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2篇
安全科学   13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8篇
综合类   48篇
基础理论   21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微生物降解麻醉药品生产废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宜昌人福药业废水处理池的污水中分离得到1株能高效降解麻醉药芬太尼衍生物合成废水的菌株M1,经过对其菌落特征及形态观察,该菌株初步鉴定为拟青霉属(Paecilomyces),并对其降解废水的最佳条件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当反萃取后水相(COD为22 550 mg/L)的稀释倍数为10时,M1降解该废水的最佳条件为:pH 6.0,温度30℃,摇床转速100 r/min,富集培养液用量3%,最佳菌悬液(3 g菌丝体/菌悬液)接种量10%,经过大约6 d的降解,废水的COD去除率高于97%,最终COD值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50 mg/L).此研究结果为微生物在处理该类药物合成废水中的实际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2.
分别选取了贵州省7个主要城市的10个典型污水处理厂脱水污泥样品进行检测,统计了2009~2012年污泥中重金属Cu、Zn、Pb、Cd、Ni、Cr、As、Hg的含量。结果表明,城市污泥中重金属含量受到各地区工矿业发展的影响,部分重金属在某一污水处理厂出现了远大于其它地区的极值,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2009~2012年贵州省城市污泥重金属的变化表现为As、Hg呈升高趋势,其它重金属变化趋势不明显,As、Hg升高可能是因为贵州省近年来燃煤消耗量增加,烟气排放污染所致。对污泥重金属的农用风险评价显示,贵阳中部(S2)、黔西地区(S9)污泥农用重金属的生态风险较高,不推荐直接施用,其它各地区污泥农用风险较低,可以进行农用,建议各污水处理厂应根据本地区污泥重金属特征制定合理的污泥处置措施  相似文献   
53.
铬渣处理技术与综合利用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国内铬渣污染现状,介绍了铬渣污染途径及危害,列举了铬渣无害化处理的技术,包括酸性还原法、碱性还原法、碳还原法、微生物解毒法、干式还原法和固化/稳定化处理法。对铬渣的解毒方法和固化/稳定化技术进行了比较。概述了铬渣的部分利用现状。铬渣用于制砖、铬渣用于制造微晶玻璃、铬渣作为玻璃着色剂、铬渣用于制造耐火材料、铬渣用作炼铁熔剂、铬渣用于制钙镁磷肥。总结了目前铬渣处理技术与利用现状的不足。  相似文献   
54.
基于ArcEngine的森林防火气象因子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火灾的发生对森林资源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和损失,但是它的发生与气象因子的状况具有密切的关系。因此,通过对各气象因子进行监控,结合林火风险预测模型,对于及时发现森林火源并进行科学决策具有重要意义。项目对GIS、RS、GPS及GPRS等技术进行集成,研制开发了基于ArcEngine开发组件的森林防火气象因子监测系统,通过对研究区的气象因子进行监控,最终实现森林火险等级的预测预报。  相似文献   
55.
为探究大气PM2.5和臭氧(O3)复合污染期间的污染物浓度削峰方案,以上海市2018年4月27—30日PM2.5和O3复合污染时段为研究对象,结合区域多尺度空气质量模型(CMAQ模型),建立上海市O3日最大8小时滑动平均值(MDA8 O3)以及PM2.5浓度与人为源排放的NOx和VOCs之间的响应关系,获得了EKMA (empirical kinetics modeling approach,经验动力学建模方法)曲线.在此基础上,探讨上海市MDA8 O3和PM2.5对前体物排放的敏感性,并进一步量化了本地减排、提前减排和区域减排等不同情景下PM2.5和MDA8 O3的浓度变化.结果表明:(1)上海市PM2.5和O3复合污染期间MDA8 O3的峰值率(PR)为0....  相似文献   
56.
