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1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91篇
安全科学   116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51篇
综合类   347篇
基础理论   65篇
污染及防治   31篇
评价与监测   25篇
社会与环境   27篇
灾害及防治   2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01.
人为扰动是短时空尺度内森林景观变化或用途转换的主要动力,而乡村路网则成为人为扰动拓展的主要通道。基于1992、2002、2014年三峡库区重庆市石柱县西沱镇3期遥感影像和实地调研数据,在ArcGIS平台支持下,研究社区水平乡村路网对森林景观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1992—2014年研究区乡村路网影响域内次生林、退化林地和耕地的动态变化较显著,集中分布在中西部平坦区。1992—2002年乡村路网缓冲区内森林景观整体呈退化趋势,退化类型以次生林→退化林地、次生林→耕地、退化林地→耕地为主,演化量达1 705.91 hm2;2002—2014年乡村路网缓冲区内森林景观主要呈恢复趋势,恢复类型以耕地→退化林地、耕地→次生林、退化林地→次生林和原始林→退化原始林为主,演化量达1 674.52 hm2。2)相比发现,前一时期研究区乡村路网长度的增加和路网材质的提升很大程度上驱动森林景观的退化,而后一时期低等级路段的消失、废弃或利用率的降低则有助于森林景观的恢复,消失路段恢复率近100%。3)研究有助于丰富人们对社区水平乡村路网影响森林景观变化的理解与认识,为生态文明建设中合理规划乡村路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2.
冬季南京城市大气气溶胶吸湿性观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溶胶吸湿性不仅影响颗粒物非均相化学反应过程和大气能见度,且对云凝结核形成起决定性作用.本研究运用加湿串联拆分迁移分析仪(H-TDMA)对冬季南京城市大气气溶胶吸湿性进行外场观测研究.结果表明:吸湿增长因子概率分布函数(GF-PDF)呈双峰分布,峰值分别为1.000±0.010(弱吸湿峰)和1.400±0.035(强吸湿峰);在85%相对湿度条件下,不同粒径段(40、80、110、150、200 nm)弱吸湿组粒子数目占比(NFLH)随粒径的增大从40%降低至20%,而强吸湿组粒子数目占比(NFMH)却从60%增加到80%.弱吸湿组GF-PDF离散程度(σLH)在0.04~0.05之间,而强吸湿组GF-PDF离散程度(σMH)0.1,说明强吸湿组粒子化学成分较复杂,外混合程度较高.对比各粒径段气溶胶吸湿性日变化规律发现,平均吸湿增长因子(GFmean)和NFMH均呈双峰特征,峰值分别出现在7:00和17:00左右.受夜晚边界层降低、强吸湿性组分非均相转化生成等影响,GFmean和NFMH夜间数值整体大于白天;受降水等气象条件影响,污染时段所有粒径段气溶胶的GFmean和NFMH均高于清洁时段.  相似文献   
103.
为调查研究天津市家用生物质颗粒采暖炉的污染物排放性状,同时为政府的政策制定提供技术依据,研究了天津地区生物质燃料成分和采暖炉不同运行负荷对污染物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稻杆和棉杆两种成型燃料在同一采暖炉的相同工况下燃烧时,稻杆灰分含量较棉杆高,造成较高的烟尘和CO排放,同时稻杆较棉杆S元素含量低,导致SO2排放较低.棉杆成型燃料在同一容量的采暖炉上燃烧时,随着燃烧器负荷的增加,CO和SO2的排放增加,NOx的排放减少.两种生物质成型燃料在该采暖炉上燃烧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的主要种类均依次为酮类、苯系物、醛类.本工作试验用家用生物质颗粒采暖炉运行过程中NOx、CO、SO2、烟尘的平均排放值分别为672.70,2297.94,124.00,109.35mg/m3,存在污染物排放超标的现象,可通过增添水浴除尘设施,合理调节不同燃烧负荷下的风机送风量,维持适宜过量空气系数,以降低污染物排放.同时还需制定合理的标准和政策加强对家用采暖炉和成型燃料质量的监管.  相似文献   
104.
介绍了具有电子捕获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用内标法在毛细色谱柱上测定百菌清的试验方法.通过内标物的比较得出,四氯间二甲苯是内标法测定百菌清的理想内标物.此方法精密度可达到RSD=0.32%,平均回收率可达到97.8%,方法检出限0.133μg/L,各项指标均优于现行国标方法GB/T5750.9-2006(9).  相似文献   
105.
中国表层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模拟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气候变化背景下,对土壤有机碳的研究是目前大尺度上土壤性质研究的热点。基于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5 374个典型土壤剖面数据,分析表层土壤有机质(20 cm)与环境因素的相关关系,利用多元回归模型和HASM模型结合的方法模拟中国国家尺度上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的空间分布格局,探讨该方法的模拟误差,为国家尺度上有机碳的估算提供方法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对350个检验点模拟结果的平均绝对误差和平均相对误差为15.61 g.kg-1和56.59%,与普通克里格法相比分别降低了1.61 g.kg-1和20.84%;对样点分布较少以及无样点的西北地区和台湾省的模拟结果也更符合实际情况。建模样点减少一半的情况下,模拟结果的平均绝对误差和平均相对误差仅分别增加了0.14 g.kg-1和1.07%。因此,论文方法可作为模拟国家尺度上有机质空间分布相对有效的方法,同时如何使模型解释更多的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将是进一步提高模拟精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6.
