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9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77篇
安全科学   115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31篇
综合类   284篇
基础理论   55篇
污染及防治   26篇
评价与监测   19篇
社会与环境   16篇
灾害及防治   4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41.
考察了大气降水环境下(酸雨)对镀锌钢丝的环境适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盐雾腐蚀时间的延长,钢丝表面腐蚀深度逐渐增加,盐雾腐蚀时间的延长会使得腐蚀更加严重;盐雾腐蚀时间为40天前表示表面镀锌层发生腐蚀的阶段,而盐雾腐蚀时间超过40天时则为钢丝基体的腐蚀;镀锌层的腐蚀速率要高于钢丝基体。随着腐蚀时间从10天延长至120天,钢丝表面腐蚀坑深度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镀锌钢丝的点蚀与腐蚀时间的预测模型为:■,■。  相似文献   
42.
文章结合目前低碳经济发展的大背景,采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引入新的交互项对模型进行创新,从而对全球价值链嵌入与我国产业碳生产率之间的内在关系做了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首先从技术创新效应、结构升级效应、环境规制效应和低端锁定效应等四个维度分析了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和嵌入地位对产业碳生产率的内在影响机制,然后通过匹配TIVA数据库进行全球价值链(GVC)的测度,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第一,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和地位对中国产业碳生产率具有不同的差异性影响。总体而言,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会显著促进产业碳生产率,而全球价值链嵌入地位则与我国工业碳生产率呈显著负向关系。第二,全球价值链嵌入不仅直接影响碳生产率,而且通过技术创新等交互效应间接影响碳生产率。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嵌入地位显著抑制了技术研发对产业碳生产率的积极作用。在目前阶段提升环境规制的强度会降低嵌入程度对中国工业碳生产率的促进作用。第三,全球价值链嵌入对中国碳生产率的影响存在行业异质性,资本密集型行业的价值链嵌入会显著促进中国产业碳生产率。研究认为:在目前阶段我国需要继续加深全球价值链的嵌入程度,同时应鼓励产业在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攀升。为此,需要调整好环境规制的强度,合理把握环境规制力度,努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快能源结构转型,推动产业结构向低碳清洁化升级;不断加快科技创新力度,尽量提升具有更高附加值的前向参与,以利于我国产业碳生产率的跃迁。  相似文献   
43.
基于GIS的凉山州德昌县滑坡危险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滑坡会对人民生命财产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威胁。以滑坡发育密集的凉山州德昌县为研究区域,分析了该区滑坡的发育环境和分布特征,选取9类影响因素,运用信息量模型对德昌县滑坡地质灾害进行危险性评价,并以此为基础将研究区划分5个不同等级:极高度、高度、中度、轻度和极轻度危险区。结果表明:(1)滑坡危险性较大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坡度8°~25°、高差50~100 m以及岩浆岩、变质岩和碎屑岩的区域,断层、水系、道路建设和人类活动均会很大程度的诱发滑坡,且随着降水量的增大滑坡发生的概率也增大;(2)滑坡主要沿河流两岸及外围密集发育,93.95%的滑坡集中在中度及中度以上危险区;极高和高危险区主要集中在安宁河流域、茨达河流域和雅砻江左岸的中高山峡谷地区,县域东部地区危险性较低,受滑坡灾害影响较小;(3)运用ROC曲线验证得到AUC值为0.843,评价结果较合理,可为德昌县的防灾减灾及后续规划工作提供基础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44.
气候工程(也称“地球工程”)有潜力通过大规模、集中高效的方式减轻温升过高对气候系统和环境的负面影响。平流层太阳辐射管理在所有气候工程技术中最具备大规模实施的可行性,但其对环境和气候系统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可能引起的“道德风险”以及对气候公平造成的威胁也引起最多争议。就实然法而言,国际法可以从三个方面回应上述争议:第一,预防或控制该技术可能造成的重大环境损害;第二,在对该技术可能造成的环境和气候影响没有确定科学依据的情况下谨慎发展该技术,并防范可能产生的重大或不可逆风险;第三,应对该技术因负面环境影响不均衡而产生的国家间和代际气候公平问题。就应然法而言,未来短期治理应以规范科学研究及科学家行为为主,以灵活的规制形式促进对人类和自然环境有益的气候工程相关科学研究;中长期的治理结构应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巴黎协定》为主要平台,辅以其他具有适用性的公约,着重发展该技术的环境影响评价和风险预防机制,并推动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气候脆弱国家全面参与气候地球工程的商议程序和决策过程。中国作为国际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应当积极参与太阳辐射管理技术的科学研究和多边主义治理,明确该技术在中国未来气候政策中的非主导地位,并强调制定该技术的国际治理规则时应充分考量气候公平问题。中国还应当就本国太阳辐射管理的最新研究成果与《气候公约》附属机构SBSTA积极进行信息交流。  相似文献   
45.
