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1篇
安全科学   5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36篇
基础理论   13篇
污染及防治   11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煤炭行业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为降低中国未来煤炭供应行业总成本,在收集和分析行业现有格局及相关政策的基础上,研究优化未来中国煤炭产、运格局;并通过分析各地区煤炭供应行业的各个环节,最终核算出碳排放系数,再利用这些系数对优化格局下的煤炭活动产生的碳排放进行测算。结果显示:(1)在现有格局的基础上,在资源和政策的约束下,中国煤炭开发将不断集中化,山西、陕西、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的开发规模不断扩大,到2030年占全国总生产比例将近88%,比2015年提高17%;(2)煤炭调运压力先增后减,新疆、西南、东北等地区铁路运力不足,需不同程度地扩能;(3)2020年煤炭供应行业总排放约6.41亿t CO2当量,单位供应排放比2015年降低8.75%,2030年总排放约5.26亿t CO2当量,单位供应排放比2015年降低15.34%。在此基础上具体分析各地区煤炭生产、运输及排放情况,并提出了中国煤炭产业发展的相关对策建议,为煤炭行业相关决策和碳减排工作提供一定的支撑。  相似文献   
62.
针对我国水源地藻类污染日趋严重等问题,利用前期分离获得的溶藻菌Streptomyces sp.HJC-D1研究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强化污染水源水除藻以及脱氮性能。结果表明,对照组和试验组的水体叶绿素a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1.66±5.35)%和(80.94±4.36)%,NH4+—N的平均去除率为(77.76±2.83)%和(72.36±3.18)%,而高锰酸盐指数(CODMn)平均去除率为(24.99±1.52)%和(18.74±1.38)%;不同曝气条件的影响研究发现,曝气/停曝时间比2:4、曝气量60 L.h-1工况下,系统CODMn和NH4+—N去除率均有所提高,相比对照组NO3-—N积累更为明显;水力停留时间(HRT)变化对系统NH4+—N、CODMn等的去除影响不大,但缩短HRT时叶绿素a去除率有所降低;分析反应器内填料表面微生物相发现,试验组填料表面有溶藻菌富集,推测对照组除藻主要通过填料对藻类的吸附去除,而试验组则是藻类吸附在填料表面后通过溶藻微生物实现藻类去除。  相似文献   
63.
对比研究了自然挂膜和改进型闷曝排泥挂膜2种启动方式对模拟河道生物反应器修复微污染水源水过程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改进型闷曝排泥挂膜法有效缩短了弹性填料的挂膜周期,该反应器的NH3-N去除率比自然挂膜组提前1周达到70%以上.挂膜成熟后,闷曝排泥挂膜组附着的生物膜量和胞外多聚物含量分别为自然挂膜组的1.38倍和1.41倍,生物膜结构亦较为致密,2组反应器的NH3-N、CODMn平均去除率最终分别稳定在92%和82%以上.通过改变曝气强度和方式开展系统运行工况研究,发现2组反应器的NH3-N和CODMn去除性能呈现不同程度的波动,相比而言,采用闷曝排泥挂膜法启动的反应器对工况变化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P(NH3-N)为0.001,一定程度上说明不同挂膜方式对填料附着的生物膜群落结构以及微污染水源水修复系统稳态运行性能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64.
流域跨界水污染纠纷调控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中国水资源匮乏和水污染态势日益严峻,流域跨界水污染冲突频繁发生.运用博弈论对流域跨界水污染和用水冲突的成因进行解释,并对不同调控策略下流域各方行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缺乏有效管制的情况下,由于个体和集体理性的不一致,导致水资源过度利用和水污染,但政府全面管制却导致个体理性不能满足而很难得以有效贯彻实施.因此,运用市场激励机制和政府宏观调控,可以促进流域各方的激励相容,实现流域总体效益的优化.  相似文献   
65.
良好的水系规划是实现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针对苏南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洪水期间极易造成上游洪水、当地暴雨、潮汐"三碰头"的现象,提出了适于当地农村水系规划的防洪安全校核计算方法,建立了河网水动力模型,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将该模型应用于张家港市乐余片区新农村水系规划,计算不同规划条件下的河网洪水位,计算结果可为制定满足苏南地区防洪安全要求的新农村水系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6.
废水生物处理好氧污泥颗粒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朱亮  徐向阳  罗伟国  查钰明 《环境科学》2007,28(11):2657-2664
综述了好氧污泥颗粒化技术在废水生物处理中的研究进展,着重讨论了好氧颗粒污泥理化特性及微生物结构、污泥颗粒化主控因子、颗粒污泥形成机理及其应用潜力等方面的研究,旨在阐明多种工艺操作条件下好氧污泥颗粒化过程.好氧颗粒污泥是近年来发现的、在好氧条件下污泥自絮凝形成的固定化颗粒,其外形规则、结构致密、沉降性能优异、抗冲击负荷能力强.污泥颗粒化过程取决于基质组成与负荷、适当的水力选择压和工艺操作参数等因素.  相似文献   
67.
通过一步水热法制备了光催化剂Cu_xZn_(1-x)S/RGO,实现了Cu_xZn_(1-x)S纳米颗粒的可控生长和氧化石墨烯(GO)还原的同步进行,并将所制备的Cu_xZn_(1-x)S/RGO用于环丙沙星(CIP)的催化降解研究.采用X-射线衍射(XRD)、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ICP-AES)、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复合物的组成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球状的Cu_xZn_(1-x)S颗粒成功负载在石墨烯表面.Cu~(2+)的掺杂增强了Cu_xZn_(1-x)S/RGO光催化剂在可见光范围的响应,石墨烯的引入抑制了Cu_xZn_(1-x)S纳米颗粒的团聚,提高了光催化性能.此外,Cu_(0.1)Zn_(0.9)S/RGO_(10)对CIP的降解速率分别是ZnS、Cu_(0.1)Zn_(0.9)S的8倍和4.4倍.  相似文献   
68.
基于生命周期的产品碳足迹评价与核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对其产品进行碳足迹评价,评价方法主要采用产品碳足迹评价标准提供的碳计量方程,如GHG Protocol、ISO14064、PAS 2050、TS Q 0010等。在介绍相关评价标准的基础上,分析了产品碳足迹的评价步骤,最后利用河北盛华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PVC产品为例,给出了基于生命周期的B2B模式的产品碳足迹评价的案例。为企业及相关机构开展碳足迹评价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9.
厌氧颗粒污泥对五氯苯酚的吸附、解吸和生物降解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以氯苯酚驯化污泥接种的上流式厌氧反应器中可形成降解PCP的厌氧颗粒污泥。在HRT20-22h,PCP负葆率200-220mg/(L.d)时,该反应器可有效地处理含PCP170-180mg/L的废水,PCP去大于99.5%PCP在砂氧颗粒污泥上的吸附和解吸均符合Freundlich等温方程,吸附是部分不可逆的,该方程可较好地描述厌氧反应器内颗粒污泥对PCP的吸附量的变化规律。试验表明厌氧颗粒污泥去  相似文献   
70.
厌氧附着膜膨胀床反应器内生物颗粒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厌氧附着膜膨胀床(AAFEB)反应器是近几年开发的新型高效的厌氧消化工艺。在这种反应器内,厌氧微生物被固定在载体上,形成一定厚度和活性的具有生物膜结构的生物颗粒。这样,可以持留高浓度的厌氧活性污泥,使污泥滞留时间(SRT)与水力滞留时间相分离,不受其限制,为AAFEB高效稳定地运行创造了重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