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56篇 |
免费 | 33篇 |
国内免费 | 60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93篇 |
废物处理 | 11篇 |
环保管理 | 56篇 |
综合类 | 288篇 |
基础理论 | 72篇 |
污染及防治 | 34篇 |
评价与监测 | 17篇 |
社会与环境 | 56篇 |
灾害及防治 | 2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10篇 |
2022年 | 10篇 |
2021年 | 13篇 |
2020年 | 10篇 |
2019年 | 21篇 |
2018年 | 24篇 |
2017年 | 11篇 |
2016年 | 9篇 |
2015年 | 7篇 |
2014年 | 24篇 |
2013年 | 9篇 |
2012年 | 14篇 |
2011年 | 17篇 |
2010年 | 19篇 |
2009年 | 22篇 |
2008年 | 18篇 |
2007年 | 22篇 |
2006年 | 27篇 |
2005年 | 18篇 |
2004年 | 27篇 |
2003年 | 30篇 |
2002年 | 25篇 |
2001年 | 26篇 |
2000年 | 28篇 |
1999年 | 24篇 |
1998年 | 26篇 |
1997年 | 11篇 |
1996年 | 20篇 |
1995年 | 19篇 |
1994年 | 17篇 |
1993年 | 25篇 |
1992年 | 13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13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5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4篇 |
1980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71.
燃煤锅炉在运行过程中会排放出大量的烟尘,而使用电除尘器除尘,效率较低,已经不能满足新的排放要求,采用低压脉冲袋式除尘器对原电除尘器进行技术改造,结果表明,袋式除尘器的除尘效率达到99.9%,使烟尘排放浓度≤50mg/Nm^3,达到了当地环保部门的排放要求,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572.
电子场水处理技术阻垢效果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快速阻垢测试方法和热水系统模拟试验法,研究证实电子场水处理具有显著的阻垢效果,其阻垢率与电压水质、温度等因素有关。在循环冷却水系统中阻垢率可达96.0%以上,在热水系统中阻垢率大于94.7%,根据试验现象和水质变化,分析和探讨了电子场水处理技术的作用原理。 相似文献
573.
亚硝酸盐氮是氮循环的中间产物,水体中的亚硝酸盐氮可由氨氮氧化产生,也可由硝酸盐氮还原产生,随水环境不同而异。亚硝酸盐氮在水系中不稳定,在含氧和微生物作用下,可氧化为硝酸盐氮,在缺氧或无氧条件下可被还原为氨氮。目前尚未见有关自来水中亚硝酸盐氮的形成与归趋方面的文献报道。S水库是某市的主要饮用水源,近几年来由于上游水下断受到含氮有机物污染,导致春夏之际水库水氨氮浓度升高,有时高达2.5mg/L,亚硝酸盐氮在自来水中的浓度也相应提高,且亚硝酸盐氮浓度随水样放置时间而变化,这一点对凡能引起自来水停留时间过长… 相似文献
574.
某炼油厂退役场地土壤与浅层地下水酚类污染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某炼油厂退役场地21个土壤监测点和8个地下水监测点的样品分析,研究了该场地酚类化合物的污染分布.结果表明:该场地上层滞水酚污染严重,挥发酚含量远超过地下水质标准的要求.场地承压水水质良好,有轻微的酚污染.该场地近1/2面积的土地,酚类化合物污染严重;依据原厂区工艺布局图,场区浅层地下水和土壤的酚污染具有区域相似性,酚含量高的区域集中在原工厂生产车间以及储油罐和产品仓库;土壤中污染物水平扩散不强,垂直扩散深度不一,部分超过地表10 m以下的深度.通过GC/MS对典型土壤中2-氯苯酚、2-硝基苯酚、2,4-二甲酚、2,4-二氯酚、2,4,6-三氯酚、2,4-二硝基酚以及4,6-二硝基-2-甲酚7种酚类化合物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结果表明7种酚类化合物含量范围为0.01~232.96 mg.kg-1,其中2,4-二硝基酚和4,6-二硝基-2-甲酚含量比较高. 相似文献
575.
576.
