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2篇
安全科学   13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1篇
综合类   40篇
基础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6 毫秒
11.
论文基于1970—2013年西北干旱区高空和地面气象资料,采用多种统计学方法,分析了西北干旱区空中水汽含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降水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1970—2002年,西北干旱区空中水汽含量呈显著的增加趋势,速率为0.835 mm/10 a(P<0.01),其中以夏季增速最高(1.709 mm/10 a,P<0.01);而降水效率基本稳定,仅春、冬季节略增。在空间上,1970—2002年水汽含量变化速率大小依次为北疆>南疆>河西走廊,其中冬、春季节以北疆水汽增速最大,夏、秋季节以南疆水汽增速最高。2)2003—2013年,西北干旱区水汽含量呈不显著下降趋势(-2.061 mm/10 a);而降水效率明显增加,速率为0.136%/10 a,这说明近年来空中水汽转化为降水的效率明显提升。同时,北疆降水效率增加幅度明显高于其他地区。3)西北干旱区各季节的降水效率与降水量均呈显著正相关性,而水汽含量与降水量的相关性则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差异: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另外,新疆降水变化与水汽含量和降水效率均呈显著正相关性,而河西走廊降水量与降水效率的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12.
管道压力是进行泄漏速率和泄漏后果模拟的重要参数,搭建泄漏及气体扩散测试实验系统,并建立实验系统的Flowmaster模型,通过实验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可以基于Flowmaster模型预测小孔泄漏条件下管道内的压力响应情况,并且能够较为精确的计算泄漏稳定后管内的平均压力,为小孔模型准确计算泄漏速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干旱条件下,采用喷洒不同浓度的壳聚糖溶液处理玉米幼苗,测定其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保护酶活性。结果表明,壳聚糖溶液处理的玉米幼苗保护酶活性较对照组均有一定程度提高,说明干旱胁迫下壳聚糖溶液处理玉米幼苗有利于其生长,为壳聚糖溶液处理玉米幼苗抵抗干旱胁迫的影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环渤海芦苇湿地磷的吸附容量及释放风险评估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宋佳伟  徐刚  张扬  吕迎春 《环境科学》2020,41(2):728-733
滨海湿地地处陆海交汇的关键带,是磷的"汇"、"源"和"转化器",在全球磷循环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其对水体磷素的截留能力日益受到关注.本文以环渤海地区芦苇湿地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利用批处理实验研究了湿地磷的吸附容量和释放风险.结果表明,湿地沉积物磷的最大吸附容量(Qmax)为693.7~2117.2 mg·kg-1,平均值为1468.6 mg·kg-1,Qmax的大小顺序为七里海湿地 > 北大港湿地 > 南大港湿地 > 辽河三角洲湿地 > 寿光滨海湿地 > 黄河三角洲湿地.环渤海湿地沉积物磷吸附主要受Ca、Mg和TOC含量的影响.环渤海湿地磷吸附饱和度(DPS)和释放风险指数(ERI)分别为0.28%~4.50%和0.53%~10.10%,结果表明除寿光滨海湿地磷释放风险为中度风险外,其它湿地磷释放风险较低.总之,环渤海地区芦苇湿地沉积物具有较强磷吸附能力,沉积物为水体磷的"汇",沉积物释磷风险较低.建议在环渤海污染治理过程中充分发挥滨海湿地对磷的净化拦截作用,以降低陆源污染对近海水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黎素  张博  谢春生  张扬  肖纯 《环境科学学报》2021,41(7):2796-2805
采用溶剂热法将Bi单质附着于草酸亚铁(FeOx)上,制备了系列Bi-FeOx复合催化剂并用于活化过硫酸盐.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等表征方法对复合催化剂的结构、形貌和元素价态进行表征.以罗丹明B(RhB)为降解对象,研究了Bi-FeOx/过硫酸盐/可见光体系中Bi单质含量、催化剂投加量、pH及过硫酸盐浓度等因素对RhB的降解影响.在最佳条件下,反应5 min后,RhB的降解率高达99.8%.Bi的引入,使得复合催化剂增强了对可见光的吸收,提高了光生电子的传输效率,从而加速了对RhB的降解.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生态环境治理项目安全生产标准化评价的准确性和客观性,针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存在的管理缺陷及主要问题,首先结合相关文献和项目实际确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权重,构建了安全生产标准化评价模型,最后应用安全生产标准化评价模型对某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进行了实例应用与分析。结果表明,该评价模型适用于生态环境治理项目安全生产标准化量化评分,对今后生态环境治理项目安全生产标准化评价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针对地勘单位在执行《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及安全标准化建设中存在的计划协调不到位、实施要求不统一、考核评价不细化、奖惩激励不充分等现实问题,基于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核心要素和"PDCA"的理念,提出融合、协同、可持续的构建原则,以组织协调、实施运行、考核评价、奖惩激励、软件保障、硬件保障等6个模块构建"4+2"安全标准化运行模式。实现对安全标准化建设模式的系统性、整体性优化,并结合地勘单位实际从组织机构、工作方式、考核激励机制等方面提出具体优化措施,为提升地勘单位安全标准化运行效果提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是降低事故发生概率的前提条件。针对地勘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中存在的辨识分类不深入、分析研究不系统、治理措施不完善、效果评价不及时等问题,提出了由隐患辨识、数据分析、对策制定和评价改进4个模块构成的IACA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模型,并通过实例应用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在验证过程中分析了地勘单位事故隐患的发生和发展规律,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措施,可为地勘单位建立健全事故隐患预防预警机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当前地勘单位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管理体系、目标、层级、阶段、重点工作等几个方面提出了"0-65432"安全管理模式,同时针对该模式如何落实制定了对策措施,并通过实例说明了该安全管理模式的实际应用措施,对提高地勘单位安全管理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针对水资源管理与规划的发展过程,详细论述了水资源系统管理与规划中常用优化技术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及应用.根据是否考虑了模型参数或者模型结构的不确定性问题,将优化模型分为确定性优化模型和不确定性优化模型,通过对不确定性优化模型的介绍指出了不确定性优化是当前水资源系统优化的热点,同时指出未来不确定性优化技术发展方向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