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0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87篇
安全科学   70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43篇
综合类   349篇
基础理论   73篇
污染及防治   42篇
评价与监测   21篇
社会与环境   18篇
灾害及防治   1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1.
为研究沉积物中十溴联苯醚(BDE-209)的生物有效性,将淡水生态系统中常见的底栖动物中华圆田螺(Cipangopaludina cahayensis)暴露于商品DE-83(主要包含92%的BDE-209、6%的BDE-206、1.5%的BDE-207和0.5%的BDE-208)染毒的沉积物,进行60 d养殖实验。根据暴露期间中华圆田螺体内PBDEs含量与同系物组成的变化,探讨了田螺对DE-83的富集动力学、积累常数以及可能发生的生物转化。实验结果显示,DE-83主要同系物均能够被中华圆田螺积累,但是生物有效性非常低,BDE-209、BDE-207和BDE-206的吸收速率常数(ks)为0.029~0.042 d-1,BDE-207 > BDE-206 > BDE-209。依据动力学参数推算的生物-沉积物积累因子(BSAF)非常低,分别为0.05(BDE-209)和0.02(BDE-206和BDE-207)。暴露20 d后,中华圆田螺体内有低溴代同系物检出,其含量随暴露时间延长而增加,说明BDE-209在中华圆田螺体内发生了生物转化。  相似文献   
112.
在我国,聚丙烯酰胺(PAM)主要应用于石油开采,其长期暴露于环境中可以降解成有毒的丙烯酰胺(AM)。为探究在降解过程中AM的毒性作用,选择斑马鱼作为受试动物,进行AM长期毒性暴露40 d,考察了对斑马鱼的肝脏、脑组织、心脏、腮等器官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在2.04 mg·L~(-1)、6.12 mg·L~(-1)和18.36 mg·L~(-1)暴露浓度下,形态学观察斑马鱼的鳃丝,鳃小片和鳃细胞有严重的受损现象;随着浓度的升高斑马鱼肝脏、脑组织和心脏中MDA含量、LDH活力的升高,SDH和Na+-K+-ATPase活力的降低,均对其肝脏、脑组织和心脏造成氧化损伤作用,从而影响了斑马鱼体内细胞能量代谢过程。采用彗星试验检测斑马鱼的生殖腺细胞DNA损伤,结果显示暴露于浓度为2.04 mg·L~(-1)~18.36 mg·L~(-1)的AM后,斑马鱼的DNA损伤均表现为显著差异(P0.01)。上述研究结果均确定了AM对斑马鱼的毒性效应并可造成其生殖腺细胞的DNA损伤。  相似文献   
113.
目的:分析某地下储气库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及其效果,提出职业病控制措施和建议.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法、检查表法等方法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结果:该地下储气库项目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甲烷、其他低碳烃类化合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噪声、工频电场和高温等,所有危害因素的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项目总体布局、生产设备布局、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使用的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管理、卫生辅助用室设置等均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结论:该项目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从职业卫生角度分析,该项目可行.  相似文献   
114.
比较了厌氧动态膜生物反应器(DMBR)与完全混合式反应器(CSTR)在处理餐厨垃圾(FW)和剩余污泥(WAS)时的发酵产气过程,验证了高负荷餐厨垃圾和剩余污泥混合发酵时DMBR系统运行的稳定性,考察了动态膜(DM)基材孔径(300目、200目和100目)对DMBR运行性能及其固液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一体式DMBR能够强化餐厨垃圾和剩余污泥混合发酵的高负荷稳定运行,DMBR过膜滤液中平均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为86.1 mg·L-1,低于CSTR排泥中TVFA的浓度(527.3 mg·L-1).当动态膜基材孔径为300目时,DMBR过膜滤液中总有机物(TCOD)为(1.6±1.1)g·L-1,相应的固液分离效果优于200目((3.2±1.9)g·L-1)和100目((32.0±1.3)g·L-1)动态膜基材,即当动态膜基材孔径为100目时,DMBR过膜滤液中TCOD比300目动态膜基材高6.7倍.与200目动态膜基材孔径相比,300目动态膜基材相应的跨膜压差增长缓慢,反洗频率和运行能耗均较低,而100目动态膜基材孔径过大,固液分离效果较低.因此,在高负荷餐厨垃圾和剩余污泥混合发酵系统中,选用300目动态膜基材形成的动态膜过滤效果最优.此外,本文还对比分析了有机废物和废水处理领域中较优的动态膜基材孔径及DMBR的应用情况,为拓展DMBR在有机物处理领域的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5.
