对群落结构的影响更为显著,后期在制订水环境评估及钙华资源保护方案时,应当充分考虑特定环境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237.
随着人们对海岸资源环境重要性认知程度的加深,海岸资源环境整治修复成为提高海岸资源开发利用价值、维护海岸生态与环境功能的重要方式。本文从海岸资源环境损害问题诊断与整治措施、海岸整治修复技术方法、海岸整治修复效果评估等方面系统分析了近20 a来国内外海岸整治修复研究进展。通过对近年来我国海岸整治修复工程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需求分析,提出未来海岸整治修复研究应重点注重和聚焦以下方面:(1)海岸资源环境问题形成机理及受损程度评估研究;(2)海岸整治修复技术研究与集成;(3)海岸整治修复效果评估研究;(4)海岸整治修复监管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238.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汽油火灾的发生,以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复配混合物为原料,制备一种高效、环保的汽油火灾专用泡沫灭火剂,采用恒温水浴的方法确定了该新型泡沫灭火剂的适宜配比和用量,并通过设计试验对该新型泡沫灭火剂的灭火性能和灭火效果进行了测试与检验。结果表明:该新型泡沫灭火剂的流变性能可满足消防需要,且热化学性能和灭火性能良好,其中配方含量为3%时灭火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39.
介绍了海杂波统计特性建模的幅度特性、多普勒谱及空间相关这三个方面的研究状况,对各种建模的思路和模型效果进行了对比总结。对于幅度均值已有多个较为成熟的模型,但适用范围不同,结果差异也很大。幅度分布建模重点解决拖尾问题,复合建模是趋势。除平均谱外,开始研究短时多普勒谱。空间相关性建模主要建立空间相关长度与雷达及海洋参数间的联系,但是研究还不够全面。总的来看,已由单纯经验建模发展为力图在机理研究指导下有一定物理意义的建模。尽管海杂波建模效果愈来愈接近实际,但建模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240.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土地利用回归LUR模型,模拟西安市PM2.5浓度空间动态分布,结果表明:与PM2.5浓度相关性最高的分别为缓冲区为2 km的水域面积、人口密度和距离水域距离,R 2分别为0.501,0.393和0.280;与PM2.5浓度相关性最低的分别为缓冲区为4 km的水域面积、未利用地面积和耕地面积,R 2分别为0.039、0.021和0.017.未考虑风速建立的LUR模型多元回归的相关系数为0.856,R 2为0.733,考虑风速的相关系数为0.892,R 2为0.796,表明风速对于污染物的分布影响较大,LUR模型模拟效果较好.模拟的PM2.5年均浓度高风险区分布于中部,中风险区分布于中西部,低风险区分布于东南部和西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