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1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63篇
基础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15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水环境中微囊藻毒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60,自引:2,他引:58  
随着水体污染和富营养化进程的加剧,淡水水华暴发的频率和强度亦趋严重,笔者综述了有毒水华发生过程中释放的主要次级代谢物——微囊藻毒素的研究现状。该毒素是一类具有多种异构体的环状多肽物质。由于其毒性大、分布广、结构稳定,从而成为水环境中的潜在危害物质。对微囊藻毒素的产生、迁移及转化途径的研究已成为关注热点。微囊藻毒素作为安全性评价的风险因子,其分析方法主要有液相色谱和酶联免疫法等。为改善水源水质,逐步发展了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手段的控制方法。在总结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实情,提出了微囊藻毒素在大型富营养化湖泊治理中的研究内容和方向。   相似文献   
62.
微囊藻毒素是有毒蓝藻释放的肝毒性代谢物,对环境和人们健康具有潜在危害,成为各国普遍关注的热点,并已列入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特定检测项目。在暴发严重蓝藻水华的滇池水环境治理工程中,对水华污染水体中微囊藻毒素的含量进行了全年监测,结果表明水样中微囊藻毒素含量的变化范围为0.17~0.82 μg/L,比水体中蓝藻生物量的藻毒素含量低了至少一个数量级。为研究水体中藻毒素的归宿,通过有关微囊藻毒素的吸附、光降解、微生物降解等一系列现场和实验室研究,结果表明光降解是滇池水体中微囊藻毒素浓度降低的主要途径,同时微生物降解、生物积累和颗粒物吸附也是水体中微囊藻毒素浓度降低的因素。探讨了蓝藻水华污染水体的藻毒素归宿途径,并提出了有待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63.
淮河(蚌埠段)饮用水源水生物接触氧化预处理生产性试验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0  
为了探索饮用水生预处理的可行性,进行了国内第一家生产规模饮用水生物接触氧化预处理装置试验,试验表明,在水气比1:1,滤速3.6-6.0m/h时,生物预处理对水源水中有机物和氨氮的去除效率分别为13.6%-20.5%,70%-90%,影响生物预处理运行效果的主要因素是溶解氧和温度。  相似文献   
64.
电动力学技术强化原位生物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介绍了利用电动力学技术强化土壤及地下水原位生物修复的原理和最新进展。电动力学强化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电渗析、电迁移和电泳等电动力学效应加速污染环境中有机污染物和微生物运动,注入营养物、电子受体或活性微生物,或者利用电极反应和电流热效应为地下生物降解创造有利条件。研究表明.电动力学技术能有效地强化原位生物修复,而且该技术不破环生态环境.安装和操作简单,成本低廉.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5.
原水生物预处理的轻质滤料滤池和陶粒滤池运行效果对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我国北方某水库水作为试验用原水,对比研究了采用biostyrene轻质滤料为填料的新型生物滤池和生物陶粒滤池对该原水进行生物预处理时的实际运行情况.结果表明,作为一种生物预处理工艺,轻质滤料滤池处理过程可以明显地改善原水水质.对于该试验原水而言,轻质滤料滤池对CODMn的去除在5%~20%之间,对NH4+-N的去除则达到80%~95%,出水浊度也得到一定程度地降低,说明该滤池用于饮用水水源生物预处理是可行的.试验结果还表明,在相同的运行条件下,轻质滤料滤池对原水中的污染物,特别是对有机污染物和浊度的去除效率低于陶粒滤池,反冲洗过程对其运行效果的负面影响也比陶粒滤池显著.  相似文献   
66.
本文综述了有机氯溶剂的微生物共降解过程。多种多样的微生物能够通过共代谢途径降解有机氯溶剂。共降解是由微生物细胞内的关键酶进行的。影响共降解的主要因素包括关键酶的诱导 ,毒性抑制和自我恢复以及能量供应等。本文对共降解过程的机理和相关的数学模型进行了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一个能够揭示共降解过程各种因素之间内在逻辑关系的结构模型 ,对于从细胞和酶两个层次上认识共降解过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7.
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在深圳河沿程采集水样,采用固相萃取一氮吹一衍生化的预处理方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壬基酚(NP)、辛基酚(OP)、双酚A(BPA)、雌酮(E1)、雌二醇(E2)、17α-雌二醇(17α-E2)、雌三醇(E3)、雌炔醇(EE2)等8种内分泌干扰物(EDCs)在深圳河的浓度分布和时空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同时通过主成分分析考察了EDCs与常规水质污染物的关系.结果表明,NP、BPA、E1、E3、EE2在深圳河各河段均有检出,而OP、17α-E2、E2的检出率均低于20%,EDCs主要来源是NP和BPA;深圳河旱季和雨季EDCs的浓度变化大,其中NP浓度表现出旱季高雨季低的规律,旱季浓度是雨季的1.74~5.63倍,但BPA和3种甾醇类雌激素的浓度呈现出了雨季高旱季低的相反变化规律,这应该与污水处理厂雨季污水溢流有关;通过主成分分析发现,BPA与DO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生物作用可能在BPA去除和甾醇类雌激素转化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具体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8.
内陆水环境修复技术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水环境退化是全球普遍面临的重要问题.退化后的水环境修复,重建.已成为当前各国重视的焦点.也是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的热点。该文全面综述了国内外水环境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对水环境修复的重点和热点进行了分析和归纳。文章指出.为改善我国水环境.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水环境修复的方法学,基础理论,应用技术和示范推广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69.
研究了菖蒲在不同磷浓度下的生长情况和净化作用。结果表明,菖蒲在0.095-9.751mg/L的TP浓度范围内均生长良好,在TP浓度为0.926mg/L时生长最好、为96.153mg/L时生长受抑制。在试验的32d内,TP浓度为0.926mg/L对磷的去除率高达97.73%。在最初8d内,菖蒲具有较强的吸收净化特性,水体中TP浓度呈下降趋势,磷去除率与水体TP浓度在0.029-0.926mg/L的浓度范围内呈正相关,在0.926-96.153mg/L的浓度范围内呈负相关。菖蒲叶片含磷量与水体初始TP浓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70.
城市污泥超声波处理技术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较全面的介绍了超声波处理污泥的效果,以及目前取得的研究进展,并简要讨论了今后的发展趋势。在适当的操作条件下,超声波可以迅速改变污泥结构,释放菌胶团包含水,从而促进污泥减量化和稳定化。高强度的处理也可以加快污泥水解、提高污泥可生化性、提高沼气产量。同时可消毒有害病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