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4篇
安全科学   12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4篇
综合类   55篇
基础理论   22篇
污染及防治   8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81.
针对火力发电厂汽轮机低压转子末级叶片早期诊断困难的问题,提出了应用金属磁记忆技术对低压转子叶片进行检测的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宁夏某电厂低压转子末一、二级叶片的检测工作中。结果表明:金属磁记忆技术作为一种新型无损检测手段,对汽轮机叶片的早期诊断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2.
体外培养的神经细胞是神经毒性机制研究和神经毒物筛查的重要材料.目前鼠体外神经细胞的应用最为广泛.鉴于近年来发育生物学的模型动物非洲爪蟾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毒理学研究,论文建立了一种体外培养非洲爪蟾脑神经细胞的方法.该方法取52~53阶段的非洲爪蟾蝌蚪的脑组织,在L-15培养液中直接吹打获得分散细胞,接种于包被多聚赖氨酸的培养板中,22℃培养.培养细胞状态良好,72小时后神经元细胞初步建立神经网络.用β2tubulin7B9可对脑神经元细胞进行荧光染色,鉴别神经突的生长和神经网络的形成.与鼠脑神经元细胞体外培养方法比较,该方法具有无需胰蛋白酶分离、无需胶质细胞共培养、可同时操作多只脑、能获得大量细胞等简单快捷的特点.因此,体外培养的非洲爪蟾蝌蚪脑神经细胞可作为目前体外神经毒理研究中鼠脑神经元的补充材料,用于神经毒性机制的研究和神经毒物的筛查.  相似文献   
83.
纳米硫硒化镉对小鼠肾脏和脑组织SOD活力和MDA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讨纳米硫硒化镉(CdSeS)对小鼠肾脏和脑组织的急性氧化损伤作用,将20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成4组,采用尾部静脉注射进行一次性染毒,3个染毒组分别注入0.1、0.2、0.4mg·mL-1的纳米CdSeS粉末(20~30nm)悬液1mL,对照组注入等体积生理盐水.染毒3d后对肾脏和脑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分别进行测定,从而检测纳米CdSeS对肾脏和脑组织的急性氧化损伤作用.结果显示,随着纳米CdSeS染毒浓度的升高,小鼠肾脏和脑组织中SOD活力呈逐渐降低趋势,而MDA含量呈逐渐升高趋势,均显示出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较高浓度组(肾:ρCdSeS≥0.2mg·mL-1;脑:ρCdSeS≥0.4mg·mL-1)SOD活力、MDA含量与对照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而较低浓度组则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以上结果提示纳米CdSeS能够对小鼠肾脏和脑组织造成氧化损伤,并且能穿过血脑屏障作用于脑部。  相似文献   
84.
非洲爪蟾肝细胞原代培养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非洲爪蟾是研究内分泌干扰物的良好模型动物,其体外肝细胞可用于类雌激素活性评价、污染物代谢等研究.论文探讨了非洲爪蟾肝细胞原代培养的方法,采用两步原位灌注法分离非洲爪蟾肝细胞,通过胶原酶的作用使细胞之间解离,后经过一系列转速的离心,获得纯化的肝实质细胞.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此法获得的细胞数量为2.5~5×106个,细胞成活率达95%以上,纯度在95%以上,细胞胞体透亮,折光性强,状态良好.培养24h后贴壁较好,每2d换液1次,可培养8~10d,细胞可满足多种后续实验的要求.  相似文献   
85.
