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15篇
基础理论   1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1.
关于氮肥利用率的思考   总被引:91,自引:1,他引:91  
巨晓棠  张福锁 《生态环境》2003,12(2):192-197
应用作者近10年在华北地区冬小麦/夏玉米中氮肥转化与去向的研究资料,对施氮量、产量、氮肥利用、残留、损失关系进行分析;认为简单的氮肥利用率很难反映不同农业生产水平条件下的氮肥利用状况;要准确反映氮肥利用状况,应综合考虑产量水平、氮肥利用、残留及损失的情况。论证了我国氮肥利用率具有很大的变幅,平常所说的30%-35%只是一个整体概念,不能以此来说明我国氮肥损失量大,对环境的污染严重。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必须研究解决既能获得尽可能高的产量,又能最大限度地减轻对环境压力的氮肥施用技术及其理论基础,而不应该一味追求多么高的氮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12.
中国几个农业区的氮肥、土壤氮积累以及政策推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中国,氮肥的过量施用和作物对氮素回收率的降低造成了农业非点源污染的加重.不同的区域和农作物中氮肥的施用量变化很大,这取决于经济发展程度.比如,在东部地区和对经济作物的氮肥使用量要高于西部地区和谷类作物.甚至,在富裕地区,氮肥的施用量要远远高于中国科学院推荐的施肥量.要成功解决环境保护和作物高产,中国必须形成相应的农业政策鼓励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民减少氮肥施用量,并且对于小尺度的农田系统和正在扩大的经济作物种植给出常规施肥建议.  相似文献   
13.
过量施用含DMPP氮肥对小白菜硝酸盐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田间试验对过量施用含硝化抑制剂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DMPP)氮肥对小白菜硝酸盐累积及营养品质的影响作了研究.结果表明,与尿素(urea)、硫硝铵(ASN)相比,DMPP与硫硝铵、尿素配合形成的新型氮肥(ASN+DMPP, urea+DMPP)均可显著降低小白菜硝酸盐累积,提高Vc、氨基酸、可溶性糖和Zn含量,改善品质,ASN+DMPP作用更为明显.与ASN、urea相比,ASN+DMPP处理小白菜NO3--N含量分别降低16.0%和14.1%,均达到了显著性水平;urea+DMPP与urea、ASN相比,小白菜NO3--N含量分别降低7.9%和7.6%,均达到了显著性水平.urea+DMPP、ASN+DMPP明显减少茎叶、特别是茎中硝酸盐积累,抑制幅度以ASN+DMPP较大.此外,ASN+DMPP还可缓解因氮肥过多引起的减产效应.  相似文献   
14.
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氮肥的氨挥发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可多点原位测定氨挥发的风洞系统,监测了华北平原2002~2004年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传统和优化氮肥管理下的氨挥发损失.结果表明,氨挥发主要发生在施肥后2~3周内,以施肥后连续采样15d的氨挥发累积量作为总排放量,相同施氮量下生长季夏玉米的氨挥发大于冬小麦.优化处理的氨挥发平均损失率(35.9%)显著高于传统处理(20.9%),但从氨挥发绝对量上看,传统处理为125.1kgN/hm2,优化处理为42.3kgN/hm2,降幅达66.2%.施肥和灌水方式显著影响氨挥发,撒施碳铵后翻耕的氨挥发损失为10.1%,追肥撒施的氨挥发损失平均为24.6%;撒施尿素后立即灌水,氨挥发损失为19.7%,5h后灌水氨挥发损失为34.0%,增加了72.6%.  相似文献   
15.
根分泌物对根际重金属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介绍了采用上,下分根试验,使水稻根系下部生长在不同浓度铁营养液中,研究不同供铁处理对不同品种水稻吸收生金属和微量元素及其在体内转移和运输的影响。结果表明缺铁处理时常优87-88品种的植株地下部铁含量仅为正常供铁处理的58%,而Cd,Zn的含量却比正常供的植株高1.4倍;缺铁时远诱一号和科长89-113两个品种植株地上部含铁量也比正常供铁时低,但差异不如常优87-88明显,Cd,Zn含量比正常供铁时  相似文献   
16.
