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1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63篇
基础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15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31.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色谱质谱联用仪器方法调查严重污染的河流、相关水源中甲硫醚嗅味物质的分布.结果表明,河流中甲硫醚浓度高达2 907 ng/L,受污染的相关水源中甲硫醚浓度达到53 ng/L.单独陶瓷无机膜工艺对DMS去除的效果为20%左右,而臭氧氧化则具有较好的效果,臭氧-陶瓷膜组合工艺对DMS去除率达到50%~9...  相似文献   
32.
紫外有机物分析法在原水在线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比较了标准紫外分光光度法和紫外有机物分析法测定紫外吸光度的精密度,确定了紫外有机物分析仪测定的紫外吸光度SAC254值与有机物浓度参数UV254、高锰酸盐指数、TOC和DOC值之间的定量关系。试验结果表明,紫外有机物分析法具有操作、维护简单,无二次污染,实时响应快,精密度高等优点。原水SAC254值与标准方法测定的UV254、高锰酸盐指数、TOC以及DOC值之间都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可根据原水SAC254值的变化通过转换得到原水有机污染程度的变化趋势,为水厂工艺运行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3.
外加磷提高生物预处理效果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国内研究较多的生物陶粒滤池预处理工艺,在我国北方某水库原水中添加微量的磷,考察磷对生物预处理的促进作用通过生物分析方法,发现在原水水样中添加50μg/L的PO43--P(NaH2PO4)后,可以促进原水中细菌的生长,BDOC也有所增加,证明了原水中磷对细菌生长的限制因子作用陶粒滤池的实际运行结果表明,对于本试验所用原水,添加25μg/L的PO43--P(H3PO4)后,生物陶粒滤池对水中CODMn的去除率平均提高4.7个百分点,UV254和TOC的去除率分别提高3.6和5.7个百分点.由此为提高生物预处理的运行效果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也说明磷在饮用水中的作用需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4.
非均匀电动力学修复技术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非均匀电动力学技术是正在发展中的环境修复技术 ,其特点之一是不破坏原有的环境系统。通过小型实验研究了非均匀电动力学及其运行方式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分析了非均匀电动力学的作用机理和影响因素 ,同时研究了非均匀电动力学系统的能耗和运行特征。实验结果表明 ,采用合适的运行方式和运行参数 ,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土壤原有的特征 ,降低能量消耗 ,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5.
饮用水生物处理中微生物量和活性的测定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微生物量和微生物活性是饮用水生物处理工艺设计与运行的重要参数。总结论述了适用于表示饮用水生物处理过程生物膜中微生物数量和活性的几种主要指标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36.
生物修复中有机污染物的生物可利用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论述了土壤和地下水生物修复中有机污染物的生物可利用性。污染物的可利用性对生物修复速率和生物强化效率有重要影响。生物可利用性是指土壤和地下水中的微生物或其胞外酶对有机污染物的可接近性,它受土壤理化性质、污染物和微生物性质、污染接触时问等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污染物的介质吸附、多相分配、老化和形成非水相基质,以及土壤微生物的吸附、过滤和沉降作用降低了污染物的可利用性。促进土壤中污染物和微生物的解吸附,增强非水相基质的溶解,加速土壤污染物与微生物之间的质量传递,可以增强污染物的可利用性和生物降解的速率。施用表面活性剂和电动力学方法可有效地增强污染物的生物可利用性。  相似文献   
37.
土壤酚类污染物在电动力学作用下的迁移及其机理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小型实验研究并比较了土壤中苯酚和2,4-二氯酚在均匀和非均匀电动力学作用下的迁移特征和机理,分析了利用电动力学技术修复酚类污染土壤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电动力学过程能有效地促进土壤中苯酚及2,4-二氯酚的解吸附和迁移,电渗析和电迁移是其主要的作用机理,其迁移效果与电动力学形式、污染物类型、土壤酸碱性质和电极反应等密切相关,可以采用适当的电动力学工艺修复含酚类化合物的污染土壤.  相似文献   
38.
非均匀电场对土壤中基因工程菌的迁移与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克隆有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Rm1021-GFP细菌作为标记细菌,研究了该细菌在非均匀电场作用下在土壤中的运移特征和存活性,分析了其运移机理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非均匀电场能有效地促进土壤中Rm1021-GFP细菌的运移,电泳、介电泳和随电渗析流迁移是其主要机理,土壤介质、电压梯度和电极反应是其主要影响因素,电极反应对电极附近细菌的存活性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9.
藻类的三维荧光光谱辨别及算法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三维荧光技术分析了栅藻,微囊藻和小环藻的色素组成.通过对3种藻的特殊激发谱线的分析,采用435,485,525,630nm作为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c与藻蓝胆素的特征激发波长,采用684nm作为发射波长,建立了3种藻叶绿素浓度与藻密度的荧光强度矩阵方程.根据水样的标准荧光光谱和4个激发波长可以计算出每种藻类的叶绿素浓度与藻密度.  相似文献   
40.
利用处理量为120m3/d的臭氧/陶瓷膜-生物活性炭(BAC)组合工艺处理微污染原水,对工艺性能和BAC中的微生物多样性和种群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组合工艺可有效去除微污染原水中的有机物和氨氮.臭氧曝气提高了溶解氧浓度,改善了后续BAC工艺对氨氮的去除效果.组合工艺对氨氮和CODMn的总去除率分别约为90%和84%,其中BAC在污染物的去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组合工艺和传统工艺中BAC床层共检测到36个门类的细菌.与传统BAC工艺相比,臭氧/陶瓷膜降低了后续BAC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多样性和均匀度.组合工艺BAC中存在丰度较高的亚硝化单胞菌属和硝化螺旋菌属,可能对氨氮的去除具有重要的作用.臭氧/陶瓷膜对后续BAC中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有很好的预处理和抑制作用,显著降低了其相对丰度,提高了饮用水的生物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