收集了研究区内2008年的历史数据和2018年采集的最新数据,共计278个样品,分析测试了土壤环境污染常提及的Cd、Hg、As、Pb、Cr、Cu、Ni、Zn共8类重金属元素,利用单因子指数评价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以及土壤环境质量评估法评价研究区内西河和耒水2条河流周边的土壤环境质量类别,结合反距离空间插值法以及空间几何分析,直观地展示出研究区2008—2018年土壤重金属的时空变异特征。结果表明:采集的2期数据中除Cr外,Cd、Hg、As、Pb、Cu、Ni、Zn表层土壤重金属元素均存在点位超标的情况,说明该研究区中整体存在重金属污染;通过单因子指数评价可知,2期数据单因子指数平均值排前2位的均为Cd和Pb,Cr平均值最小,研究区内2期数据Cr超过98%点位均属于优先保护类点位,Cd、As、Pb均存在超过《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 15618-2018)管制值的点位;污染增强区主要分布于采矿及冶炼企业密度较大的西河中上游、耒水上游和耒水下游3个区。为防止今后土壤重金属污染进一步增强,建议对3个高值区采取恰当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86.
三氯乙烯(trichloroethylene,TCE)是土壤和地下水中广泛存在的有机污染物,好氧生物降解因可将污染物彻底转化成无毒的终产物,一直受到广泛关注,但是TCE好氧降解需要共代谢底物。首次提出以汽油为底物,选取真养产碱杆菌作为活性降解菌株,对地下水中三氯乙烯的好氧共代谢降解进行了初步研究。分别优化了共代谢底物、底物与TCE浓度比、培养基、pH值、盐度、溶解氧等条件,确定了最佳降解条件。当水中TCE的浓度为1 mg/L时,通过对体系预曝氧气,调节汽油浓度为10 mg/L,pH值为5,降解24 h,TCE的降解率可达66.8%。为修复同时被汽油和TCE污染的场地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7.
水体遮光剂能干扰水下光照,抑制藻类生长。为了探讨水体遮光剂-增蓝剂在自然水体的作用情况,对围隔内增蓝剂的停留时间及水质、浮游藻类和沉水植物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围隔水体中增蓝剂浓度为1 mg/L时,5周内其降解超过50%,9周后降解超过95%。与对照组相比,增蓝剂对围隔内总氮、总磷浓度无明显影响,易氧化成分的存在导致CODMn浓度升高至8.60 mg/L,但CODMn浓度随增蓝剂的降解逐步降至7.81 mg/L。在增蓝剂作用下水下光照度衰减明显,水深0.2 m处仅占水表面光强的21.16%,光衰减系数(k)为0.7 m-1。增蓝剂对藻类生长抑制作用明显,抑制率高达56.24%,但对金鱼藻生长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8.
超滤法预处理L-乳酸发酵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白酒酒糟乳酸发酵液为研究对象,采用截留分子量为100 kDa的中空纤维超滤膜(聚偏氟乙烯PVDF膜)去除其中的蛋白质等杂质,为后续电渗析分离提纯L-乳酸提供合格的料液。研究表明,操作压力、温度、pH值和进料速度对蛋白质截留率、乳酸回收率和发酵液的膜通量均有影响;乳酸回收率与蛋白质截留率基本呈负相关关系,是因为被截留的蛋白质等在膜面形成滤饼层,有吸附并截留乳酸的作用。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在操作压力为20 kPa,温度为27℃,pH为3.9,进料速度为280 mL/min的情况下处理效果最好,蛋白质截留率可达到98.01%,乳酸回收率可达到97.78%,发酵液的膜通量为7.26 L/(m2·h)。  相似文献   
89.
在事故预防过程中为研究煤矿顶板事故安全风险的变化情况,对影响煤矿顶板事故中的人因因素、设备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等进行风险耦合研究。通过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的事故查询系统,检索得到2006~2016年所发生的188起典型煤矿顶板事故,从单因素、双因素和多因素角度分析,构建基于复杂网络的N-K模型,计算出不同风险因素之间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耦合因素的增加,会导致风险增加;人的因素参与耦合会导致事故风险加大,是煤矿顶板事故的重要原因;预防和控制人—机因素参与耦合可以为本质安全化的煤矿顶板事故预防措施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0.
现代社会环境问题已变得尤为突出,尤其是制造业,其不仅是国民经济的主体,而且在生产加工转换过程中对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为了有效解决制造业发展过程中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制造企业应引入绿色工厂评价技术体系与指标核算的理念,通过对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把控,从而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时环境的负面影响最小,资源利用率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