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5篇
安全科学   14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24篇
基础理论   3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41.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安全防范行业的迅速发展,周界防范的应用有了明显的增长.作为安防的重要组成部分,周界防范的应用还处在初级阶段,主要表现在技术和器材使用单一、工程经验缺乏、软件被广泛忽视、综合防范效益低等方面.  相似文献   
42.
水中微量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实用分析方法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邻苯二甲酸酯(PAEs)是危害性严重的一类持久性有害污染物。含量极微,测定难度大。通过试验对比了液液萃取、固相萃取富集技术和液相色谱、气质联机测定方法对水中微量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方法是实验室条件下,水中微量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优化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43.
新型水处理活性炭选型技术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活性炭依其原料不同、生产工艺不同,而有不同的吸附性能.使用简易的活性炭选型方法,可以减少应用测试时的备选炭型,从而大大降低活性炭水处理技术的运行成本.以碘值、甲基蓝值、苯酚值和丹宁酸值4种吸附容量性能指标为依据的活性炭选型技术,可以有效地预测活性炭对于水中各种大小不同污染物的去除能力.BET测试结果证明了这4项指标数据对于活性炭孔径分布预测的准确性.2,4-二氯苯酚和腐殖酸等目标化合物的吸附容量实验结果也都验证了这4项指标的预测功用,说明这种简便的活性炭选型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4.
于2009~2010年,利用风标式花粉采集器,采集了上海不同区域春、秋、冬季的飞散花粉和大气颗粒物样品,并于春季(2010年4月)利用重力花粉采集器在不同高度采集了飞散花粉样品,以及不同区域悬铃木的花粉.对风标花粉采样器采集的样品进行溶酸处理后进行花粉鉴定;对重力法采集的花粉样品染色后直接进行观察.利用高分辨的扫描电镜(SEM)对悬铃木花粉上吸附的大气颗粒物进行了微观表征.结果显示,上海春季大气中的花粉以木本植物花粉为主.不同区域悬铃木花粉上所吸附的颗粒物组分有所差异.冬季和春季大气颗粒物(总悬浮颗粒物)中的SO42-的浓度均为所检测离子(Na+、K+、Ca2+、Mg2+、NH4+、NO3-、SO42-、Cl-)中浓度最高的,NO3-、SO42-、NH4+在冬季样品中要比春季样品中的浓度高.上海大气颗粒物中的地壳元素的质量浓度从高到低为Ca >Na>Mg>K.  相似文献   
45.
兰州市农村畜禽污染以及对水体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兰州市农村作为研究区域,对2003-2007年畜禽养殖污染的现状和趋势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安宁区、城关区等三县五区的畜禽污染情况,其中安宁区和红古区属于较重污染区,农村地区畜禽污染又逐年加重的趋势,后者与当地耕地的逐年减少有密切的关系;同时,根据各区(县)畜禽粪便污染物COD、TN、TP的值,测算了各区(县)污染物流失进入水体的COD、,IN、,IP的等标排放量,比较得知5年中TP的等标排放率均超过了56%,TN超过了34%.区域水体中TP污染的源头与农村地区畜禽污染又直接的联系.因此农村地区畜禽养殖环境管理的落实将对从源头治理农村水体的污染起到重要作用,也是当及今后农村小康环保行动的重要战略之一.  相似文献   
46.
采集了上海市石洞口地区2010年春季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样品,使用ICP-AES和FESEM技术分析了颗粒物的化学组成和微观特征,比较了不同粒径的大气颗粒物与3种工业纳米颗粒物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在染毒剂量为25、50、100和200μg.mL-1时,大气颗粒物水溶组分和不溶组分及工业纳米颗粒均可以抑制A549细胞生长活性并能诱导细胞产生活性氧(ROS),且大气细颗粒水溶组分生物活性最强,在上述染毒剂量下对细胞生长活性的抑制率分别达到13.31%、18.15%、20.43%和23.78%.在纳米尺度的颗粒物染毒组分中,纳米NiO的生物活性最强,在上述染毒剂量下对细胞生长活性的抑制率分别达到11.81%、15.12%、17.62%和19.44%.因此,大气细颗粒物水溶组分是最主要的毒性成分.  相似文献   
47.
马武生  金根娣  薛梅  张睿  曹展梅 《环境工程》2016,34(12):141-146
以某地区3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为研究对象,对沿岸土壤中Cd、Pb、Cr、Cu、Zn、Ni、Co、Hg、As和Se的含量、分布、污染水平和来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水源地土壤中Cd超过GB 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标准的样品数最多,其次是Zn、Pb、Cu、Cr和Ni。评价结果说明3个水源地土壤存在一定程度的重金属累积情况,处于轻微-中等程度的污染水平,其中Cd、Pb、Cr、Cu和Zn已接近或已处于预警水平。源解析结果表明:水源地土壤中重金属元素来源可归因于"燃煤因素"、"施肥因素"、"污灌因素"、"内燃机尾气排放因素"和"农药因素"等。  相似文献   
48.
张睿  孙若愚  曹蜚  刘羿 《地球与环境》2022,50(3):426-438
珊瑚礁生态系统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极高的初级生产力、快速的物质循环等特点,被称为"海洋中的热带雨林",在维系全球生态环境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由于绝大部分珊瑚礁位于近海,有害金属元素如汞能够通过各种渠道进入珊瑚礁生长水域,在珊瑚礁生物中富集并经过食物链放大,对珊瑚礁生态系统造成潜在危害。本文简单介绍了珊瑚礁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和生态功能,并汇总了目前报道的珊瑚礁生态系统中海水、沉积物、食物网、珊瑚中的汞的含量与形态。总体上,珊瑚礁生态系统中的汞研究极其有限,目前对该重要系统中的汞循环并不清楚。未来可结合稳定汞同位素方法对珊瑚礁生态系统汞的来源、迁移与转化进行示踪,认清珊瑚礁的汞汇通量,发展珊瑚骨骼对生长水域汞污染的监测技术和理论。  相似文献   
49.
新生代印度-欧亚板块碰撞的远程效应是理解中亚构造格局变化的主要机制。随着其远程效应的北移,位于中亚腹地的准噶尔盆地在周边山脉抬升的影响下,南北缘发生构造活动。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将盆地新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概括如下:古新世,因基底断裂复活,盆地北部开始发生逆冲推覆活动;渐新世末期,博格达山脉恢复隆升,古牧地背斜发生构造变形;中新世以来,盆地南缘逐渐形成了三排构造带;上新世末期—更新世以来,北部基底断裂活动,南缘西段和东段分别形成浅层背斜和断裂。目前,由于印度-欧亚板块碰撞远程效应的传播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因此需要更多的地质证据来证实它在不同阶段的传播方式以及使盆地发生构造变形的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