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1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63篇
基础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15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外加磷源对陶粒滤池生物膜特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我国北方某磷含量较低的水库水源水作为生物陶粒滤池预处理原水,在其中添加微量的磷源,考察磷源对陶粒滤池生物膜的影响.试验中安装了两套相同的陶粒滤池,以便进行比较研究.原水直接进入陶粒滤池A(BF-A),原水中添加25μg/L的PO4^3--P(H3PO4)后进入陶粒滤池B(BF-B).结果表明,对于本试验所用原水,添加磷源后,生物陶粒滤池内的生物膜发生明显的变化.BF-B中陶粒生物膜的细菌数量高出BF-A17%~27%,脂磷含量高出BF-A13%-22%,微生物耗氧速率高出BF-A35%-45%,BF-B对原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效率优于BF-A。  相似文献   
72.
非均匀电动力学修复技术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非均匀电动力学技术是正在发展中的环境修复技术,其特点之一是不破坏原有的环境系统。通过小型实验研究了非均匀电动力学及其运行方式对土壤性质的影响,分析了非均匀电动力学的作用机理和影响因素,同时研究了非均匀电动力学系统的能耗和运行特征。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合适的运行方式和运行参数,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土壤原有的特征,降低能量消耗,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3.
超声波处理难降解有机物影响参数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考察了多种操作参数对多氯联苯、溴苯超声波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频率、高声强、高流速、混合气体可以提高超声反应速率,358kHz下降解速率比20kHz提高了848%,34mL/min流速下比4.4mL/min提高了140%,参入Ar比单纯使用O2提高83%(+80%Ar)或66%(+50%Ar)。然而高声强也造成了较多的能量消耗。自由基清除剂的存在则较大地降低了超声反应速率,200mmol/LCO3^2-存在时反应速率下降了79%。  相似文献   
74.
超声波处理难降解有机物影响参数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考察了多种操作参数对多氯联苯、溴苯超声波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频率、高声强、高流速、混合气体可以提高超声反应速率, 358kHz下降解速率比20kHz提高了848%, 34mL/min流速下比4 4mL/min提高了140%,参入Ar比单纯使用O2 提高83% ( +80%Ar)或66% ( +50%Ar)。然而高声强也造成了较多的能量消耗。自由基清除剂的存在则较大地降低了超声反应速率, 200mmol/LCO2- 存在时反应速率下降了79%。  相似文献   
75.
一种纳米级不定形碳对水中四环素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一种新型纳米级不定形碳对水中四环素的吸附作用.结果表明,在Li-Na-K碳酸盐的共熔体系中生成的碳粉对四环素表现出了良好的吸附性能.在298K下,碳粉对四环素的吸附行为更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最大吸附容量达到127.76 mg·g-1.热力学计算结果表明,吸附过程是吸热的、自发的,以化学吸附为主.吸附行为表现出明显的p H依赖性,当溶液的起始p H在2~11,p H为4时碳粉对四环素的吸附量最大.溶液中的阳离子对吸附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不大,随着阳离子浓度的增加,吸附量在一定程度上逐渐减小.离子交换作用可能是吸附的原理之一,还可能同时存在静电引力、氢键等作用.分别使用0.25 mol·L-1的Ca Cl2和Na Cl溶液进行解吸实验,解吸效率在7.42%~25%,解吸效率较低,说明吸附的化学作用较强.  相似文献   
76.
半导体光催化氧化有机物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72,自引:0,他引:72  
就半导体光催化氧化法的机理,光催化对有机物的氧化能力,提高光催化剂催化活性的途径及固定相光催化的进展等几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概述,并提出了光催化氧化法今后的研究方向。可以预见,光催化氧化将会成为新型有效的水处理手段。  相似文献   
77.
以水厂混合污泥为对象,采用流动电流为特征参数分析加药量和pH对污泥沉降性能和脱水性能的影响,探讨流动电流技术在污泥处理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在污泥沉降性能方面,等电点处的投药量和pH值分别为8.9mg/L和7.25,实际最佳投药量和最佳pH为9.0mg/L和6.90.在污泥脱水方面,等电点处的投药量和pH值分别为25.0mg/L和9.25,实际最佳投药量和最佳pH为26.0mg/L和9.0.表明污泥调节的最佳投药量和最佳pH均处于流动电流值稍正的位置,可以用流动电流值作为单因子来控制污泥处理中的加药量,实现污泥加药的连续反馈控制.  相似文献   
78.
土壤中2,4-二氯酚在非均匀电动力学作用下的迁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土壤中的2,4-二氯酚(2,4-DCP)在非均匀电动力学作用下的迁移特征和影响因素,揭示利用非均匀电动力学技术修复2,4-DCP污染土壤的特性.结果表明,非均匀电动力学过程能有效地促进土壤中2,4-DCP的解吸和迁移,其作用效果与土壤性质、电极反应和运行方式等密切相关.土壤pH较高时,2,4-DCP主要通过电迁移向阳极运动,向阴极的电渗析作用影响较小.电极反应影响土壤pH和2,4-DCP的离解,使2,4-DCP的迁移随时间而变化,其变化程度与土壤酸碱缓冲能力和Zeta电位密切相关.采用适当的运行方式可以控制土壤中2,4-DCP的运移.  相似文献   
79.
典型城市河流中嗅味物质和微生物菌落特征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对某城市河流沿程水质、典型嗅味物质以及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分析. 结果表明:河水中2种嗅味物质〔二甲基异莰醇(2-MIB)和土臭素(Geosmin)〕的质量浓度均受到ρ(DO)的显著影响. 绝对厌氧条件〔ρ(DO)<0.2 mg/L〕水体中,ρ(二甲基异莰醇)和ρ(土臭素)的平均值分别为794.8和269.8 ng/L;好氧条件〔ρ(DO)>2.0 mg/L〕水体中,二者的平均值分别为91.6 和104.7 ng/L;而且ρ(DO)较低时,水体中的可疑致病菌含量升高,微生物安全性降低. 控制该河流水体ρ(DO)在2.0 mg/L以上,有利于抑制水体中嗅味物质的产生,可提高河流水体的微生物安全性.   相似文献   
80.
磷与水中细菌再生长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利用细菌再生长潜力(Bacterial Regrowth Potential,BRP)的微生物分析方法,研究了水中的磷对其生物稳定性的限制因子作用.试验测试水样为经过净水工艺处理后的出水,净水工艺处理的原水取自我国北方某水库.结果表明,在测试水样中添加50pg/L的PO43--P(NaH2PO4)后,水样的BRP增加了100%~235%.在水样中添加各种无机盐后得到的BRP同仅添加NaH2PO4得到的结果相差不大,而在水样中添加1mg/L的乙酸碳(NaAc)后BRP只增加了30%~40%,大大小于只添加磷的水样,这表明在该水样中磷是细菌生长的限制因子.本试验说明,有效地去除水中的磷可以作为限制饮用水中细菌再生长,提高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