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67篇 |
免费 | 33篇 |
国内免费 | 69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35篇 |
废物处理 | 5篇 |
环保管理 | 43篇 |
综合类 | 245篇 |
基础理论 | 63篇 |
污染及防治 | 36篇 |
评价与监测 | 10篇 |
社会与环境 | 27篇 |
灾害及防治 | 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8篇 |
2022年 | 16篇 |
2021年 | 20篇 |
2020年 | 18篇 |
2019年 | 17篇 |
2018年 | 19篇 |
2017年 | 15篇 |
2016年 | 17篇 |
2015年 | 20篇 |
2014年 | 44篇 |
2013年 | 25篇 |
2012年 | 30篇 |
2011年 | 29篇 |
2010年 | 26篇 |
2009年 | 32篇 |
2008年 | 36篇 |
2007年 | 19篇 |
2006年 | 18篇 |
2005年 | 11篇 |
2004年 | 15篇 |
2003年 | 14篇 |
2002年 | 8篇 |
2001年 | 8篇 |
2000年 | 15篇 |
1999年 | 16篇 |
1998年 | 14篇 |
1997年 | 10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集约化养猪废水SBR中17β-雌二醇高效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集约化养猪废水生物处理SBR的活性污泥中分离到3株高效降解17β-雌二醇(E2)的菌株,分别命名为ha、chs和hc。研究表明,这3株菌以E2为惟一碳源,在4 d内对初始浓度为1 mg/L E2的降解率为70%~95%。25℃条件下菌ha、chs和hc的一级反应动力学常数分别为0.0086、0.072和0.013。在温度为37℃时,3株菌的降解效率最高,在高浓度的氨氮和碱性pH的条件下,这3株菌均存在降解作用。其中,pH 9.05时,一级动力学常数菌ha降至0.0066,菌chs升至0.076,菌hc降至0.012。同时,在添加C源后,对降解有促进作用,并且C/N比在15∶1时降解效果较好。3株菌的一级反应动力学常数分别升到0.027、0.73和0.021。经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为枯草芽孢肝菌(Bacillus subtilis)。 相似文献
182.
环境中的PAES对蟾蜍蝌蚪红细胞微核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邻苯二甲酸酯对蟾蜍蝌蚪红细胞微核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目的探讨邻苯二甲酸酯对蟾蜍蝌蚪的致突变作用。方法以邻苯二甲酸二甲酯为污染物对蟾蜍蝌蚪染毒24小时,并观察其细胞核变化。所用蟾蜍蝌蚪处于变态期,对污染物较为敏感。结果邻苯二甲酸酯使蟾蜍蝌蚪红细胞微核率以及核异常细胞率上升,微核率随着浓度的增大而上升,在浓度为78 ug/ml,对照组相比有极显著差异P〈0.01,浓度在18.5 ug/ml时试验组突变的细胞核的形态发生显著改变,核异常细胞率与对照组核异常细胞率有显著差异P〈0.05。此时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微核、双核、核内凹、核碎裂、无丝分裂时核分裂不均等核的形态变化。结论邻苯二甲酸酯对蟾蜍蝌蚪具有明显的致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183.
氢氧化钠固态预处理对稻草中木素结构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明这种NaOH固态预处理对稻草产气量影响的内在机理,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氢质子核磁共振波谱(1HNMR)、凝胶渗透色谱(GPC)等方法,对NaOH固态处理前后稻草中木素结构的变化进行了多方位研究.结果表明,NaOH固态预处理使稻草中木素内部结构、木素-碳水化合物复合体的形态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使得纤维素从木素的包裹中释放出来,木素成分也由难降解的三维网状大分子转变成了易降解的直链结构的小分子,从而使得厌氧微生物能够接触到更多的纤维素并对其进行更有效的消化.这些木素形态结构的变化是导致稻草厌氧消化产气量提高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84.
