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8篇
安全科学   13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38篇
基础理论   22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在大量的实测资科和参考资料的基础上,运用地球水化学分析、地质构造理论和同位素方法,探讨了该地区地下水化学组分的特征以及矿化度与各组分含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对其水化学特征的形成机理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该地区地下水有深部构造水和浅层地下水两种类型,这种组成特点与区内地质构造存在必然联系;地下水同位素等分析显示,该地区地下水的补给主要为现代大气降水及雪山融水,浅层水为就地补给,深部构造水为高山远距离运移补给;地下水化学组分的成因主要是溶滤作用和蒸发作用。  相似文献   
72.
在大量的实测资科和参考资料的基础上,运用地球水化学分析、地质构造理论和同位素方法,探讨了该地区地下水化学组分的特征以及矿化度与各组分含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对其水化学特征的形成机理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该地区地下水有深部构造水和浅层地下水两种类型,这种组成特点与区内地质构造存在必然联系;地下水同位素等分析显示,该地区地下水的补给主要为现代大气降水及雪山融水,浅层水为就地补给,深部构造水为高山远距离运移补给;地下水化学组分的成因主要是溶滤作用和蒸发作用.  相似文献   
73.
户外测试检验加速测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了加速老化测试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户外暴露测试的重要性,指出应该利用户外暴露测试来检验加速老化。使用正确的测试程序,户外暴露测试.-j-~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好的测试结果。采用正确的测试设计、恰当的评估方法、可靠的统计分析及应用参照样品等,可使测试者确定加速程度及加速测试与户外暴露测试的相关系数,以确保加速测试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4.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HPLC)对徐州市大气颗粒物中优控的16种多环芳烃(PAHs)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萘、芴、苊等低分子量芳烃的含量相对较低;苯并(g,h,i)苝、茚并(1,2,3-cd)芘、苯并(k)荧蒽、苯并(a)芘等高分子量芳烃的含量相对较高;含量最高的单体为荧蒽,占待检的16种PAHs的19%以上。不同环数多环芳烃含量大小顺序为:4环〉5环〉6环〉3环〉2环。可吸入颗粒物(PM10)中苯并(a)芘和∑PAHs在不同功能区的分布特征大体上一致,并呈现一定规律性:交通干线区〉工业区〉风景文化区〉居民区〉新城区。由此可以初步认为徐州市区PM10中的PAHs主要来源于燃煤和汽车尾气。  相似文献   
75.
近年来农药复配使用成为普遍现象,它对生态的危害是否有别于农药单独使用?采用OECD人工土壤法,通过急性毒性、回避行为及抗氧化酶(CAT、POD、SOD)活性3个生态响应水平,研究三唑磷和氯氟氰菊酯对蚯蚓的联合毒性效应。结果表明:三唑磷对蚯蚓7 d和14 d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331.1 mg·kg~(-1)和122.0 mg·kg~(-1);氯氟氰菊酯对蚯蚓7 d LC50和14 d LC50分别为897.9 mg·kg~(-1)和656.7 mg·kg~(-1)。2种农药按毒性比1:1复配,表现为协同作用。三唑磷和氯氟氰菊酯对蚯蚓48 h的半数回避浓度(AC50)分别是41.6 mg·kg~(-1)和6.0 mg·kg~(-1),两者亦表现为协同作用。经2种农药单独处理,蚯蚓体内CAT活性呈现轻微上升后下降,而POD和SOD活性无明显变化;复配导致POD活力显著上升,而CAT和SOD活力则显著下降。研究表明:三唑磷和氯氟氰菊酯复配呈现协同作用,增强彼此对蚯蚓的毒性作用,增大土壤生态危害风险;联合效应的产生与其阻断神经传导这一共同靶标有关。  相似文献   
76.
针对我国污染企业搬迁场地的风险特征、人体危害途径及环境风险评价存在的问题,从前期数据收集、毒性评价、暴露评价和风险表征4个方面探讨了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价的方法、步骤与内容;介绍了我国当前在污染场地风险评价中使用的法规与技术标准,归纳了环境风险评价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我国国情的场地风险评价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77.
通过实施江西省某农田土壤中镉、砷污染修复项目,对各修复技术进行比选,并对优选出的稳定化修复技术涉及的钝化药归纳分析。通过小试筛选出合适的药剂种类,中试确定药剂的最佳添加量,再进行工程实施的系统性工艺研究和技术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在保证修复区增产的前提下实现了污染农田土壤的安全利用,形成了控源-降活-低吸-农产品安全达标生产的修复模式,构建了具有针对性的稳定化-农艺调控的联合修复技术体系,可实现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修复、生态建设、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78.
影响滑坡发育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各因素之间又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而且不同因素对滑坡发育的贡献有很大差异,要准确合理地进行区域滑坡危险性评价,首先必须对各致灾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详细分析,合理选择参加评价的关键因素。针对这个目的,提出了综合考虑滑坡敏感性综合指标(IEL)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P)进行关键因素筛选的方法。首先采用百分比分段的方法进行致灾因素数据的类别划分,然后分别计算各致灾因素的两种指标大小,综合考虑两种指标以实现滑坡关键因素的筛选,当IEL和P指标都满足条件时,才能归入到关键因素中。将该方法应用于庆元地区滑坡灾害危险性评价,获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筛选结果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79.
为揭示岩溶洞穴滴水中水文地球化学指标与稳定碳同位素特征及其对外界环境变化的响应,作者在2019年夏季和冬季2个时期分别对麻黄洞进行监测。通过对麻黄洞滴水水化学指标和滴水δ13CDIC进行监测并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结果表明:(1)麻黄洞滴水水化学类型为HCO3-Ca·Mg型,2个滴水点SIc、SId均大于0,滴水处于饱和状态。(2)麻黄洞滴水水化学指标表现出不同季节和空间的变化趋势,MH1和MH2的滴水δ13CDIC值呈现出夏季偏轻、冬季偏重的季节变化特征,响应外界降水变化。(3)麻黄洞上覆受人类活动影响,其中产生的SO42-、NO3-等离子介入导致MH1和MH2的δ13CDIC发生偏重的变化,因此研究麻黄洞气候响需考虑SO42-、NO3-的影响。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