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1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24篇
基础理论   1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一带一路”框架下的绿色金融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玫  丁辉 《环境保护》2016,(19):31-35
"一带一路"战略不仅是中国对外开放区域结构的转变,也是中国在国际秩序中从被动规则接受者转为规则制定者的转变。基于沿线国家地区差异性、生态环境脆弱性、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国际环保标准不断提高和中资企业海外环保实践中的诸多问题,中国应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坚持绿色化、生态化发展模式,借助绿色金融引导生态环保行业发展。同时,中国在"一带一路"战略下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从顶层设计、金融机构绿色化改革、机制与平台建设等方面,推动绿色金融体系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22.
长江口最大浑浊带潮滩沉积物间隙水营养盐剖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03~2006-02对长江口崇明东滩高、中、低潮滩3个典型站点沉积物间隙水中各营养盐成分含量及其随深度的变化做了为期1a的逐月观测.结果显示,研究区域间隙水中NH4+和SiO32-的浓度一般在200~500μmol/L之间,高、中、低潮滩间显示出了不同的分布态势;与高潮滩和中潮滩相比,没有植被覆盖、粒径较粗的低潮滩往往具有较高的NH+4浓度和较低的SiO32-浓度;  相似文献   
23.
红树林湿地对榨糖废水中N,P的吸收和净化的可能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广东湛江市榨糖厂入海废水排污口右侧生长的红树林群落中的三个种,秋茄桐花树和白骨本内N、P含量的研究,探讨榨放心水对这三种植物吸收N、P的影响以及红树林湿地净化N、P有可能性。  相似文献   
24.
无瓣海桑海滩人工林的生态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东寨港自然保护区内的5年生无瓣海桑海滩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利用野外样方调查和采样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无瓣海桑人工林的营造对土壤和红树树种等的生态影响。结果表明.无瓣海桑人工林的营造。使林下土壤的结构组成得到改良.含盐量升高。pH值降低.有机质和全N.P,K含量增大。无瓣海桑人工林还促进了乡土红树树种的生长和天然更新.同时加快了陆地向海洋的拓展。经比对.无瓣海桑人工林的生态影响较14年生秋茄人工林的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5.
红树林湿地对榨糖废水中N、P的吸收和净化的可能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广东省湛江市榨糖厂入海废水排污口右侧生长的红树林群落中的三个种:秋茄、桐花树和白骨壤体内N、P含量的研究,探讨榨糖废水对这三种植物吸收N、P的影响以及红树林湿地净化N、P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6.
广东湛江白骨壤红树人工林消波效应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白骨壤人工林(Avicennia marina)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白骨壤人工林林内距离林缘25 m、50 m、75 m、100 m 处的消波观测,分析红树林消波效应。研究表明:白骨壤人工林消波效果显著。波浪从林缘经过白骨壤01 样地(0~25 m)、02 样地(25~50 m)、03 样地(50~75 m)、04 样地(75~100 m)后的1/10 波高减低率分别为31.49%、35.23%、40.85%、38.88%,可以看出消波率受林分结构指标林分生物量体积密度的影响;波高减低率随水深的增加而增加;而白骨壤人工林消波率随着波高的增加未呈现出规律变化。总体看来,白骨壤消减程度是随着林分生物量体积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的,当植株较矮时,受枝叶层影响消波效果会更明显;波浪传播距离越长,1/10 波周期越大。  相似文献   
27.
最小生态安全距离在“多规合一”中的地位与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多规合一"是未来规划编制与管理城市的必然发展趋势。最小生态安全距离不仅是探索"多规合一"的重要技术工具,也是"多规合一"中空间管控的重要内容。最小生态安全距离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核心,是城市开发不能逾越的距离。划定最小生态安全距离是为了满足城市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正常运转以及环境容量不超载,城市间或城市功能单元间经济社会活动空间间隔的最小距离。利用最小生态安全距离划定出的基本规避空间,可以让环规、城规和土规实现统一的空间管控的最终目标。依靠最小生态安全距离,能够科学地划定城市布局,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和空间管控质量,更好地实现城市规划的编制与管理。  相似文献   
28.
以互花米草幼苗为受体植物,选用无瓣海桑凋落叶、根、果的5个质量浓度梯度(0.1、0.2、0.3、0.4、0.5 g/mL)水浸液为处理液,研究无瓣海桑对互花米草幼苗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无瓣海桑凋落叶、根和果的水浸液对互花米草幼苗具有不同程度的化感作用,且存在"高抑低促"的浓度效应。所有水浸液均表现出高浓度下(高于0.3 g/mL)明显抑制互花米草的生长,随着浓度降低其抑制作用逐渐减弱,甚至转为轻微促进作用(即0.1 g/mL时)的规律。无瓣海桑不同器官的水浸液对互花米草幼苗生长的综合化感抑制强度为:果>根>凋落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