水源水中典型化学品突发污染的应急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被典型化学品双酚A(BPA)与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污染原水的应急处理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活性炭吸附可有效去除双酚A和DEP.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和Elovich模型较好地描述粉末活性炭对原水中BPA和DEP的吸附过程.中试条件下,50 mg/L的粉末活性炭可分别将原水中浓度约为500 μg/L的双酚A和3.3 mg/L的DEP处理达标.炭砂滤柱对2种化学品的动态吸附表明,BPA和DEP的去除率受它们初始浓度的影响较小,在滤速为5.1~15.3 m/h的范围内BPA和DEP的去除率基本不受滤速的影响.当同时采用粉末活性炭和炭砂滤柱工艺时, PAC的吸附过程是去除污染的主要阶段,炭砂滤柱可以作为粉末活性炭的有效补充保证一定的安全系数.KMnO4和Cl2均不能氧化DEP,3 mg/L的KMnO4和1.5 mg/L的Cl2可几乎完全氧化水中浓度为850 μg/L的BPA,BPA的氯化产物和KMnO4的氧化产物及其毒性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1.5 mg/L高锰酸钾和PAC联用对去除DEP无协同作用,对去除BPA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7.
稠油亦称重质原油,稠油中胶质和沥青质等大分子组分含量较高.通过以稠油为唯一碳源的摇瓶发酵和稠油平板实验,从辽河油田油水样中筛选获得一株稠油降解菌AD.对菌株AD发酵所产表面活性剂的CMC值、乳化活性、稠油降黏作用等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菌株AD产表面活性剂对原油具有较强的乳化、降黏作用,可耐高温和高浓度盐,适用于油藏微碱性环境,稠油降黏率最高可达81.7%,与曙光油田的地层水有较好的配伍性.  相似文献   
108.
为深入分析铜绿微囊藻水华暴发对水体有机质、氨基酸含量及组成的影响,进一步揭示蓝藻水华暴发对湖泊内源氨基酸和有机质的贡献及养分循环机制,采集太湖北部富营养化区域梅梁湾中的水样,用于在室内培养太湖蓝藻水华优势种——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采用邻苯二甲醛(OPA)柱前衍生-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铜绿微囊藻生长、衰亡过程中氨基酸的摩尔浓度及其组成特征的变化,探讨藻类产生的氨基酸和有机质对湖泊水体中有机质、TC(总碳)及DTN(溶解性总氮)的贡献. 结果表明:铜绿微囊藻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氨基酸对水体中TC、DTN、TOC(总有机碳)的贡献率分别为23%~37%、46%~93%和46%~83%;在衰亡期,水体中难降解氨基酸(如甘氨酸、丝氨酸、丙氨酸和赖氨酸)的摩尔浓度(c)为60.4 μmol/L,显著高于同时期易降解氨基酸(如酪氨酸、苯丙氨酸、谷氨酸和精氨酸)的摩尔浓度(40.9 μmol/L);c(D-氨基酸)/c(L-氨基酸)由初始的0.28降至0.09,表明在铜绿微囊藻对数生长至衰亡期间,水体中有机质的降解程度逐渐降低. 研究显示,在水体有机质降解程度降低的同时,氨基酸摩尔浓度逐步增加,因此大量未降解的氨基酸沉积下来成为水体有机质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109.
为了深入分析环境因子对湿地CH4排放产生的影响,利用中型试验生态系对若尔盖典型泥炭地开展地下水位和土壤温度控制试验,比较不同条件下泥炭地2012年生长季(5—10月)CH4排放通量的月变化情况. 结果表明:高水位(土壤表面0 cm)下CH4排放通量最高,中水位(地表以下10 cm)下次之,低水位(地表以下20 cm)下最低;其中,10月CH4排放通量变化不明显,不同地下水位下泥炭地的CH4排放通量均在7月达到最大值,并且均呈明显的单峰曲线,高、中、低地下水位下CH4排放通量平均值分别为6.263 3、4.754 4和3.949 8 mg/(m2·h). 而且,在一定温度范围内,不同地下水位条件下CH4排放通量随土壤温度的升高均呈指数式增长. 其中,高水位下CH4排放通量对土壤温度变化最为敏感,中水位下次之,低水位下相对最不敏感. 研究显示,若尔盖泥炭地CH4排放通量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差异,并且季节性升温和涨水均会促进CH4排放通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110.
基于西安市典型社区问卷调查数据,采用语义差别法、假设检验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研究新城市贫困群体生活环境感知与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新城市贫困群体生活环境感知存在局限性,绝大多数生活环境感知指标都偏向中等水平。在居住面积、设施状况等指标上,主观感知与客观事实的偏差较大;新城市贫困群体生活环境感知存在群体差异,户籍对生活环境感知影响显著,职业、年龄、受教育程度仅有部分影响,性别基本无影响;影响新城市贫困群体生活环境感知的社区环境指标可归纳为居住环境因子、住房条件因子、社会环境因子和居住区位因子。其中,居住环境因子影响强度最大,其他各因子依次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