过量施肥通常导致集约化菜田土壤质量劣化、养分利用效率低及环境风险增加。合理的养分资源管理需要考虑蔬菜的养分吸收规律、土壤养分的迁移和转化及环境养分供应的特点。由于土壤氮素具有较强的移动性,氮素养分资源管理可通过根层氮素实时监控来实现;而磷和钾养分水平在土壤中相对比较稳定,可采取衡量监控技术决定养分的需要量。菜田有机肥的投入总量及其氮磷养分的释放特点也是养分资源管理中的重要内容。有机肥施用于新菜田应考虑“以氮定量”的原则,而施用于土壤有效磷过量累积的老菜田,应采取“以磷定量”原则,来控制有机肥中的磷素投入;根据不同有机肥的氮磷释放特点的差异,可搭配施用不同比例和类型有机肥,以满足作物主要生育期的养分需求,减少环境污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用营养液培养方法,模拟在不同铁浓度条件下,小麦根表铁氧化物及植物铁载体对植物吸收镉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溶液中加入的Fe(OH)3量的增加,小麦的吸镉量也相应增加;但当Fe(OH)3的加入量超过一定限度后继续增加时,小麦的吸镉量减少。此外,小麦的根分泌物特别是其中的植物铁载体对覆有Fe(OH)3的根系吸收镉有一定的影响。缺铁预培养小麦的根系植物铁载体分泌率比加铁预培养的小麦高5倍左右,缺铁预培养的小麦植株吸镉量也高于加铁预培养的小麦植株  相似文献   
18.
玉米自交系吸收利用磷素的差异及其相关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大田选取11份玉米自交系,在两个供磷水平下研究了玉米自交系籽粒产量基因型差异及吸收效率、利用效率与磷效率的相关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在磷胁迫的条件下,不同玉米自交系不仅产量存在较大的差异,而且对磷的响应度也不相同,产量最高的基因型中宗2号为最低的忻9005的5.15倍,将这些品种在二磷水平下以产量进行磷效率双向划分可以分为4种类型:双高效型(太411、KH12、58、中宗2号);高磷高效型(187);低磷高效型(冀257);双低效型(478、冀35、XL12、忻9005、H21),成熟期吸收、利用效率与磷效率的关系表明,在同一供磷条件下,11份自交系吸收、利用效率均有显著的差异,在两个供磷水平下,吸收效率与磷效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利用效率仅在高磷条件下与磷效率存在正相关性,表明在低磷水平下,成熟期磷效率主要由吸收效率决定,在高磷水平下,磷效率是吸收效率和利用效率共同作用的结果。图2表1参7。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玉米生产-消费体系养分流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物质流和养分流相结合的分析方法, 沿玉米生产的肥料投入到玉米消费过程, 研究氮、 磷养分流动; 以2004 年为例, 分析了中国玉米生产消费过程中氮、磷养分流动特点和资源的利用效 率。2004 年玉米生产投入化肥氮(N) 549.6×104t、磷( P2O5) 211.2×104t; 共收获养分氮(N) 342.9×104t、 磷( P2O5) 139.4×104t, 其中75%的氮和68%的磷被利用, 最终进入家庭的氮占22.3%, 磷为15.0%; 秸 秆中氮的还田率只有47%, 磷的较高, 在80%左右, 可见秸秆还田是归还土壤磷的有效措施。玉米 生产要消耗大量的资源, 2004 年生产1t 玉米养分, 消耗的化肥氮、磷养分相当于煤5.2t、磷矿资源 12.1t。因此, 优化玉米整个生产与消费体系中养分的流动, 对于提高养分资源利用效率和减少资源 浪费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食物链氮素资源流动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活化氮引起的资源环境问题成为国际关注的热点。研究利用养分流动方法,利用模型量化氮素流动特征的指标,阐明我国食物链氮素流动特征。结果表明:随着GDP增长,在食物消费拉动下,2005年人均化肥、饲料、食物氮素消费量分别为1980年的2.1、2.2和1.3倍,养活一个中国人的资源代价在增加。中国食物链氮素库存量和流量大幅增长,1980年到2005年农田氮素总流量从2104×104t增加到4355×104t,动物生产体系氮素流量从745×104t提高到2255×104t,家庭消费系统氮素流量从313×104t增加到436×104t。然而,2005年食物链氮素生产效率仅为9%,废弃物循环率下降。与此同时,食物链氮素流动排放造成巨大的环境压力,2005年食物链系统进入环境的氮素为4 288×104 t,是1980年的2.4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