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8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96篇
安全科学   56篇
废物处理   10篇
环保管理   40篇
综合类   290篇
基础理论   32篇
污染及防治   38篇
评价与监测   29篇
社会与环境   12篇
灾害及防治   1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71.
龙子祠泉域地下水金属元素分布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龙子祠泉是临汾市工农业和城市生活的重要水源,随着公众环境健康意识提高,地下水金属元素健康风险研究显得尤为必要.对龙子祠泉域内43个地下水样品中10种金属元素(As、Cd、Hg、Al、Pb、Co、Mn、Fe、Cu和Ni)进行检测和分析,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和健康风险评价模型研究了地下水中10种金属元素分布特征及其暴露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中金属元素平均浓度由高到低分别为Fe、Al、Mn、Ni、As、Cu、Co、Pb、Hg和Cd,其中Al、Mn、Fe和As超出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Ⅲ类水标准限值.从泉域内不同地下水类型角度看,岩溶泉水水质较好,均达到了生活饮用水的标准;矿坑排水金属超标率(60%)最高,水质最差.多元统计结果表明,Pb、Ni、Co、Cd、Mn和Cu这6种元素主要受到地球化学背景的影响,Al、Fe、Hg和As主要是在山西特有的地质背景下,与人类矿业开采活动密切相关.健康风险评价表明,研究区内不同类型地下水中金属元素通过饮水途径和皮肤入渗途径对成人和儿童暴露的年均总健康风险排序均为:岩溶井>非岩溶泉>非岩溶井>岩溶泉,健康风险主要源于饮用水途径,经皮肤入渗暴露的健康风险不会对人体造成明显危害.泉域地下水中As是引起最大健康风险的金属元素,在水资源利用时应该给予重点管控,尤其在儿童饮水方面.  相似文献   
372.
青藏高原表土有机碳、全氮含量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藏高原土壤生态系统碳氮库容量巨大,其有机碳库、全氮库及碳氮排放,对大气中CO2、CH4、N2O等温室气体浓度影响较大,进而影响全球气候变化。为揭示青藏高原地区不同植被类型、不同海拔的表土碳氮元素含量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于2013年7—8月在青藏高原公路沿线设置75个采样点,采集表土,并根据采样点植被覆盖情况将其划分为高寒草甸、高山草原、荒漠、灌丛、林地和盐碱地等6种类型。对青藏高原6种类型表土有机碳、全氮含量进行了测定,采用最小显著差异法比较了不同植被类型表土有机碳、全氮含量及碳氮比值差异的显著性,并通过Pearson相关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不同植被类型表土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具有一定差异,其中以高寒草甸表土有机碳、全氮质量分数最高,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42.82 g?kg~(-1)、3.08 g?kg~(-1),荒漠最低,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1.38 g?kg~(-1)、0.23 g?kg~(-1)。就碳氮比值而言,除林地个别样点碳氮比值高于25.00以外,其他植被类型土壤碳氮比值均分布在4.00~25.00范围内,且研究区土壤碳氮比平均值均高于中国土壤碳氮比的平均水平。由逐步回归分析可知,青藏高原土壤碳氮含量受多种环境因子的协同影响,环境因子对土壤有机碳的重要性排序为土壤碱度pH值黏粒含量,影响土壤全氮的环境因子重要性排序为土壤碱度黏粒含量pH值,影响土壤碳氮比值的环境因子主要为月均气温。  相似文献   
373.
介绍了运用个体呼吸粉尘监测方法对黑色冶金采选矿山主要接尘工种监测结果和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的二氧化硅含量,并对18个工种进行危害程度分级,确定主要的结尘工种,明确防护重点,减少尘肺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74.
青海瓦里关大气中多环芳烃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5年4月2日~5月23日,对瓦里关大气中的气相和颗粒相多环芳烃(PAHs)进行了连续观测.结果表明,总PAHs浓度为7.43~29.96ng/m3,气相PAHs的浓度为7.01~26.10ng/m3,颗粒相PAHs的浓度为0.28~7.84ng/m3,气相中PAHs占总浓度的66.5%~98.8%.气粒分配系数(Kp)与过冷饱和蒸汽压(PL0)呈良好相关性(R2=0.67~0.92),斜率(mr)均>-1.瓦里关大气中PAHs的浓度受温度、风速、大气逆温层、大气长距离迁移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375.
