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8篇
安全科学   13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38篇
基础理论   22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探讨提高《电机拖动基础》课程教学效果的尝试及现代化教学手段对教学影响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实际运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2.
张恒  孙杏蕾 《环境技术》2010,30(5):55-57,33
本文详细解读了IEC61215:2005标准中的紫外预处理试验。介绍了材料耐候性老化测试原理,包括户外老化及紫外光加速老化测试原理,从光谱的定义、辐照度的设定、温度及湿度控制等几个方面对IEC61215:2005标准中的紫外试验进行分析。最后指出QUV运行该标准时的参数设定。  相似文献   
83.
草莓蚜虫防治用药对蜜蜂的急性毒性与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草莓蚜虫防治用药对蜜蜂的影响,按照《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和《化学品测试方法》要求测定了20%啶虫脒SP、10%氟啶虫酰胺WG和22%氟啶虫胺腈SC对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的急性毒性,并采用危害商值(HQ)法进行了风险评价。急性毒性结果显示:20%啶虫脒SP、10%氟啶虫酰胺WG和22%氟啶虫胺腈SC对蜜蜂的急性经口毒性试验结果(48 h-LD50值)分别为4.47μg a.i.·蜂~(-1)、11.2μg a.i.·蜂~(-1)和0.0601μg a.i.·蜂~(-1),对蜜蜂的急性接触毒性试验结果(48 hLD50值)分别为11.0μg a.i.·蜂~(-1)、13.9μg a.i.·蜂~(-1)和0.643μg a.i.·蜂~(-1)。按《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中毒性等级划分标准,20%啶虫脒SP、10%氟啶虫酰胺WG和22%氟啶虫胺腈SC对蜜蜂的毒性等级分别为中毒、低毒和高毒。风险评价结果表明,22%氟啶虫胺腈SC对蜜蜂存在中等风险(HQ值为1 622),20%啶虫脒SP和10%氟啶虫酰胺WG对蜜蜂的风险为低风险,其HQ值分别为40.3和6.70。因此,草莓生产中可优先选用10%氟啶虫酰胺WG来防治蚜虫,20%啶虫脒SP次之。而使用22%氟啶虫胺腈SC时,应注意采取措施降低其对蜜蜂的毒性风险,以免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84.
本研究选取3种不同暴露环境,分别为玉米株高达到施药者膝盖左右(暴露环境1)、达到施药者腰部左右(暴露环境2)和高于施药者身高(暴露环境3),采用手动背负式喷雾器,在这3种暴露环境中施喷48%毒死蜱乳油(EC,稀释500倍),通过贴片法和全身整体测试法(whole body dosimetry,WBD)分析了施药者农药皮肤暴露量(dermal exposure,DE)。依据试验结果,发现在暴露环境1和2中,2种测试方法的农药潜在皮肤暴露量(potential dermal exposure,PDE)无显著性差异,但在暴露环境3中,2种测试方法的PDE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LSD0.05=57.9);对施药者的主要暴露部位进行分析,发现在暴露环境1和暴露环境2中2种测试方法的暴露部位类似,但在暴露环境3中显示,贴片法为手部,全身测试法为上半身(头、颈、前胸、后背及手臂)。使用全身测试法测定PDE同时测定直接皮肤暴露量(actual dermal exposure,ADE),并利用ADE和PDE计算外穿防护服(运动服)渗透率的结果,3种暴露环境分别为4.69%、5.19%和5.54%,比通常假设的防护服或工作服的10%渗透率小。  相似文献   
85.
畜禽养殖业的蓬勃发展,改善了农业生产结构,促进农村经济水平的提高,但是废弃物又造成了环境污染.运用循环经济理论指导畜禽粪便污染环境的治理并使其资源化,在减少生态环境污染的同时,又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具有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本文通过分析畜禽粪便对环境的危害及其资源特性,提出了资源化、无害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86.
船舶碰撞严重威胁着船舶水上航行的安全,船舶碰撞危险度的研究能够为船舶避碰提供有效的预防手段和合理的科学依据。选取航道船舶碰撞危险度作为状态变量,选取船舶会遇方式、风速和能见度作为控制变量,运用序次Probit模型拟合出碰撞危险度状态方程。分别对人为判断和序次Probit模型的碰撞危险度利用插值技术,描绘出控制变量对状态变量的作用效果变化特征图。研究结果表明,拟合状态方程可以良好地表征系统状态的连续变化特征,序次Probit模型能够有效克服人为判断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87.
