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3篇
安全科学   2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39篇
基础理论   22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云南墨江金矿床的同位素地球化学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墨江金矿的同位土地球化学特征、成矿元素组合和包裹体成分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未源于金厂蚀变起基性岩体,成矿热液是深源流体、岩浆水和大气降水混合的产物。成矿期深部富矿化剂流体沿断裂上升并与地下水混合,从侵入体及围岩中淋滤出了成矿物质。在迁移过程中,随着地球化学条件的改变,金在有利部位沉淀富集形成矿床。墨江金矿床底混合热液改造型矿床。  相似文献   
62.
作物对增强UV-B辐射的响应及调控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增强UV-B辐射对作物生长、生物量、产量、品质等方面的影响,对作物响应的种内、种间差异及相应的调控措施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63.
呈贡县蔬菜土壤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及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呈贡县14个村的蔬菜土壤上下层有机质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进行调查分析。土壤上下层的有机质平均含量分别为3 23%和1 87%,阳离子交换量平均为9 64cmol/kg和8 83cmol/kg;有机质与阳离子交换量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肥力变化趋势从西向东降低;上层土壤属肥沃等级,下层土壤为轻度和中度贫瘠。  相似文献   
64.
镉、铁及其复合污染对烟草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Cd作为一种主要的环境污染物,它对生物的毒性已有较多的报道.Fe作为一种植物生长所需的微量矿质营养元素,其毒性研究尚少见。目前研究发现用Fe~(2+)含量超过1.5ppm的池水喷灌烟草,会产生毒害.水稻的“青铜色病”,“Alkagave病”、“Aki-ock病”、甘蔗的“斑叶病”都和Fe毒害有关.  相似文献   
65.
UV—B辐射对田间春小麦生物量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了大田栽培和自然光条件下,模拟UV-B辐射(UV-B,280 ̄315NM)增强对春小麦生物量累积和产量的影响及评估。UV-B辐射导致叶、茎、根、穗生物量和总生物量累积降低,生物量分配改变,籽粒产量降低。5.31kJ/m^2UV-B辐射处理还明显降低收获指数。模型分析表明,UV-B辐射降低总生物量累积速率,总生物量随UV-B辐射增加而降低。预测模型表明,10%和20%的臭氧衰减导致的UV-B辐射  相似文献   
66.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Cd质量分数(0、50、100、200 mg.kg-1)对续断菊Sonchus asper L.Hill.根系分泌总有机酸、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的影响,旨在探明根系分泌物对续断菊超积累Cd的影响。结果表明:Cd胁迫下续断菊根系分泌总有机酸、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糖的质量浓度显著增加,同时,总有机酸、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又促进了植株对Cd的吸收。随着Cd处理质量分数的增加,续断菊地上部和根部镉质量分数显著增加,90 d时续断菊地上部镉质量分数与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的质量浓度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P<0.01)和0.995(P<0.01),根部镉质量分数与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的质量浓度也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98(P<0.01)和0.987(P<0.05);Cd对续断菊根系可溶性糖的分泌、游离氨基酸的合成有刺激作用,根系分泌的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可能在续断菊累积镉的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7.
采用常规、含Cd^2+和含Pb^2+马丁氏培养基,对云南省会泽县废弃铅锌矿区和非矿区小花南芥(Arabis alpina Linn)根际真菌进行分离和鉴定,将分离的菌株接种在含不同浓度(0、0.1、1和10mmol L^-1)Pb^2+的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中,比较废弃铅锌矿区和非矿区小花南芥根际真菌的铅耐性,结果表明:从废弃铅锌矿区和非矿区小花南芥根际共分离获得11个属的54株真菌。大于1mmolL^-1的Pb^2+显著抑制铅锌矿区和非矿区小花南芥根际真菌的生长;含Cd^2+和含Pb^2+的马丁氏培养基分离的铅锌矿区小花南芥根际真菌Pb^2+的生长半数抑制浓度(EC50)平均值和最大值均明显大于非矿区,铅锌矿区小花南芥根际真菌对Pb^2+的耐性强于非矿区。  相似文献   
68.
研究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鼠李糖脂(rhamnolipids)和皂角苷(saponins)等不同离子类型的表面活性剂对矿渣中重金属Pb和Zn的解吸效果,并采用盆栽实验研究了上述3种表面活性剂对Pb和Zn超富集植物小花南芥(Arabis alpina L.var.parviflora Franch)的生物量、吸收和富集重金属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表面活性剂对Pb的解吸效率是鼠李糖脂〉皂角苷〉CTAB,对Zn的解吸效率随处理质量浓度增加而增加,解吸率介于2.84%~10.84%之间;3种表面活性剂都能促进小花南芥叶长、根长、冠幅、地上部生物量及地下部生物量增加,与对照相比增加了1.06~1.92倍,除了表面活性剂CTAB处理质量浓度为7.5g.L^-1时,小花南芥叶长、冠幅、根长及地下部和地上部生物量都下降,分别为对照的0.61~0.88倍。添加三种表面活性剂都能显著促进小花南芥地下部和地上部累积Pb和Zn,并且位移系数和富集系数都大于1。这说明3种表面活性剂对小花南芥修复重金属铅和锌污染的土壤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9.
微囊藻毒素合成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MC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毒理学,生态影响,及监测、检测技术等研究领域之中。由于MC产毒藻种类繁多,再加上多达60几种的异构体的存在,每一MC产毒藻类体内其mcy基因并不完全一致,所以对于MC的产毒合成机理研究非常困难。但近几年对MC的产毒合成机理已经有了突破:三种最主要的MC产毒藻的MC合成过程已经被阐明。  相似文献   
70.
许璐  周春海  刘梅  孔辉  李元  黄志红 《环境科学》2022,43(6):3299-3307
为安全利用并修复矿区重度镉污染农田,使作物达到饲料安全标准,以不同配比的石灰海泡石作为钝化剂,钝化后试验两种轮作模式(玉米-紫花苜蓿和玉米-黑麦草),综合分析比较,筛选出最佳的钝化剂配比及配套的轮作模式.进行大田试验,测定土壤理化性质、重金属Cd有效态含量及作物中Cd含量、生物量,并采用BCR形态分级试验研究土壤钝化前后重金属形态的变化,综合分析评价其修复效果.结果表明:(1)通过石灰海泡石的施加,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土壤pH值、有机质和CEC.(2)推荐施加量为LS1(石灰6.6 t·hm-2+海泡石9.9 t·hm-2),相比CK可显著降低玉米根、茎、叶和籽粒中重金属Cd的含量,分别降低了70.27%、 61.54%、 46.51%和44.23%.紫花苜蓿地上部Cd显著下降了78.47%,而黑麦草地上部Cd显著下降了65.79%.玉米季、紫花苜蓿种植区和黑麦草种植区土壤有效态Cd钝化率分别为51.37%、 69.58%和77.83%,土壤中重金属由活性高的弱酸提取态向活性低的残渣态进行转化.(3)推荐在施加量为LS1下,配合玉米-紫花苜蓿的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