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3篇
安全科学   6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42篇
基础理论   3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滴滴涕农药高温热残留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明滴滴涕农药的热处理特性,利用高温管式炉,对600~1 200 ℃7个温度段下的滴滴涕农药在残渣和尾气中的残留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800 ℃时,DDT去除率(ηDDT)≥99%,在1 100 ℃时,ηDDT≥99.9%.在残渣中,DDT是主要的农药残留物,其中p,p′-DDD占残渣中DDTs总量的比例在温度≤1 000 ℃时随温度升高而增加,但在温度>1 000 ℃后却随温度升高而递减.在尾气中,p,p′-DDE随温度升高逐渐成为尾气中的主要残留物.除DDTs之外,在温度≤600 ℃的尾气中,有机物残留物多为脂肪烃;在700~900 ℃的尾气中,兼有芳烃衍生物和脂肪烃;而在1 000~1 200 ℃的尾气中,残留物则多为芳烃衍生物.   相似文献   
12.
污染物浓度与土壤粒径对热脱附修复DDTs污染土壤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采集2种不同性质的土壤(黑土和棕壤)作为供试土壤,自配不同污染浓度(棕壤)和不同粒径(黑土)的DDT及其同系物(即DDTs,包括p,p′-DDT,o,p′-DDT,p,p′-DDD和p,p′-DDE)污染土壤,采用热脱附方法,分别对300 ℃,5个停留时间(10,20,30,40和50 min)下的DDTs总去除率及热处理前后各组分的脱附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污染水平〔w(DDTs)分别为290.17,498.69和718.69 mg/kg〕的污染土壤中,DDTs的总去除率差异不显著.此外,在整个热处理过程中,污染水平对4种DDT及其同系物在土壤中的去除率也没有显著影响.而土壤粒径(0.25~0.85 mm,0.15~<0.25 mm,<0.15 mm)对DDTs的去除率影响显著,粒径越大的土壤越有利于DDTs脱附.单因素方差结果显示,粒径对土壤中p,p′-DDT和p,p′-DDE的脱附和转化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市人口老龄化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口老龄化现已成为当今主要的人口问题之一,并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人口老龄化进程与老年人口空间分布特征研究是未来人口问题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本文基于ESDA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利用北京市第四次和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以及1995和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对北京市县域尺度老龄人口分布总体和局部空间差异的变化趋势、特征进行了初步探索.结果表明,北京市老龄人口空间分布各区县差异较大,且呈现出明显的圈层结构特征,中心四城区老龄人口比重较高,近郊区老龄人口比重较全市平均水平低,远郊区老年人口比重又有所回升;同时,北京地区老年人口各区县的空间分布差异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扩大,中心老城区呈现不断增强的集聚趋势,而远郊区的老年人口扩散效应明显大于集聚效应.  相似文献   
14.
联用专家评估和层次分析法,对水泥窑共处置、危险废物焚烧两项杀虫剂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焚烧处置技术和包括碱金属还原、气相化学还原、碱性催化分解、超临界水氧化、等离子体电弧、熔盐氧化、溶解电子、球磨、玻璃固化、加氢脱氯催化在内的10项非焚烧处置技术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以水泥窑共处置技术为代表的焚烧技术,由于其较好的稳定性、可行性和广谱性,在整体评价上优于非焚烧处置技术;在非焚烧技术的应用上,应优先发展碱金属还原、超临界水氧化、碱性催化分解和等离子体电弧技术,从而提高应对复杂情况下处理杀虫剂类POPs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16.
在分析环境保护市场化推进经验与制约瓶颈的基础上,从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特征明显的环境保护领域3个方面提出了环境保护市场化推进的重点领域与推进机制,并从加大监察执法力度、优化专项资金使用、强化政策引导和加强环保市场监管等方面提出了环境保护市场化的推进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分析、掌握拉萨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周边土壤环境中重金属含量和污染水平,于2018年4月17日对拉萨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场界正东、正南、西南、正北和东北5个方向进行现场采样,并采用标准指数法、污染指数法、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填埋场周边土壤重金属含量和污染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拉萨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对周边土壤环境产生了一定污染,虽然各重金属元素均满足GB 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标准,但Pb、Cr、Ni、Cd、As、Hg、Zn均高于拉萨城市土壤元素背景值,其中Cr高于GB 36600—2018《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第一类用地风险管控值1~3倍,为轻度污染;相对于第一类用地风险筛选值和管控值,综合污染评价结果为中度污染和无污染;地积累指数评价结果表明Cr和Hg在个别监测点为轻度污染;各监测点综合潜在生态危害为轻微生态危害,其危害程度排序为西南>正南>正北>正东>东北。  相似文献   
18.