为合理确定常熟氟化工项目排污口布置方案,本文在分析长江常热段水环境特征的基础上,针对其复杂的水下地形和水流流场,建立了较为准确和实用的平面二维水流水质耦合数学模型,预测计算了三套方案污水对重点保护水域影响程度和范围,并从水流流场、水质影响评价、技术经济多角度对方案进行了比较论证,最终推荐污水江中排放的方案,为项目的工程设计和环境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77.
578.
栽培密度对不同穗型水稻群体小气候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裂区试验(品种为主因素)分析R498(弯曲穗)及R499(直立穗)在0.23 m(行距)×0.12 m(穴距)、0.27 m×0.14 m、0.33 m×0.17 m、0.38 m×0.20 m、0.40 m×0.21 m栽培密度条件(副因素)下齐穗期和齐穗后20 d群体小气候及群体特征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在各栽培密度条件下,R499齐穗期群体最高温度平均值均较R498高1.52℃,齐穗后20 d,R499群体最高温度平均值较R498低0.66℃;齐穗期,R498、R499在稀植(0.38 m×0.20 m、0.40 m×0.21 m)时日平均光照强度较强,其中较最低光照分别高43.56%、16.22%,而齐穗后20 d,R498在密植(0.23 m×0.12 m、0.27 m×0.14 m)时日平均光照受抑制,R499在稀植时受抑制;R498、R499垂直光照在稀植时降低程度最大,在齐穗期分别降低97.96%、92.56%,齐穗后20 d分别降低94.81%、91.10%;随栽培密度的减小,R499株高、分蘖、穗弯曲度变化程度较R498更大;R498、R499在0.38 m×0.20 m处理下纹枯病发病率最严重,分别为66.67%、68.89%;两个材料产量均在0.27m×0.14 m处理下有最大值,且增产是通过有效穗数、穗重来实现的,而当密度过度减小时,R499产量性状将不再增长.综上,弯曲穗型水稻(R498)不适宜过度密植及稀植,直立穗型水稻(R499)可适当密植. 相似文献
579.
太湖蓝藻的时空变化规律及治理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2009─2012年丰水期和平水期的生物调查获取的环境和生物数据,研究太湖蓝藻的时空分布规律,分析蓝藻分布与其他物理、化学和生物因子(如温度、酸碱性、有机物和营养盐含量、浮游植物与浮游动物密度等)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太湖水质基本上超出V类地表水指标,主要的超标因子是总氮。总氮在丰水期和平水期的质量浓度分别为3.05 mg·L-1和1.65 mg·L-1,总氮在丰水期质量浓度降低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丰水期蓝藻迅速生长,吸收了大量的营养盐。蓝藻仍是太湖浮游植物的优势种。2009─2012年太湖蓝藻的密度随年份无明显变化,但随季节和区域存在显著差异:丰水期蓝藻密度均值为4.87×10^7cell·L-1,明显高于平水期蓝藻密度(1.51×10^6 cell·L-1);太湖东部采样点蓝藻密度明显低于其他湖区。影响蓝藻的非生物因素包括温度、酸碱度和营养盐,高温、偏碱性和高营养盐含量都会增加蓝藻的密度。蓝藻与其他浮游植物和大型水生植物之间存在竞争关系,蓝藻密度增加促进了枝角类的生长。推荐利用机械打捞和大型水生植物修复方法,因为这2种方法可在降低蓝藻密度的同时去除水体中的有机物和营养盐,可以从根本上降低太湖蓝藻水华的风险。增加其他藻类和枝角类控制蓝藻水华方法可行性较差:1)蓝藻暴发时期其它藻类对能量和营养的竞争能力弱于蓝藻,难以抑制蓝藻的生长;2)在太湖中增加枝角类可能降低现有蓝藻的密度,但建立完整的食物链体系降低富营养化程度,防范生物调控中可能存在的生态风险(如其他藻类水华等)较困难。 相似文献
580.
为明确中国地震应急救援标准体系发展的方向和重点,更好地指导地震应急救援的标准化工作。在充分调研国内应急救援标准体系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分别从地震应急救援准备、应急救援响应和应急救援恢复3个方面对中国和国际标准化组织、美国、英国、德国等标准研究机构及协会颁布的近200项突发事件应急救援标准进行归纳和研究。结合中国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和地震灾害应急救援工作机制的特点,提出中国地震应急救援标准体系的构建原则、地震应急救援标准体系结构和急需编制的关键标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