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5篇
安全科学   2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32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1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应用Gabi软件,分析比较了使用厨余垃圾处理器和传统分类处理方法对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全过程的生命周期评价(LCA)。研究表明,两种垃圾处理模式环境影响潜值分别为1.44×10~(-2)和1.39×10~(-2),两者的主要环境影响潜力贡献者均为全球变暖,垃圾焚烧为主要环境影响环节;厨余垃圾厌氧发酵技术主要环境影响为酸化,对全球变暖的改善效果明显;厨余垃圾粉碎直排较厌氧发酵技术对酸化的改善效果明显,但对富营养化影响增加了4×10~(-2),增加比例为22.5%,污水处理厂尾水收纳水体存在富营养化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高碱性印染废水在生化处理前需进行中和处理降低pH,而通常所采用的硫酸会对厌氧处理产生抑制效应,因此分别使用CO_2和硫酸中和印染废水,并采用UASB反应器进行厌氧处理,对比分析反应器的处理效果与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采用CO_2代替硫酸中和印染废水的UASB-2反应器内ρ(SO42-)显著降低,ρ(CODCr)ρ(SO42-)由2~3升至6~8,CODCr去除率和氨化率分别升高了46. 8%和42. 2%;在进水采用硫酸中和的UASB-1反应器内,产酸菌与SRB(sulfate reducing bacteria,硫酸盐还原菌)丰度的增加导致反应器处理效率不佳,而UASB-2反应器内微生物多样性提高,绿弯菌门(Chloroflexi)、热孢菌门(Thermotogae)及Thermovirga属等优势菌群有利于提高厌氧污泥处理能力;进一步将CO_2中和工艺代替硫酸中和工艺应用到实际工程,发现生化处理系统CODCr、TP、TN污染物去除率由原来的91%、82%和52%分别升至95%、89%和60%,每年可减少印染废水处理成本165×104元,减排CO_2气体3 150 t.研究显示,CO_2中和工艺在印染废水处理中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黄尾密鲴在苏州重污染水体放养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生物操作技术,在苏州重污染河道里放养黄尾密鲴以改善重污染水体水质。不仅进行了静态试验,而且在苗家河开展了示范区研究。结果表明:黄尾密鲴单位体重(g-1)的好氧量为0.339mg/(L·h),窒息点仅为0.25mg/L;黄尾密鲴在浮圈中主要摄食悬浮有机物,其占食物总量的79.74%;静态试验和现场试验均表明黄尾密鲴24h都在摄食,日食率可达到50%以上。  相似文献   
14.
芦村污水处理厂进水组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针对面临“十一五”升级改造的无锡芦村污水处理厂,在对厂内生化池进水水质进行了活性污泥2d模型的组分分析。对碳(COD)组分分析发现,易生物降解基质SS和慢速可降解基质墨仅占进水的51%,进水可生化性比较差,厌氧区在生化处理中对碳(COD)的去除起主要作用。二沉池的沉降效果直接决定了占34%的惰性颗粒性有机物X1的去除效果,从而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出水COD。提高TN去除率的关键在于如何处理这20%的颗粒态有机氮(XND)。在典型水质期,需要通过添加辅助化学除磷来使TP达标排放。通过分析发现问题,为污水厂升级改造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也为其他污水厂进水组分分析提供计算示范。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LID)核心理念和我国海绵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的梳理,从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方面探究国外基于低影响开发的雨洪管理中的成功经验,目的在于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借鉴国外雨洪管理先进经验,创建有中国特色的海绵城市。研究结果表明国外基于低影响开发的的雨洪管理措施都因地制宜地促使城市排水系统可持续发展,我国海绵城市的建设与低影响开发下的雨洪管理紧密相关。可见由于我国海绵城市的建设还处于初期阶段,这些成功经验对建设海绵城市理论、方向和技术有很深远影响的启示,包括海绵城市的系统性规划、加快"海绵体"建设和将海绵城市建设与基础设施和自然循环的有机结合等,同时对目前我国海绵城市的建设过程也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四种陶粒组合、一种石灰石碎石5套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在不同季节处理生活污水的运行效果。结果表明:陶粒组合人工湿地系统对COD、TP、NH3-N的去除效果均优于石灰石碎石湿地;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对COD的去除效果在冬季有所下降,但仍保持在50%以上;湿地系统对TP去除率受季节性变化影响不显著,但随着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的运行,基质层对TP的吸附逐渐饱和,去除效率缓慢下降;1号~5号人工湿地对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从秋季42.0%、55.1%、61.1%、49.9%、50.2%下降至冬季21.9%、31.0%、36.5%、28.5%、29.2%,春、夏季处理效率开始回升,并保持稳定的状态。  相似文献   
17.
