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78篇 |
免费 | 20篇 |
国内免费 | 35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55篇 |
废物处理 | 12篇 |
环保管理 | 30篇 |
综合类 | 137篇 |
基础理论 | 43篇 |
污染及防治 | 15篇 |
评价与监测 | 20篇 |
社会与环境 | 14篇 |
灾害及防治 | 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12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8篇 |
2018年 | 10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7篇 |
2014年 | 20篇 |
2013年 | 6篇 |
2012年 | 15篇 |
2011年 | 12篇 |
2010年 | 16篇 |
2009年 | 15篇 |
2008年 | 10篇 |
2007年 | 8篇 |
2006年 | 20篇 |
2005年 | 11篇 |
2004年 | 9篇 |
2003年 | 12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7篇 |
2000年 | 16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10篇 |
1996年 | 17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21.
322.
323.
研究了小分子物质双(3-氨基丙基)胺对混合菌落生物膜形成抑制及解体效应机制,并探讨了利用双(3-氨基丙基)胺减缓膜表面生物污染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双(3-氨基丙基)胺能有效抑制混合菌群微生物附着和生物膜形成,抑制作用随浓度的升高而增强.经过双(3-氨基丙基)胺处理(131 mg·L~(-1))24 h,生物膜形成抑制率达到74.61%.这种抑制效果不是通过杀菌方式产生而是通过抑制微生物中胞外多糖和e DNA含量产生.经双(3-氨基丙基)胺处理后,胞外多糖和eDNA分别下降了39.37%±2.68%和70.05%±2.93%.双(3-氨基丙基)胺对已经形成的生物膜也有一定解离作用.对于预培养12 h的生物膜,双(3-氨基丙基)胺(131 mg·L~(-1))处理10 h,解体率为23.59%.另外双(3-氨基丙基)胺可减缓膜过滤过程中膜孔堵塞速度,降低膜压,缓解由微生物引起的膜污染问题,在环境膜污染控制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24.
325.
326.
327.
固体XM菌剂对生活垃圾减容和除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密闭的容器中考察不同条件下固体XM菌剂对生活垃圾的减容和除臭效果.结果表明,固体XM菌剂不但可防止新鲜生活垃圾变臭,而且对已产生的生活垃圾臭味具有明显的消除效果.固体XM菌剂可使新鲜的生活垃圾在降解过程中仅产生少量臭味,到15 d时基本消失并产生酯香气味,减容量可达46%.用质量分数为3%的固体XM菌剂处理已发臭的生活垃圾,15 d时氨气和硫化氢的释放量分别减少54.8%和49.0%.此外,保持较高的温度以及50%~60%的垃圾含水量,除臭效果最佳.从垃圾降解过程中渗滤液的产生量、澄清度、酸碱度和气味的变化分析得出,固体XM菌剂已成为垃圾发酵过程中的主导菌群,这可能是生活垃圾除臭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328.
目前,我国出台并实施的《政府采购法》只对政府实施绿色采购做了原则规定。由于法律的规定缺少强制措施,致使政府绿色采购难以落到实处,惊人的政府采购数额中绝少绿色。 相似文献
329.
为研究液化气体泄漏时的沸腾液体膨胀蒸气爆炸(BLEVE)现象,从热力学和动力学角度出发,根据液化气体或超过常温沸点的高温液体泄漏特性,建立了液化气体泄漏发生BLEVE现象的滞止时间数学模型。在前期理论研究基础上,利用试验测定过热水爆沸反应的时间,验证所建滞止时间模型的有效性。采用电磁阀控制压力容器泄放管泄压,模拟发生泄漏,对采集的压强变化数据进行分析,确定过热水发生BLEVE现象的滞止时间。对试验测定与理论计算得到的滞止时间进行分析比较,得出相对平均误差小于6%,表明所建模型的有效性较高。滞止时间的研究是分析BLEVE机理及压力容器是否失效或发生更严重事故的关键。 相似文献
330.
锰过氧化物酶的固态发酵及其对染料的脱色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稻壳作为基质,利用裂褶菌F17固态发酵产锰过氧化物酶(MnP),通过正交实验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并对5种不同结构类型的染料进行脱色.结果显示,含水率、温度、Mn2 、Cu2 对裂褶菌F17产MnP有显著影响;MnP发酵的最优化条件为稻壳27g、黄豆粉3g、MnSO40.4mg·g-1、含水率150%、接种量50%、培养温度22℃,pH不调节,优化后酶活达到16.39 U·g-1,比优化前的酶活9.20 U·g-1提高了78.2%.优化后的发酵体系对染料刚果红、茜素红、Poly R-478、中性红和结晶紫的24h脱色率分别达到92.6%、90.3%、93.1%、87.3%和95.6%.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