以汾渭平原典型城市——咸阳为研究区域,利用地面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发布的第五代全球气候再分析资料数据集(ERA5),分析了咸阳市2018—2020年3 a采暖期污染物浓度变化特征和不同污染程度下的气象条件,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各项污染物浓度与气象因素间的相关性,使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评价各气象因素对PM2.5浓度的影响程度,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气象因素对PM2.5超标风险的影响。咸阳市采暖期首要污染物以细颗粒物(PM2.5)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为主,采暖期超标最多的污染物为PM2.5,超标天数逐年递减;PM10的日变化呈“双峰双谷”型,PM2.5的谷值出现在17∶00且夜晚浓度较高。颗粒物浓度与相对湿度呈正相关,与风速、边界层高度、温度、气压呈负相关。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显示PM2.5浓度预测值与实测值变化趋势保持一致,预测值的波动频率比实测值大,预测准确率为51.54%;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除相对湿度外,其他气象因素对PM2.5超标情况都是保护因素,边界层高度每增高1 m,日均浓度超标风险降低0.7%;相对湿度每升高1%,日均浓度超标风险升高5.3%;温度每升高1℃,日均浓度超标风险降低19.8%;气压每升高1 hPa,日均浓度超标风险降低9.7%。以上研究结果揭示了咸阳市采暖期主要气象因素对空气污染的影响程度,为我国北方城市今后的空气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7.
离子型稀土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其开采过程中产生的残留氨氮污染是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为了揭示稀土浸矿崩塌堆积体地表产流和残留氨氮迁移特征,从而为离子型稀土矿区氨氮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在我国赣南稀土矿区典型浸矿崩塌堆积体建设3个自然坡面径流小区,在此基础上开展降雨径流监测,分析崩塌堆积体地表产流和氨氮迁移特征.结果表明:矿区崩塌堆积体径流系数变化范围为0.01~0.30,地表径流深和径流系数可用降雨特征因子的线性函数拟合,且复合降雨因子的拟合精度优于单因子,其中以降雨量×最大10 min雨强的拟合效果最优(最大R2=0.97);监测得到的地表径流平均氨氮浓度在1.58~5.99 mg/L之间,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Ⅴ类水环境标准;径流氨氮浓度与降雨量、降雨历时均呈负相关,与其他降雨因子均呈正相关,其中最大30 min雨强线性方程对氨氮浓度的拟合精度最优(最大R2=0.83).研究显示,研究区稀土浸矿崩塌堆积体地表径流存在氨氮污染风险,而崩壁是残留氨氮由浸矿山体向地表迁移的关键部位,基于最大30 min雨强指标构...  相似文献   
58.
抗生素在不同领域被大量使用甚至滥用,未被利用的抗生素会经过不同途径进入环境,导致抗生素抗性菌(antibiotic-resistant bacteria,ARBs)和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t genes,ARGs)广泛传播。ARGs作为新型环境污染物被广泛关注,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本文综述了中国近岸海洋与海岛环境中ARGs的赋存状况,分析了ARGs在海岛环境与近岸海洋环境中的赋存特征差异,并对海岛(海南岛)ARGs的研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9.
啶虫脒在甘蓝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田间试验及气相色谱检测方法,研究了啶虫脒在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var.capitata L.)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结果表明,啶虫脒在甘蓝和土壤中消解较快.在甘蓝中半衰期为1.4~1.6 d,药后3d消解90%以上;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1.8~1.9 d,药后7 d消解90%以上.3%啶虫脒可湿性粉剂,45、22.5 g·hm-2,施药2次,药后3、5、7 d苹果和土壤中残留量均小于2 mg·kg-1.  相似文献   
60.
人类活动影响下水化学特征的影响: 以西江中上游流域为例   总被引:20,自引:15,他引:5  
对西江中上游3个代表性断面进行一个完整水文年每月3次的观测和取样,利用水化学、流量等数据,探讨自然过程和人为活动影响下的河流水化学演化过程.对研究区116个水样的水化学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区的类型为HCO-3-Ca2+型,化学风化类型主要属于岩石风化,Ca2+和HCO-3是主要的阳离子和阴离子,反映了岩溶地区河水化学特征主要受碳酸盐岩溶解影响.Na+、Mg2+、Ca2+、Cl-主要受自然条件控制,人类活动影响对其影响不大.K+、NO-3、SO2-4、HCO-3不同程度地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并且显示出不同的影响途径.本研究对我国南方季风区河流水化学变化、水质特征、下游珠江物质输送通量的影响、水质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