海拔误差影响气温空间插值误差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利用气象站点的气象要素值进行空间内插以获取无气象站点区域的气象要素值是有关陆地表层过程研究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气温是重要的气象要素之一,海拔高度对气温影响非常显著。论文利用美国地质调查局EROS数据中心生产的全球数字高程模型(GTOPO30)和中国地面气象资料分析了气温内插的点误差及其空间扩散的问题。分析表明,由于中国气象站点地理位置(经纬度)存在有±30″的误差,忽视地理位置的误差将导致的气温点误差为-5.3~+8.6℃,而且点气温误差随着空间内插扩散到其它相邻的像元。  相似文献   
376.
南岭北坡苔藓中多环芳烃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加速溶剂萃取、凝胶色谱柱(GPC)净化和 GC-MS 测定,对南岭北坡两个垂直剖面上大灰藓(Hypnum plumaeformae)中的多环芳烃(PAHs)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大灰藓样品中的PAHs 以菲的浓度最高,ΣPAHs 范围为 309.2~1342.4ng/g 干重.其组成与大气沉降PAHs具有较好的相关关系.随着海拔高程的增加,大部分 PAHs 的浓度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通过与大流量采样器采集的气溶胶与气相PAHs 样品对比,发现苔藓更倾向于累积高环数的 PAHs,大气与大灰藓中 PAHs 的浓度有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77.
公厕水冲物的固液分离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采用无机凝聚剂、有机絮凝剂和有机-无机混凝剂对公共厕所水冲物进行了固液分离研究,得出了水冲物混凝时的最佳条件和气浮后清液的主要水质指标.处理后清液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二级标准(GB8978-1996).  相似文献   
378.
柴油机尾气对作业人员的危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军  滕继华 《安全》2010,31(10):17-19
在大型柴油机生产企业,柴油机装配完成后,都必须进行整机试车,整机试车一般都是在生产车间内集中区域内完成,在此区域内一般为几十个甚至上百个试车台架,几十台甚至上百台柴油机同时试车,在试车期间产生大量的柴油机试车尾气排出,其不仅对企业的大气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  相似文献   
379.
李军  李旭  李开明  焦亮  台喜生  臧飞  陈伟  脱新颖 《环境科学》2024,45(4):2428-2439
为甄别城市滨河公园景区绿地土壤重金属污染优先控制因子和污染源,以兰州市黄河风情线大景区为研究区,采集并测定64个绿地土壤样品重金属As、Cd、Cr、Cu、Hg、Ni、Pb和Zn的含量;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污染负荷指数法量化重金属污染程度,利用绝对因子得分-多元线性回归(APCS-MLR)模型对绿地土壤重金属进行源解析.并运用APCS-MLR模型与综合生态风险指数和人体健康风险评价模型相耦合方法,解析各污染源对生态风险和人体健康风险的贡献率.结果表明,除Cr和Ni之外,As、Cd、Cu、Hg、Pb和Zn的含量均值高于兰州市土壤元素背景值,但所有元素含量均低于《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 36600-2018)的筛选值.单因子污染指数结果显示,As、Cd、Cr、Cu、Ni、Pb和Zn为无污染至轻微污染水平,而Hg属于轻度污染.污染负荷指数评价结果显示,绿地土壤总体上属于轻度污染水平.源解析表明,绿地土壤重金属源自于交通源、自然-农业源和自然-工业源,贡献率分别为34.79%、23.12%和18.49%.特定源-综合生态风险指数结果表明,Cd和Hg为生态风险优先控制元素,自然-工业源为优先控制污染源;特定源-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分析结果表明,As和Ni为人体健康优先控制元素,自然-农业源为优先控制污染源.  相似文献   
380.
煤矸石-粉煤灰-废石膏烧结陶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盛兆琪  夏伟根  焦春艳  李军 《环境科学》1995,16(3):28-31,38
采用制粒烧结工艺成功地把煤矸石、粉煤灰及废石膏(或烟气脱硫污泥)制备成建筑用轻质陶粒,实现了对上述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和稳定化。煤矸石等的配料比以及粉状原料的颗粒尺寸分布是在成球盘中制粒的主要影响因素。烧结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较多,但烧结温度是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煤矸石-粉煤灰-废石膏陶粒烧结过程发生在950—1250℃,最佳烧结温度为1200±50℃,制得的陶位坚硬如岩石,容重等级为900,筒压强度为9—15MPa,超过GB2838-81的筒压强度≥6.5MPa的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