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3篇
安全科学   2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7篇
综合类   56篇
基础理论   5篇
污染及防治   16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21.
为从生活污水中回收水资源并同时减少后续处理的反应器容积,本研究采用水通道蛋白正渗透膜对生活污水进行浓缩,并探究不同汲取液对生活污水的浓缩效果和膜污染的影响.在污水体积浓缩至初始的1/10时,氮、磷等浓度浓缩倍数仅为1~3左右,而有机物和金属离子浓度浓缩倍数约为4~7,浓缩后污水COD/TN从2.9增至10.9,生物脱氮潜力明显提高.由于汲取液的盐反向扩散和原料液中污染物浓度的升高,高离子强度是影响污染物截留率的重要原因.浓缩时采用高浓度汲取液会导致膜表面出现结垢,膜污染严重.采用MgCl2作为汲取液可有效减轻浓缩过程中的盐度累积,且Mg2+的作用还可促进微生物活性,但这也可能导致水通道蛋白的分解.  相似文献   
22.
以污水处理厂化学除磷工艺产生的常见化学磷(AlPO4和FePO4)沉淀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两种化学磷分别与剩余活性污泥(即生物污泥)混合厌氧发酵过程中化学磷和生物磷的释放情况.结果表明:在纯水中,AlPO4在强酸强碱条件下均能释出部分磷,FePO4只在强碱条件下才能溶解释磷.在(35±1)℃,不同pH值下将含AlPO4的混合污泥厌氧发酵时,强酸性厌氧发酵能释出较多的化学磷,但微生物活性被抑制,不利于发酵产酸;碱性发酵(pH=10~11)能释出28%~55%的化学磷,43%~49%的生物磷,总释磷量比中性条件下高17.5%~62.7%,同时利于发酵产酸,维持pH 10和11时产酸量分别比中性条件高233%和117%;对于含FePO4的混合污泥厌氧发酵,中性条件下即能释放FePO4中40%的磷和生物污泥中50%的磷,释磷量高于pH=11的碱性厌氧发酵释磷量.  相似文献   
23.
介绍了喀拉通克铜镍矿冶炼车间鼓风机除尘系统的现状及测定结果,找出了除尘系统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24.
以黄浦江、淀山湖底泥为沉积物的代表,蒽为多环芳烃的代表性化合物,研究了多环芳烃在天然水体中沉积物上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实验条件下两种底泥对蒽的吸附均属多分子层吸附,可用deBoer-Zwikker公式所表示的极化模型较好地描述;吸附等温线出现的阶梯是由于蒽-甲醇分子的溶剂化作用及底泥颗粒的表面不均匀性所致;未参与溶剂化作用的甲醇与溶剂化蒽分子间存在竞争吸附;固体疚应对吸附容量存在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5.
以黄浦江、淀山湖底泥为沉积悬浮物的代表,研究静态条件下天然水体中悬浮物的沉降机理。结果表明,黄浦江底泥的有机质含量大于淀山湖底泥;底泥颗粒十分细小,且表面不均匀;两种底泥悬浮物的沉降类型均属于絮凝沉降,黄浦江底泥的沉降速度较淀山湖底泥快,有机质在絮凝过程中起着粘连架桥的作用。  相似文献   
26.
壬基酚在活性污泥系统中的去除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伟  李咏梅 《四川环境》2008,27(6):86-92
壬基酚是一种持久性有毒的内分泌干扰物,它会对生物系统产生有害影响。本文介绍了壬基酚的来源、物化性质、化学结构、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实验系统中的迁移转化及去除,以及壬基酚在活性污泥分离的菌种中的降解。最后分析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27.
在传统人工快速渗滤(CRI)系统的基础上,构建非饱水层、饱水层两段式改进型CRI系统,并以玉米芯作为饱水层的固体碳源,探究了水力负荷周期(3, 6和12h)对村镇生活污水处理效能的影响,分析了其微生物机理.结果表明,改进型CRI系统的最佳水力负荷周期为6h,系统出水化学需氧量(COD)、氨氮、总氮和总磷平均浓度分别为5.40, 0.91, 5.59与0.47mg/L,达到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排放标准.微生物分析结果表明,系统COD的去除与硝化作用发生在系统的非饱水层,Proteobacteria和Actinobacteria是有机物代谢主要的功能微生物,Nitrospirae是主要的硝化功能菌.饱水层的功能微生物Chloroflexi降解玉米芯为反硝化过程提供了充足的碳源,并且携带高丰度的反硝化关键功能基因促进了饱水层的反硝化过程.研究结果不仅可以为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实现村镇生活污水的提质增效提供依据,还可以为改进型CRI系统强化村镇生活污水的处理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8.
有机物生物吸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生物吸附是有效处理难降解有机物的技术之一。本文从生物吸附的概念、生物吸附过程、吸附剂的制备及再生、生物吸附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同时阐述了生物吸附有机物的技术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29.
厌氧酸化在焦化废水脱氮和毒性削减中的作用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分别用厌氧酸化-缺氧-好氧(A1-A2-O)生物膜法和缺氧-好氧(A/O)生物膜法处理焦化废水,比较了二者对废水毒性的削减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焦化废水的毒性大于0.19mg/L氯化汞的毒性.其毒性削减与有机氮去除有一定关系,厌氧酸化在提高废水有机氮去除率和降低废水的毒性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废水经A1-A2-O生物膜系统处理后,毒性大大降低,当HRT为37.9h时,出水对发光菌的相对发光度可达96.8%,其毒性相当于0.023mg/L氯化汞的毒性.  相似文献   
30.
同分异构体喹啉和异喹啉的缺氧降解性能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同分异构体的含氮杂环化合物喹啉和异喹啉在缺氧条件下的降解情况,发现两者表现出不同的缺氧降解特性。喹啉可以在缺氧条件下得到有效降解,其缺氧降解的最佳碳氮比为8。在最佳碳氮比条件下,喹啉的缺氧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规律,在其降解过程中首先以硝酸盐为电子受体,当硝酸盐氮浓度为零时,亚硝酸盐氮浓度达到最高,此后喹啉的降解主要以亚硝酸盐为电子受体,并和亚硝酸盐氮同时达到最低浓度。异喹啉对硝酸盐的利用甚微,其降解主要表现为厌氧降解特征,降解过程符合零级动力学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