施加生物炭对河流沿岸土吸附铜的影响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生物炭施加对河流沿岸土吸附铜的影响机制,采集嘉陵江流域(川渝段)内苍溪(CX)、南部(NB)、嘉陵(JL)和合川(HC)沿岸土表层(S,0~20 cm)、亚表层(D,20~40 cm)共8种土样,分别将1%(质量比)生物炭(B)加入到8种土样中形成混合土样(CX_(SB)、NB_(SB)、JL_(SB)和HC_(SB); CX_(DB)、NB_(DB)、JL_(DB)和HC_(DB))。以原始土样作为对照,批处理法研究各供试土样在不同温度、pH和离子强度下的Cu~(2+)吸附和热力学特征,并分析Cu的吸附形态。结果显示:(1)各供试土样对Cu~(2+)的等温吸附都适用Langmuir模型描述,Cu~(2+)的最大吸附量q_m在62. 20~363. 64 mmol/kg之间,S层土样对Cu~(2+)的吸附量均呈现JL NB CXHC的趋势,而D层土样呈现JL CX NB HC的趋势。施加生物炭有助于增强D层土壤对Cu~(2+)的吸附。(2) 20~40℃范围内,各供试土样对Cu~(2+)的吸附量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表现为增温正效应。热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各混合土样对Cu~(2+)的吸附是一个自发、吸热和熵增的过程。(3) pH的升高有利于各供试土样对Cu~(2+)的吸附。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加,各混合土样(HC_S和HC_D除外)对Cu~(2+)的吸附量均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0. 1 mol/L时最大。(4)土样中吸附的铜主要以碳酸盐结合态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铜存在,生物炭的施加增加了土样中可交换态(HC除外)和有机结合态铜含量,而对碳酸盐结合态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铜影响较小。供试土样对Cu~(2+)的q_m主要是由CEC和比表面积决定的。 相似文献
185.
186.
本研究从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和邻苯二甲酸单乙基己酯(MEHP)对幼鱼期及青年期海洋青鳉(Oryzias melastigma)的生殖发育毒性效应出发,从雌激素受体(ER)、过氧化物增殖激活受体(PPAR)及芳香烃受体(AhR)通路探讨DEHP和MEHP致毒机制.本实验将孵化后1周的幼鱼分别暴露于溶剂对照、低浓度DEHP(0.1 mg·L-1)、高浓度DEHP(0.5 mg·L-1)、低浓度MEHP(0.1 mg·L-1)和高浓度MEHP(0.5 mg·L-1)23 d、53 d,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DEHP和MEHP导致雌性青鳉肝损伤,表现为肝糖原降低,肝细胞质水肿变性;DEHP和MEHP促进了性成熟,表现为促进雌性青鳉卵巢中卵细胞的发育.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DEHP和MEHP显著影响了ER、PPAR及AhR通路,并且对青年期的影响强于幼鱼期,DEHP对ER、PPAR及AhR通路的影响较MEHP强.所以DEHP及MEHP可能通过ER、PPAR和AhR通路影响了肝脏发育,造成了肝损伤,促进雌性青鳉卵巢发育,对ER、PPAR和AhR通路影响显示出发育阶段特异性. 相似文献
187.
188.
上海与国际大都市经济,社会,环境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筛选得出了与环境质量密切相关的社会、经济、生态产指标体系,选取国内生产总值,人均用电量等13个指标,对上海与东京、纽约等16个国际大都市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上海到2010年的经济总体实力基本与巴黎、芝加哥等大都市接近,上海的电力、煤气供应、城市住房条件、城市绿化、污水处理、河流水质与国际大都市相距甚远,上海的SO2浓度与部分大都市的水平接近,但总悬浮颗粒的浓度相差甚大,上海的垃圾排放 相似文献
189.
不同植被类型对风沙灾害的响应研究有助于风沙灾害的遥感监测评估和防灾减灾工作。采用传统统计学和空间自相关方法,利用MODIS的每日反射率和土地类型产品,分析了风沙灾害后南疆西部不同植被类型NDVI的变化规律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风沙灾害后,研究区不同植被类型NDVI的差异在增大,NDVI变化值在一0.3865~0.4148之间,NDVI减小的面积占整个研究区面积的54.98%,变异系数增大值在2.44%~36.75%之间;受到风沙灾害的影响,研究区植被NDVI全局Moran’SI系数从0.7982减小到0.6786,但在空间上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由NDVI差值的局部空间自相关指标集聚图以及不同植被类型NDVI差值的空间关联区域面积百分比,可以发现落叶针叶林和裸地或低植被覆盖地受风沙灾害的影响较小,郁闭灌丛和作物受风沙灾害的影响较大。上述关于风沙灾害后南疆西部不同植被类型的变化及其空间格局的研究结果,不仅证明了防护林的风沙阻挡作用,也可以为风沙灾害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0.
自然资源损害的价值评估难度大,评估结果不确定性高、难以实际应用使得相应的环境污染损害赔偿工作难以顺利开展。文章对于美国自然资源损害评估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导则进行了梳理,比较了两个主要的自然资源损害评估规章——油污法案下的导则以及超级基金法案下的导则的异同,并介绍了目前美国所采用的最主要的自然资源损害评估方法——替代等值分析法的原理和思路,为推动中国的自然资源损害评估工作提供一定的基础和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