珠江口水、沉积物及水生动物中氯苯类有机物的含量及分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珠江口水、沉积物及水生动物体内氯苯类有机物(CBs)的污染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对该类污染物在水体多介质体系中的转移分配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1.结果表明,珠江口表层水中CBs的总浓度为16.44~963.20ng·L-,DCBs(二氯苯)对污染的贡献较为突出,占74.4%;表层沉积物(干重)中CBs总含量为7.83~40.09 ng·g-1,DCBs、TCBs(三氯苯)、TeCBs(四氯苯)、PeCB(五氯苯)和HCB(六氯苯)分别占总量的71.4%、11.1%、13.0%、1.2%、3.6%;水生动物中贝类的CBs平均含量是38873.0ng·g-1、鱼类为2360.3ng·g-1、虾类则为565.0ng·g-1,DCBs和TeCBs是水生动物体内的主要污染物.CBs在水、沉积物及生物体之间存在明显的富集和放大作用.  相似文献   
46.
烟气脱硫过程锰催化氧化亚硫酸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直径280 mm、高320 mm的间歇式搅拌槽,在MnSO4加入浓度为0~0.05 mol/L的情况下,对亚硫酸钙悬浮液进行了催化氧化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锰离子的加入会改变亚硫酸钙的氧化机理及氧化过程,表现为终点氧化率和氧化速率的变化.当Mn2 浓度为0.05 mol/L时,亚硫酸钙的终点氧化率比未加入Mn2 时高30%;此外,与非催化反应过程相比,Mn2 的加入能使亚硫酸钙在一个更宽的浓度范围内(0.02~0.073 mol/L)和一个更宽的时间范围内(20~100 min)均保持较高的氧化速率水平.  相似文献   
47.
山东新汶矿业集团公司翟镇煤矿地处新汶向斜中段轴部,四周断层环绕,落差大,内部褶皱与褶曲并存,地层走向多变。从2002年以来,面对安全管理难度越来越大、安全管理漏洞仍然存在的严峻现实,翟镇煤矿着力营造安全氛围、传递安全压力、查找事故隐患、严管要害岗位,走出了一条从“物”的本质安全到“人”的本质安全、从高产高效到安全高效、从制度管理到自主管理、从事后处理向事前预防转变的具有翟镇煤矿特色的安全之路。  相似文献   
48.
生态足迹是一种有效的再生资源更新能力的定量测度方法,其主要用于评估给定年,给定技术条件下生物圈的再生能力能否满足人类消费需求。本研究对国内外生态足迹模型的理论假设、生态足迹、生物承载力、生态盈余、生态赤字进行了简要介绍;在对国际组织发布的生态足迹报告以及生态足迹文献发表情况进行统计的基础上,回顾了国内外的生态足迹计算方法——基于净初级生产力的计算方法,并与现有的基于全球农业生态区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比较,探讨了两种方法的优缺点;最后对生态足迹今后的研究重点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展望。  相似文献   
49.
前不久,笔者走进金湖县公路管理站的荣誉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张张安全先进单位的奖状、奖匾,从2003年至今,该公路站年年被淮安市公安局、消防支队和公路处等多个领导部门表彰为安全先进单位、先进集体等。一项项荣誉反映出该站安全工作的业绩。一位领导笑着说:“安全是使命更是责任”。  相似文献   
50.
人工补给作为解决地下水超采及其环境负效应的有效措施,在全球得到广泛应用.但人工补给过程中的介质堵塞问题对补给效率、运行成本及工程寿命有着显著不利影响.在收集整理已有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对人工补给类型,过程中介质堵塞机理、预测、控制和治理方法进行了详细归纳和总结.分析表明,介质堵塞受到介质、水源物化特征和水文地球化学条件等因素影响;堵塞预测方法有水质指标法、经验公式法、数学模型法;堵塞的预防目前以水质控制为主;堵塞的治理需综合物理和化学方法.尽管有关人工补给的多种技术已日益成熟,但结合介质空间差异特征和水源条件复杂性开展的人工补给促渗技术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