长江口沉积物重金属赋存形态及风险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基于长江口沉积物8种重金属(As、Cd、Cr、Cu、Hg、Ni、Pb、Zn)总量与形态在丰、平、枯水期以及14个典型点位的分布特征,通过平衡分配法建立了长江口沉积物质量基准(SQGs),并以此评价长江口沉积物重金属生态风险,揭示重金属生态风险与其形态特征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除Cd之外,长江口沉积物重金属以残渣态为主导形态,尤其是As、Cr、Hg,其残渣态含量均为90%以上.长江口As、Cd、Cr、Cu、Hg、Ni、Pb、Zn的沉积物质量基准分别为43.29、0.672、79.65、19.08、0.569、339.09、30.87、411.36μg·g~(-1).Cu的生态风险程度最高,对水生生物具有较大的毒性影响,应当引起重视.河口上游受到长江径流影响大,在丰水期风险较高,在平水期和枯水期则风险偏低;而下游受上海等城市排污影响较大,风险较高(尤其在平水期和枯水期).8种重金属的生态风险与赋存形态之间表现出3种不同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分层型水源水库沉积物需氧量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明分层型水源水库沉积物需氧量(SOD)特性及其影响因素,选取西安金盆水库主库区上覆水体流速较低的库心区及流速较高的入库口两处沉积物进行对比实验,估算水体不同扰动条件下沉积物需氧量,利用Biolog-Eco平板和三维荧光光谱(EMMs)技术从底栖微生物群落代谢活性和沉积物有机质两方面对取样点沉积物需氧量的差异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静止条件下,入库与库心沉积物在较高溶解氧时(约5 mg·L-1)的沉积物面积需氧量SOD5area分别为0.13 g·(m2·d)-1和0.36g·(m2·d)-1,库心约为入库的2.69倍.动态条件下,沉积物-水界面上覆水扰动增加使沉积物需氧量增加,沉积物耗氧动力学由一阶动力学方程逐渐向零阶动力学方程转变.入库与库心沉积物有机质含量分别为44.43 mg·g-1和45.12 mg·g-1,库心沉积物的可溶解性有机质(DOM)的总荧光强度约为入库的1.5倍.有机质含量更高的库心沉积物细菌群落代谢活性(以AWCD表征)更强,表明高含量有机质和较强细菌代谢活性是引起库心沉积物需氧量大的主要因素.将深层水库水体耗氧过程的研究结果与现有充氧曝气技术进行结合,可为提高曝气器充氧效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生物炭覆盖对底泥污染物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李扬  李锋民  张修稳  吴召富  于辉 《环境科学》2013,34(8):3071-3078
为研究生物炭对底泥污染物释放的影响,将芦竹茎、芦苇茎、花生壳及玉米芯利用限氧升温炭化法烧制成生物炭(Biochar),在模拟反应器中覆盖在受污染底泥上,研究生物炭对上覆水NH4+-N、NO3--N、NO2--N、COD及PO34--P浓度的影响,并计算各指标累积释放量及释放速率;同时测定了生物炭可溶性NH4+-N和PO34--P的释放量.结果表明,未覆盖生物炭的对照组上覆水氨氮浓度在第25 d达到最大值4.27 mg·L-1,之后稳定在4.02 mg·L-1左右,而4种生物炭处理组在第25 d以后,氨氮浓度稳定在0.3 mg·L-1以下,其中芦苇处理组抑制效果最明显,氨氮累积释放量减少了85.61%;4种生物炭组COD累积释放量较未添加生物炭处理组减少了28.83%~30%;玉米芯生物炭处理组磷酸盐浓度高于对照组,芦竹及花生壳处理组对底泥磷的释放抑制效果较好.生物炭NH4+-N和PO34--P的释放量在前3 d最大,花生壳生物炭组氨氮释放量最大,为36.79mg·kg-1,玉米芯生物炭处理组磷酸盐释放量最大,为70.64 mg·kg-1.结果表明生物炭对底泥NH4+-N、COD及PO34--P的释放有削减作用,具有应用到污染水体底泥修复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