为探明氰戊菊酯对鱼类不同生命阶段的毒性效应,以斑马鱼和稀有鮈鲫为测试生物,评价了氰戊菊酯对斑马鱼和稀有鮈鲫不同生命阶段的急性毒性差异。研究发现,氰戊菊酯对斑马鱼和稀有鮈鲫胚胎的96 h-LC50值分别为0.901(0.664~1.22)和0.636(0.233~1.74)mg·L~(-1)。氰戊菊酯对稀有鮈鲫胚胎孵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染毒48 h后,0.188和0.375 mg·L~(-1)氰戊菊酯对稀有鮈鲫胚胎的孵化率分别为88.9%和100%。氰戊菊酯对斑马鱼仔鱼、幼鱼和成鱼的96 h-LC50值分别为0.00340、0.0183、0.00487 mg·L~(-1),氰戊菊酯对稀有鮈鲫仔鱼、幼鱼和成鱼的96 h-LC50值分别为0.0520、0.00277、0.00345 mg·L~(-1)。因此,氰戊菊酯对斑马鱼不同生命阶段的毒性从高到低顺序依次为:仔鱼成鱼幼鱼胚胎,氰戊菊酯对稀有鮈鲫胚胎、仔鱼、幼鱼和成鱼的毒性为幼鱼成鱼仔鱼胚胎。试验结果表明,斑马鱼仔鱼对氰戊菊酯的敏感性高于稀有鮈鲫相应的生命阶段,相对于斑马鱼,稀有鮈鲫胚胎、幼鱼以及成鱼对氰戊菊酯的毒性作用更为敏感,说明氰戊菊酯对斑马鱼和稀有鮈鲫不同生命阶段的毒性效应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88.
彗星实验是瑞典科学家Ostling和Johanson于1984年发明的检测毒物DNA损伤效应的方法。它经历了从最初的微电泳技术、中性彗星实验、碱性彗星实验、酶切彗星实验和双向垂直彗尾彗星实验等不断完善的发展过程。在毒理学、遗传学和环境生态科学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和欧洲食品安全局等国际组织推荐的测定遗传毒性的方法之一。彗星实验的关键点包括单细胞悬液的制备、细胞裂解液的成分与比例,低熔点琼脂糖凝胶的浓度,电泳条件等。在典型应用领域,如蚯蚓、鱼、两栖动物、鼠和人的彗星实验很难找到标准实验方案。成功的彗星实验还需关注,实验设计时必须包括阳性对照,结果表述时必须有图为证,实验方案可能因物种或细胞而异。  相似文献   
89.
消防规范对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增压设施参数的规定存在一定的矛盾,从而造成有些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不知所从,本文通过工程实例说明增压设施参数的确定.某家居城共5层,建筑高度22.50m,每层建筑面积9000m,1~4层为营业厅,第5层为仓库.本文以该家居城为例,通过对营业厅和仓库分别进行水力计算,说明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增压设施的设计流量和扬程应满足最不利喷头的设计喷水强度和工作压力,而不能照搬规范中流量不大于1L/s的规定.该家居城的增压设施流量为11m/h,扬程为28mH2O.  相似文献   
90.
干发酵对稻草结构及产沼气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防止稻草焚烧产生的环境污染,采用厌氧干发酵方式对稻草进行资源化处理.通过稻草元素的分析、X射线衍射(XRD)及红外光谱(FT-IR)的分析,考察了干发酵及预处理对稻草结构的改变.结果表明,稻草干发酵60d单位挥发固体累积产气量278.1mL/g (0℃),前30d产气占总产气量的90.3%;XRD显示稻草纤维晶体为纤维素Ⅰ型,堆沤预处理和厌氧发酵未改变纤维素的晶型,但略微增加纤维素的结晶度;FT-IR表明:堆沤预处理使聚糖脱聚、纤维素分子键氢键增强和木质素结构部分改变;发酵主要使聚糖脱聚与降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