陈皓  操家顺  许明 《环境科技》2007,20(5):26-29
通过几种常用絮凝剂的筛选试验,以COD、色度为指标考察絮凝剂对印染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得出了硫酸亚铁具有较高处理效果和较低药剂成本的结果.通过pH值试验和镁盐、亚铁盐质量比试验,确定复合絮凝剂的最佳使用条件为石灰乳,投加量质量浓度为300 mg·L-1,镁盐亚铁盐质量之比1:1.组合方案对比试验表明,MFSC复合絮凝体系对印染废水处理效果最好,其质量浓度分别在熟石灰投加量为300 mg·L-1,镁盐300 mg·L-1,硫酸亚铁300 mg·L-1时,CODCr去除率达68%,脱色率达95%,而药剂成本每吨废水仅为0.17元.  相似文献   
18.
新型的脱氮工艺--SHARON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HARON是一种用来处理高浓度、低碳氮比含氨废水的新型脱氮工艺。该工艺根据亚硝酸菌和硝酸菌的不同生长条件,通过控制反应器的水力停留时间和pH,使亚硝酸菌成为反应器的优势菌属,从而将氨氮的氧化控制在亚硝化阶段,随后再进行反硝化。与传统脱氮工艺相比,SHARON工艺具有流程简单、脱氮速率快、投资和运行费用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目前污水中布洛芬等典型PPCPs类污染物光催化降解效率低、催化剂回收难度大等难题,以壳聚糖为载体,通过负载银掺杂TiO2,制备有机核-无机壳结构的CTS-Ag/TiO2复合小球,开展了光催化降解布洛芬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壳聚糖紧密团聚成核,银掺杂TiO2分布在壳聚糖表面,共同形成了有机核-无机壳结构。在紫外光作用下,复合小球对布洛芬展现出良好的去除效能,在最佳条件下(CAT投加量为4 g/L,布洛芬初始浓度为1 mg/L,pH值为6),处理60 min后布洛芬去除率达到96.1%,经过5次回收利用,去除率仍可达到85.0%。新型有机核-无机壳复合结构以及壳聚糖中含碳基团和含氮物质在价带上形成的附加带,使CAT复合小球在强化吸附、光催化和稳定性的同时,提高了材料可重复使用性。Ag在TiO2表面掺杂形成的无机壳包裹在壳聚糖形成的有机核表面,使光生电子更易从TiO2转移到Ag上并积累,减少电子-空穴对的复合,提高了CAT的光催化效率。活性组分淬灭实验表明,·O2-和空穴氧化是引起布洛芬降解的主要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20.
铁盐常作为化学药剂来辅助城市污水处理厂的生物除磷. 利用间歇试验考察投加不同ρ(FeCl3)时反硝化除磷系统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以及EPS(胞外聚合物)、PHA(聚羟基脂肪酸酯)、糖原的形成与转化,并通过分析胞内Fe3+含量来解析Fe3+对反硝化除磷系统的影响. 结果表明:①Fe3+投加量(以ρ计)<10 mg/L时,系统中PO43-P的去除率由未投加时的88.4%升至100%;Fe3+投加量>10 mg/L时,PO43-P的去除率随Fe3+投加量的增加而缓慢降至84.4%(Fe3+投加量为25 mg/L时). ②Fe3+投加量(10 mg/L)较低时,会增加污泥中w(总EPS);但由于Fe3+会与EPS中的羟基、氨基等官能团发生络合反应,导致Fe3+投加量(>10 mg/L)较高时可检出的w(总EPS)降低. ③投加Fe3+对厌氧段内w(PHA)、w(糖原)的变化及生物释磷的抑制作用影响不大,但Fe3+投加量(>10 mg/L)较高时对缺氧段NO3--N的生物利用、生物吸磷作用以及PHA和糖原的转化速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④缺氧阶段末胞内Fe3+含量(以w计)增加144%(Fe3+投加量为25 mg/L时),说明抑制作用主要是因为缺氧段Fe3+随细胞吸磷作用一并进入胞内,直接影响生物酶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