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1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48篇
安全科学   69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35篇
综合类   232篇
基础理论   55篇
污染及防治   17篇
评价与监测   13篇
社会与环境   12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31.
贵州省典型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对蚯蚓的毒性效应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我国贵州省某矿区典型的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开展28 d慢性毒性暴露试验,以蚯蚓体内2种抗氧化酶活性——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8-羟基脱氧鸟苷(8-ODHG)和金属硫蛋白(MT)含量为生物指标,评估了以上生物指标与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相关性,探讨该研究方法用于矿区土壤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估的可行性。结果表明,CAT和SOD在暴露周期内均出现先诱导后抑制的动态响应过程,表明蚯蚓通过提高CAT和SOD的活性来清除机体因污染胁迫而产生的自由基,以适应环境变化,在毒性缓解后,蚯蚓体内代谢产物的积累抑制了抗氧化氢酶活性,CAT和SOD活性下降并趋于稳定。暴露于重金属污染亚致死浓度时,蚯蚓体内的8-OHDG含量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显著降低,随着暴露浓度的增加,损伤存在由低到高的转变。在28 d暴露周期内,蚯蚓体内MT在重金属胁迫下发挥了解毒作用,MT含量在蚯蚓暴露后第7天增加,随后逐渐降低。本文基于生物毒性试验综合评估了矿区典型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生态风险,研究结果对指导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与再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2.
利用标准样品,将微波消解、水浴消解和直接测定3种预处理方法进行分析比较,分析3种方法的优点和缺点以及对土壤中总汞含量测定的差异。结果表明:3种预处理方法下测定的汞元素含量的大小顺序:微波消解直接测定≈水浴消解,相对误差大小顺序:微波消解水浴消解≈直接进样,各方法测定的汞元素含量都在样品的保证值的不确定度范围内。对ESS-3土壤标样进行加标回收率试验,微波消解、水浴消解和直接测定对汞的加标回收率分别是97.6%、92.2%和95%,微波消解在准确度和精密度方面略优于水浴消解和直接测定。综上,3种预处理方法都能方便、快速、准确地测定土壤中的汞元素,这将为不同实验室选择不同土壤预处理方法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33.
土法冶炼硫磺废渣浸出液中主要超标因子为p H值,采用生石灰与土法冶炼硫磺废渣进行中和,可将其浸出液由呈强酸性变成中性,废渣属性由Ⅱ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变为Ⅰ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试验结果表明,生石灰投加比例约为0.5%,浸出液p H值从3.0~4.8之间调整为6~9时,浸出液中的铁、锰、铜、砷等多种重金属浓度可明显下降,降幅可达90%左右。经中和后的废渣,其环境安全风险明显降低,从而可减少废渣处置场防渗处理工艺、工程投资,降低处置场运营管理难度及风险。  相似文献   
134.
水中阴离子表面活性洗涤剂测定新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巧力潘  赵燕  童丽萍  钱淑红 《干旱环境监测》2003,17(3):189-190,F003
介绍了水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测定新方法,该法与亚甲蓝法比较,具有操作步骤简单,萃取剂用量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5.
畜禽养殖对环境的污染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畜禽粪便中的主要污染成分氮、磷、恶臭、生物病原体、矿物质和药物添加剂对环境污染的危害.根据其污染的主要因素,提出了畜禽养殖对环境污染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36.
基因污染不可不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丽萍 《灾害学》2002,17(4):82-82
时下,“基因”已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不过,基因也和原子能一样:在造福人类的同时,对环境亦具有破坏性。地球上绝大多数生物的基因,其化学“建材”几乎都是一样的。基因构成材料的这种通用性,使人为重组的基因有可能污染自然界生物的基因库——我们这颗星球上最后一片“净土”。自从人类掌握了对生物基因进行手术的技能,人类就学会了一种本领,也就是被一些人斥之为“任意篡改上帝作品”的本领。这些“作品”现在已经不单是密封在实验室的试管内,它们早已撒播在几千万hm2的庄稼上。这些新型的庄稼,我们称之为“转基因作物”,即其基因是经过工…  相似文献   
137.
以柴油作为唯一碳源,经过富集驯化,筛选出7株石油烃降解菌单菌,并分别测定其对柴油和油基钻屑的降解效能,利用其中4种菌(K-2、K-3、K-6和K-7)构建复合菌群对油基钻屑进行进一步降解试验。结果表明:(1)K-7对柴油和油基钻屑降解能力最强,降解率分别可达67.5%和28.8%;(2)最佳的复合菌群组合为K-3、K-6和K-7,其对油基钻屑的降解率达到了37.5%,较单菌最优降解率提高约30.2%;(3)气相色谱质谱分析表明,复合菌群能有效降解油基钻屑中的烷烃和芳香烃,对长链烷烃、支链烷烃、烷基萘芳香烃均具有较强的降解能力;(4)生理生化鉴定,初步判断K-6为红酵母菌属(Rhodotorula sp.),K-2、K-3、K-7均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  相似文献   
138.
利用生物毒性测试对环境中的污染物进行生态风险评价,是目前风险评价中的研究热点。本研究以明亮发光杆菌(Photobacterium phosphoreum)、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和大型溞(Daphina magna)为受试生物,对某石化厂废水的处理流程中5个主要单元出水的急性毒性进行了测试,分析了其急性毒性与理化指标间的相关性;同时,为了解不同处理单元毒性去除效果及主要毒性来源,结合毒性鉴别评价(toxicity identification evaluation,TIE)技术对各阶段出水的毒性削减及其主要致毒物质类别进行了分析。毒性测试结果表明,该废水处理厂对石化废水的毒性去除效果比较显著,其中进水对明亮发光杆菌、斜生栅藻和大型溞分别表现为中毒、高毒和剧毒,最终处理后出水的毒性分别为无急性毒、中毒和微毒,对毒性的去除效率分别为96.4%、74.3%和99.5%。TIE结果表明,石化废水中的主要致毒物质是非极性有机物和可滤型物质。本研究结果为石化废水的综合生物毒性评价提供了研究基础,为探讨废水生物毒性的去除提供了实例参考。  相似文献   
139.
高产稳产农田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阐述中国耕地资源数量与质量变化的基础上,分析了高产稳产农田的建设现状和制约因素。针对高产稳产农田建设的基本要求,结合新一轮土壤普查,建议通过加大土壤改良力度、建立促进农户保护与养护耕地的激励机制、加强农田动态监测与管理等三个方面提出建立高产稳产农田建设的长效机制,以期为进一步推进我国高产稳产农田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0.
在先前工作的基础上,尝试了信息数字化细化取样的细化分析方法.结果表明:雾的分析和预测效果更能得到"落点"预测的实效性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