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33篇
安全科学   54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22篇
综合类   115篇
基础理论   26篇
污染及防治   11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基于炼油化工过程复杂,设备众多,某一设备的监测变量发生扰动可能会传播至其相邻设备引发出一系列故障链。现有方法多是针对某一设备进行监测与诊断,以期降低事故后果,而忽视了对过程风险传播路径的预测以防止事故的发生。因此,提出一种基于传递熵与核极限学习机的炼油化工过程风险传播路径分析方法,该方法针对某一工艺扰动,分析其在风险发展过程中的扰动传播过程,基于传递熵分析法建立炼油化工过程风险传播推绎模型;并提出一种基于KELM的风险传播搜索方法,预测风险传播路径;将该方法应用于分馏塔冲塔过程。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辨识出未来一段时间内风险的可能传播路径,以便操作人员及时采取预防措施,保证过程安全及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02.
综述了烟气脱硫废水的产生原因与危害、分析了脱硫废水资源回用的可行性与困难,比较与评述了国内外烟气脱硫废水处理方法的工艺、原理及效果,指出了脱硫废水处理技术的发展新方向。当前各项技术都能使脱硫废水达标排放,但各工艺侧重点不同,经济投入相差较大,且后续环境问题各有不同。通过综合经济技术对比分析发现,电驱动膜法在当前最具潜力,能真正实现脱硫废水的资源化利用,达到近"零"排放,且具有运行成本低的优点,工业应用虽未形成规模,但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03.
采用固相萃取-离子色谱法同时测定化工废水中乙醇胺、二乙醇胺、三乙醇胺、N-甲基二乙醇胺和N-丁基二乙醇胺等5种有机醇胺类化合物。通过试验,对固相萃取、离子色谱条件进行优化,优选C_(18)为固相萃取填料,使方法在1.10 mg/L~26.0 mg/L范围内线性良好,方法的检出限为0.72 mg/L~1.02 mg/L。废水样品3个质量浓度水平的加标回收率为84.0%~101%,测定6次结果的RSD为1.7%~12.0%。将该方法用于医药化工企业废水的测定,结果部分醇胺类化合物检出。  相似文献   
104.
有机磷酸酯(organopho sphate esters,OPEs)作为阻燃剂和增塑剂广泛应用于建筑材料和电子产品等材料,随着生产和使用量的增加,导致其普遍存在于各种环境介质中.作为一类新污染物,OPEs的环境行为及归趋引起了越来越多环境学者的关注.本文系统阐述了OPEs在环境中可能发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现有研究表明:(1)OPEs自身理化性质和结构(疏水性和π-π效应)是影响其迁移转化过程的重要因素;(2)复杂的介质环境(温度、pH值、溶解性有机质、氧化活性物种等)能够影响OPEs的大气传输/沉降、吸附/解吸、水解、光解、生物富集和植物吸收等过程;(3)OPEs在迁移转化中能生成二酯或单酯类产物(化学键断裂)、羟基化产物、甲氧基化产物以及其他小分子化合物等.针对目前的研究现状建议未来可重点关注OPEs在小型生态系统中多介质中的迁移转化过程与机制以及在迁移转化过程中生成产物的理化特性与生物效应等.  相似文献   
105.
分析了九江市水资源分布特征和水环境管理现状,研究了水环境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建立九江市综合水务管理体制、以环境容量为基础、以排污许可证为手段的水污染防治体制等对策。  相似文献   
106.
针对传统蒙德法在建议系数的选取上存在取值差异性、主观影响性大等问题,提出基于事故树理论改进蒙德法评价模型。该模型利用事故树理论方法得出各基础事件结构重要度,为建议系数的取值提供可靠依据,同时增加了设备修正系数F_E、同类设备失效概率系数F_G、管理系数F_M和毒性种类系数F_T4个修正系数。文章以联合站原油罐区单元为例,对其安全指标进行定量计算。结果表明,基于事故树理论改进蒙德法与传统蒙德法相比具有更好的客观性与实际操作性,对保障企业安全生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7.
回流式无膜生物阴极微生物燃料电池脱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有效提高脱氮效率、降低MFC运行成本,设计了一种新构型回流式无PEM膜的生物阴极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生活污水,回收电能。研究了该系统的启动情况及稳定运行时的污水脱氮效果和产电性能。结果表明,系统稳定运行后,输出电压0.53 V,反应器内阻406.8Ω,最大功率密度201.9 mW/m3。连续进水、停留时间12 h、回流比为1及阴极连续曝气条件下,COD去除率85%以上,氨氮去除率93.94%,总氮去除率44.96%,总氮去除较作参比的A2/O系统提高8.17%。  相似文献   
108.
以2-膦酸丁烷-1,2,4三羧酸(PBTCA)为稳定剂,通过FeCl3.6H2O与NaBH4反应,利用液相还原法制备稳定纳米级零价铁颗粒(P-NZVI),并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X射线衍射(XRD)进行表征,颗粒平均粒径为73 nm。考察了Cr(Ⅵ)溶液初始浓度、pH、NZVI投加量、温度等条件对Cr(Ⅵ)去除效果的影响,并与同等条件下不加稳定剂制备的纳米铁(N-NZVI)进行对比。结果表明:Cr(Ⅵ)的去除率随温度和纳米铁投加量增加而升高,随pH和Cr(Ⅵ)溶液初始浓度升高而降低。在相同实验条件下,P-NZVI对Cr(Ⅵ)的去除效果明显优于N-NZVI,表明改性后纳米铁在地表水原位修复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9.
以木糖为碳源采用间歇培养方式,对木糖厌氧发酵产酸进行研究。考察木糖浓度和初始pH值对木糖厌氧产酸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木糖浓度的增加,总产酸量得到提高,但木糖利用率却呈现下降的趋势。当木糖浓度为5 g/L时,其利用率为100%,15 g/L时利用率为73.9%,此时挥发性脂肪酸(VFAs)为9.22 g/L。木糖的分批投加可有效促进产酸,尤其是促进乙酸浓度的提高。pH为5.0和6.0左右时,VFAs主要成分为乙酸和丁酸;而pH为7.0~9.0时,乙酸含量明显增高,在pH值为8.0的条件下乙酸含量占总VFAs的80.1%。在pH=8.0时经过8 d左右的发酵,VFAs浓度可达9.34 g/L。  相似文献   
110.
湿法烟气脱硫反应过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中试台上,系统开展了浆液pH值、飞灰浓度、液气比、入口SO2浓度、烟气速度和氧化方式等对脱硫反应过程影响的实验研究。实验表明,脱硫效率随着石膏浆液pH值、液气比的升高而增加,且入口SO2浓度越高,液气比越低,影响效应越明显;脱硫效率随着烟气速度、烟气温度和入口SO2浓度的增加而下降;石膏浆液中飞灰含量对系统脱硫效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pH值>5.6,飞灰浸出液中Fe3+含量相对较低,Fe3+对脱硫反应过渡态催化氧化影响程度较轻,不同工况脱硫效率差别不大。pH值<5.6,飞灰浸出液中Fe3+含量随pH值降低而增大,增效效果逐渐显著;氧化方式对脱硫反应过程有明显的影响,强制氧化工艺的脱硫效率比自然氧化的高5%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