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190篇
安全科学   4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299篇
基础理论   13篇
污染及防治   61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321.
运转条件及营养物质对污泥沉降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用石化和啤酒两种工业废水作为序批式活性污泥法 (SBR)的底物 ,来研究有机负荷 (F/M )、溶解氧 (DO)、营养物质 (N、P)和 pH值与活性污泥沉降性能的关系 .试验结果表明 ,即使在公认的不易引起污泥膨胀的SBR法中 ,低F/M条件下也能引起丝状菌膨胀 .在低DO(低于 0 .5mg/L)浓度下 ,发生丝状污泥菌膨胀 .进水中只缺乏一种营养物而另一种营养物充足的条件下 ,发生由高含水率的粘性菌胶团引起的非丝状菌膨胀 ;而两种营养物 (N和P)同步缺乏的条件下则发生非丝状菌膨胀 .pH值对污泥沉降性能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活性抑制和污泥上浮 ,进水pH值低于 5 .5时 ,开始出现污泥上浮 ,进水 pH值越低 ,上浮污泥量越多  相似文献   
322.
气提式循环反应器处理污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主要探讨了气提式循环反应器处理污水的几个有关问题 :载体选择 ,提升区的截面大小选择 ,载体生物膜和游离活性污泥的特点。试验结果表明 :载体材料中 ,焦炭稍优于炉渣 ,塑料效果最差 ;提升区应该存在最优截面尺寸 ,使载体的提升循环量最高 ;载体生物膜的存在 ,增加了生物量 ,提高了处理效率 ,而且是促进硝化作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23.
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中温度对动力学常数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含工业废水的城市污水为底物,测定了不同温度条件下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系统的动力学常数,提出了用两个温度系数来表示温度对k值影响的观点.定量地研究了温度对动力学常数的影响,温度和污泥龄对出水质量和处理效率的影响,为我国寒冷地区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设计和运行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24.
强化生物除磷体系中的反硝化除磷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采用SBR反应器,研究了以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除磷过程.结果表明,反硝化聚磷菌存在于传统的强化生物除磷体系中.厌氧段磷的释放和COD的消耗成线性关系.通过厌氧/好氧交替运行方式,反硝化聚磷菌在聚磷菌中的比例从13.3%上升到69.4%.稳定运行的厌氧/缺氧SBR反应器具有良好的强化生物除磷和反硝化脱氮性能,缺氧结束时体系中磷浓度小于1mg/L,除磷效率大于89%.  相似文献   
325.
硝化类型对污水脱氮过程中N2O产生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好氧-缺氧SBR系统,研究实际生活污水脱氮过程中N2O的产生与释放情况,重点考察硝化类型对脱氮过程中N2O产生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际生活污水脱氮过程中N2O主要产生于硝化阶段,而反硝化阶段有利于降低N2O产生量.硝化类型对脱氮过程中N2O产生量有显著影响.全程硝化和短程硝化过程中N2O-N产生量分别为1.87,0.90mg/L,短程硝化过程中N2O产生量远低于全程硝化过程中N2O产生量.在DO浓度不受限制的情况下,应用实时过程控制,实现短程硝化反硝化,可降低污水脱氮过程中N2O产生量.  相似文献   
326.
焦化废水中有机物在A1-A2-O生物膜系统中的降解机理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对焦化废水中有机物在A1 A2 O生物膜系统各段的降解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废水中主要有机组份为苯酚类和含氮杂环类化合物 ,它们所占比例分别为 5 0 %和 4 0 % .经过厌氧酸化处理后 ,苯酚类中简单酚得到了较大程度的降解 ,随着苯酚甲基取代基数目的增加 ,降解率逐渐降低 ,对三甲酚则没有降解 ;简单的含氮杂环化合物如喹啉、异喹啉、吲哚、吡啶在厌氧过程中也得到了较大的降解 ,而有取代基的含氮杂环化合物则有所增加 ;喹啉和甲基喹啉的降解可生成羟基喹啉和甲基 2(1H)喹啉酮中间产物 .经过厌氧酸化段处理后 ,废水的BOD5 COD有较大提高 .厌氧出水的大部分有机物可在缺氧段得到降解 .最终出水中有机物基本上为大分子难降解物质 .  相似文献   
327.
SBR法处理工业废水中有机负荷对污泥膨胀的影响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活性污泥中丝状菌与絮状菌的竞争生长污泥的性状发生变化,有机负荷对污泥膨胀的影响的一直有两种完成相反应的说法。我们对此作了专门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当反应器中溶解氧充足时,低有机负荷易引起污泥膨胀,提高有机负荷能有效的控制膨胀,高负荷下,引起污泥膨胀的原因往往是DO浓度不足,而提高DO浓度则能使污泥膨胀得到控制。这一结果也解释了高有机负荷发生泥膨胀的实质原因。  相似文献   
328.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相关工作人员职业病频发,与城市污水处理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有重要关系,我国现有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对水质排放指标作了明确规定,但对于污水处理过程中释放的气体污染物的类型及排放限值缺少详细说明.本文对城市污水处理厂不同污水处理工艺及不同污水处理单元在运行中所释放的气体污染物的特征进行了归纳总结,阐述了城市污水处理厂释放的主要恶臭挥发性有机物的产生途径、释放量及影响因素,并指出目前城市污水处理厂释放的气体污染物主要通过尾气末端收集综合处理的方式进行治理,而对于工艺运行参数与气体污染物释放特征之间的相关性关系仍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29.
为了解析进水C/N对生物膜法处理性能的影响,研究了C/N从2. 5下降至0. 14过程中生物膜形态特征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生物膜系统在进水C/N为2. 5条件下启动并运行54 d,生物膜污泥浓度增至19. 6 mg/cm3,生物膜呈黑色且形态疏松,系统氨氮去除率由初始的88%逐渐降至20%。进水C/N降低至0. 14并继续运行105 d,进水C/N降低后,生物膜逐渐脱落,生物膜污泥浓度降至10. 1 mg/cm3。随后生物膜的生物量开始稳定,并逐渐增至C/N降低前的水平,氨氮去除率逐渐恢复最终达到88%。进水C/N波动对生物膜形态和微生物群落均有显著影响。随着进水C/N降低,生物膜形态密实呈砖红色,微生物多样性增加,生物膜中的放线菌门相对丰度减少,绿弯菌门和变形菌门相对丰度增加,Denitratisoma、Nitrosomonas和厌氧氨氧化菌逐渐被富集,生物膜系统逐渐稳定,实现了良好的脱氮效果。  相似文献   
330.
采用实际生活污水,在排水高度与直径比(H/D)分别为1:1 和5:1 的SBR 反应器(编号分别为A 和B)中培养好氧颗粒污泥(AGS),考察H/D 对污泥好氧颗粒化的影响.结果表明, B 反应器仅用16d 便实现了污泥好氧颗粒化,而A 反应器用了36d 才实现污泥好氧颗粒化.2 个反应器均稳定运行了612 个周期(204d),硝化效果良好.粒径分布、污泥形态观察结果表明, B 反应器中所形成的AGS 比A 反应器的粒径更大,结构更密实,更稳定,形态更规则. B 反应器的AGS 多由球菌和杆菌组成,无丝状菌;而A 反应器的AGS 含有大量的丝状菌.在此基础上,探究了H/D、最小沉速、设计沉淀时间等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