富阳地区水资源自然支持力分析评价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以富阳地区为例,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寻找出影响水资源自然支持力的主要驱动因子;再根据富阳地区某一时段内的水资源量(因变量)与其驱动力(自变量)之间存在的线性关系,利用统计资料,对可能引起水资源自然支持力变化的各种驱动力因子进行多变量分析。得出,对富阳地区水资源自然支持力影响较大的指标是水资源可利用量、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水资源的剩余开采程度和化学需氧量。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富阳地区的水资源自然支持力总体来看在逐年减弱,原因在于近年来富阳地区造纸行业异军突起,用水量急剧加大,总污水排放量增多,使得水资源支持力系统变得越来越脆弱。最后,针对目前的水资源现况提出了一些提高富阳地区水资源自然支持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6.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稻鸭、稻鱼共作复合生态系统稻季田面水及渗漏水中各形态N素的动态变化及N肥的渗漏损失量.结果表明,水稻生长期间,田面水中N素形态以NH 4-N为主,渗漏水中则以NO-3-N为主要形态;施肥有利于田面水和渗漏水各形态N素含量的提高.相对于常规稻作处理(CK),稻鸭(RD)、稻鱼共作(RF)时田面水的pH、NH 4-N含量和TN含量显著增加,渗漏水的NO-3-N和TN含量降低,而渗漏水NH4 4-N元明显变化.所有处理田面水中NH 4-N/TN在施肥后第3天达到最大,随后降低;而所有处理NH 4-N/TN的均值相当.对各处理的N素淋失分析可知,处理RD与RF的肥料N潜在淋失率分别为2.72%、2.58%,低于CK处理(2.99%),表明稻鸭、稻鱼共作可以减少施入N肥潜在的下渗淋失,同时稻鱼共作减少N肥淋失的效果好于稻鸭共作.  相似文献   
117.
日本的四国电力公司在澳大利亚设立独资企业,着手发展植林事业,其目的是为未来的CO_2排放权交易积累专门知识。计划从2001年起,每年种植按树100hm~2,2011年开始采伐。  相似文献   
118.
日本东海大学海洋系以久保田雅久教授为首的研究小组通过使用人造卫星数据的电脑计算,得出了如果继续把难降解的塑料垃圾抛入太平洋的话,不久即可形成大量废弃物漂流的污染海域的结论。从1993年起,他们采用3年的实测数据进行计算,查明了高纬度的垃圾向西北方向移动。赤道附近低纬度的垃圾在仅仅数个月中,就汇集在北纬  相似文献   
119.
为了防止酸雨危害,今春日本派遣高级外交官来华,以中国环境中心为基地,探讨在东亚地区建立酸雨监测网。国家主席江泽民对此表示关心,中国政府支持日本的建议,有关各国将于1998年聚会,正式开始该项活动。建立酸雨监测网的国家包括俄罗斯远东地区、蒙古、泰国、印尼等,共11个国家。日本将通过开发援助,提供观测器材和专门人才进修等给予合作。  相似文献   
120.
最近美国世界资源研究所发表了到2005年使CO_2排放量实现零的宣言。通过采用节能电器和削减纸的使用量,增加可替代出差的电视会议,使CO_2的排放量到2000年10月止,比1990年削减7%,再加上通过植树所吸收的CO_2量,即可使整体排放量成为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