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2篇
安全科学   7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35篇
基础理论   14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21.
张迪  韩晓增 《环境科学》2011,32(8):2436-2443
在东北黑土区长期肥料试验定位监测田采集[化肥与有机肥配施(NPOM)、不施肥(NF)]的表层(0~20 cm)土壤样品,用室内模拟培养的方法研究了菲在黑土及其不同粒径团聚体中的老化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溯源分析.结果表明,老化前期〉2 mm粒径组团聚体是优先吸附剂,而老化后期〈0.053 mm粒径组的团聚体是优先吸附剂.在...  相似文献   
22.
植物的开花及传粉策略是植物有性繁殖成功与否的关键,影响其种群的延续及发展.对湿地植物大花百合(Lilium concolor var. megalanthum)的两种不同性别表型植株进行开花策略及访花昆虫传粉行为差异的研究,比较两种性别表型的大花百合开花动态,并通过观察昆虫对植株的访花行为,探讨其访花行为生态位的差异.结果显示:在开花当天,大花百合两性植株开花时间比雄性植株晚约2 h,同时两性植株散粉时间较雄性植株晚2-3 h;研究期间观察到的大花百合的访花者有7种,其中中华蜜蜂(Apis cerana)与蓝灰蝶(Everes argiades)为大花百合两种性别表型植株的主要传粉者.中华蜜蜂主要采集花粉,蓝灰蝶主要吸取花蜜;中华蜜蜂与蓝灰蝶在空间及时间尺度上存在互补式的传粉行为.空间上,二者对大花百合花部访问的位置相互错开;时间上,中华蜜蜂对雄性植株的访花时间为双峰状,蓝灰蝶的访花高峰期则多集中于下午;蓝灰蝶对两性植株的单株访花时间显著高于中华蜜蜂(P=0.007 <0.05).本研究表明当两性植株可接受访花时,访花昆虫多已访问过雄性植株,增加了种群中异花授粉的概率,并促进种群...  相似文献   
23.
24.
为了对飞行员的不安全行为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挖掘组织因素带来的深层影响,防止因飞行员不安全行为造成的不安全事件发生,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组织因素对飞行员不安全行为的干预策略模型。以S航空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调节组织因素中的飞行技术训练力度和奖惩力度等变量,制定不同的干预策略,运用VENSIM软件模拟不同干预策略的干预结果。研究结果表明:飞行员不安全行为的最佳干预策略组合为安全记录考核奖励程度、副驾驶转正/机长升职力度、监管力度、罚款力度、飞行技术训练强度的组合,到2020年实现不安全行为数量平均降低26%,在2020年改变干预策略数值,到2030年实现不安全行为数量平均降低54%。  相似文献   
25.
生物炭对城郊农业土壤镉有效性及镉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生物炭对镉污染土壤的钝化效果,采用室内培养的方法,研究了低镉(镉含量1.86 mg/kg)及高镉(镉含量6.55mg/kg)土壤条件下生物炭对土壤有效态镉及不同形态镉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至培养末期,添加生物炭显著降低了2种镉条件下土壤有效态镉含量,低镉及高镉条件下降幅分别达到4.31%和6.82%。生物炭添加对短期及较长期内不同形态镉含量均会产生影响。在培养初期,2种镉条件下添加生物炭均使可交换态镉含量显著下降(P0.05),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镉及残渣态镉含量上升,且后者上升显著(P0.05)。在培养末期,生物炭的添加减少了2种镉条件下可交换态和有机物及硫化物结合态镉含量,提高了碳酸盐结合态及残渣态镉含量,且低镉条件下各形态镉含量的变化均有显著差异。该实验数据表明,生物炭与土壤的有效结合降低了重金属镉的有效态含量,其迁移性和生物有效性得以控制,生物炭对土壤重金属镉具有显著的钝化作用,在土壤重金属镉污染治理方面有着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26.
全氟化合物(PFCs)因其在环境介质中的稳定性、持久性和生物累积性,引起全球的广泛研究.基于对地表水中全氟化合物污染分布特性相关资料的分析,得出地表水中全氟化合物主要以PFOS和PFOA的形式存在.文章阐述了紫外光催化降解地表水中典型全氟化合物过程中不同催化剂的降解机制.总结了光催化降解的一般过程以及不同研究方法的基础技术的优缺点,提出了作者对地表水中典型全氟化合物降解技术的发展方向的看法.  相似文献   
27.
针对漏感变压器特殊的铁芯磁路结构与外部工作电路,运用有限元仿真分析方法精确构建物理模型,求解漏感变压器三维空间磁场分布,分析漏感变压器输入输出特性与铁芯磁化过程。该研究为漏感变压器的设计、测试以及优化提供一种实用化分析方法,有效解决非线性复杂电磁场计算难题,准确刻画磁感线矢量分布,能够显著降低研发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28.
为研究简易填埋场垃圾渗滤液DOM(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水溶性有机物)对重金属Pb(Ⅱ)的配位与迁移溶出的影响,运用荧光猝灭分析及柱模拟技术,研究了不同填埋年限(5和10a)简易填埋场垃圾渗滤液DOM与Pb(Ⅱ)的相互作用. 三维荧光猝灭分析表明,填埋10a的垃圾渗滤液DOM紫外区、可见区类富里酸配位荧光基团所占的比例分别比填埋5a的垃圾渗滤液增加了17.68%和7.96%;而配位稳定常数(lg K)则分别降低了10.13%和17.42%. 柱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垃圾渗滤液DOM对土壤中Pb(Ⅱ)的纵向迁移具有促进作用,填埋5和10a的垃圾渗滤液DOM对Pb(Ⅱ)的累计迁移率分别是对照组的2.41和1.98倍. 与填埋5a相比,填埋10a的垃圾渗滤液DOM对Pb(Ⅱ)的溶出能力显著降低,表明随着填埋年限的增加,渗滤液DOM对Pb(Ⅱ)的溶出能力呈降低趋势. 对相同填埋年限的垃圾渗滤液,ρ(DOM)越高,对Pb(Ⅱ)的迁移溶出能力越强;Pb(Ⅱ)的平均迁移量会随着填埋时间的推移逐步降低.   相似文献   
29.
随着纳米材料的广泛应用,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各种改性后的纳米碳管(CNTs)进入环境。充分认识改性后CNTs的理化性质是对其进行客观风险评价的重要前提。主要分析了几种常用方法改性后的CNTs的悬浮、吸附特征及其理化性质差异,综述了目前CNTs毒理学实验的研究进展,评价了其潜在风险,并提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30.
滇池流域水环境综合管理技术支撑平台构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滇池流域水环境综合管理技术支撑平台以实现水环境数据信息化、支撑多元化、管理智能化为目标,集成水环境多元数据采集传输、融合共享及动态表征技术,突破高原湖泊流域多目标复杂环境综合管理决策控制技术,构建"数据中心-业务系统-信息发布"为主线的综合管理平台,其以水环境数据中心为支撑,以水环境信息系统与水环境专家决策支持系统为核心,以水环境信息发布系统为共享交换媒介,为流域管理提供监控预警、总量控制、预测预报、项目评估及应急决策等技术服务,有效支撑滇池流域水环境监控预警和综合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