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1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77篇
安全科学   124篇
废物处理   10篇
环保管理   69篇
综合类   307篇
基础理论   55篇
污染及防治   42篇
评价与监测   16篇
社会与环境   12篇
灾害及防治   1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简略介绍了环戊酮和环己酮的应用及危害,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在环戊酮和环己酮微生物降解方面的研究进展.具体介绍了环戊酮和环己酮降解代谢的过程及其相关的酶类和编码这些酶的基因,重点阐述了环戊酮1,2-单加氧酶和环己酮1,2-单加氧酶及其编码基因.图4参19  相似文献   
92.
铅锌冶炼厂土壤污染及重金属富集植物的研究   总被引:57,自引:4,他引:57  
对株洲市铅锌冶炼厂生产区进行了植被和土壤调查。结果表明,该厂土壤污染以镉铅锌(Cd、Pb、Zn)最为严重,尤其是重金属镉在土壤中含量超过背景值高达208倍,分析原因主要是由于大气尘降和雨水淋洗等使得污染加重。实验采集并分析测定了9种植物中重金属富集量,首次报道了土荆芥是一种铅超富集植物,其体内Pb质量分数高达3888mg/kg。另一种植物商陆能大量富集镉,具有地下部向地上部转运能力强、生物量大、富集总量高的特点,有很大研究价值和应用潜力。另外,荨麻对Zn有较强富集能力,这3种植物可分别用于铅、镉和锌等3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  相似文献   
93.
青藏高原东部几种自然土壤放线菌的生态分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常规方法研究了青藏高原东部几种自然土壤中放线菌区系及与土壤养分的关系.结果表明①供试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钾及速效磷含量变异很大,其变异系数分别为71.9%,60.8 %,65.8%,53.5 %及130.6%.pH差异很小,平均值为8.16,变异系数为6.5 %.②供试土壤放线菌数量n(cfu)=(8.2~1 472.7)×104 g-1.放线菌组成以链霉菌为主,其次为小单孢菌,二者分别占土壤放线菌总数的41.7%~90.9%及 0~53.6%,其平均值和变异系数分别为82.2%和18.0%及10.3%和154. 2 %.沼泽土中小单孢菌占放线菌总数的53.6%,盐化土中无小单孢菌.高山草甸土、森林棕褐土、黑钙土及灰钙土中分别出现链孢囊菌属与马杜拉菌属、间孢囊菌属、诺卡氏菌属及链孢囊菌属.③在链霉菌属中,可划分10个类群,其中白孢类群、灰褐类群、金色类群、粉红孢类群为优势类群,分别占链霉菌总数的23.3 %~57.0%, 2.7%~32.8 %,5.8%~63.7 及2.3% ~24.6%,其次为淡紫灰类群和灰红紫类群,6个类群共占链霉菌总数的70.3%~100%.盐化土和黑钙土分别为链霉菌数量与类群最少和最多的土壤生态体系.④供试土壤按植被、土壤形成条件及土壤性质分为高山草甸土、森林棕褐土、黑钙土、灰钙土、栗钙土、盐化土、风沙土及沼泽土8种生态类型、盐化土、风沙土和沼泽土3种生态型中放线菌的生物多样性较其余5种生态型差. 表5 参16  相似文献   
94.
中心站每到编写年度或五年环境质量报告书时 ,面对浩如烟海的数据 ,常感到无从下手。用国家现有软件《全国环境监测数据传输》进行统计 ,无单项污染指数和污染分担率。工作人员只好用计算器人工计算 ,工作量大 ,出错率高 ,而且数据统计不及时。针对以上问题 ,我们尝试用 Foxpro编写一简单通用程序 ,可一次性完成数据年最大值、最小值、超标率、单项污染指数、污染分担率的数理统计 ,并能按需要直接输出统计后的表格 ,非常简便、实用。根据所录数据不同 ,本程序可直接用于环境质量报告书和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中水、气的数据统计。1  Foxpro…  相似文献   
95.
喀斯特地区普遍面临生态退化的问题,退耕还林作为其重要的生态恢复措施之一而备受关注。土壤活性有机碳通常较总有机碳对环境变化和干扰更加敏感,此外土壤微生物对环境变化和干扰亦十分敏感。然而,关于喀斯特不同时间尺度退耕还林土壤活性有机碳和微生物的系统研究尚少见报导。为了揭示土壤活性有机碳和微生物对喀斯特生态恢复的快速指示作用,为喀斯特生态恢复评价和生态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以广西古周村典型喀斯特景观为代表,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选取不同年限(2 a、4 a、8 a、12 a)退耕还林地和玉米耕地对照样地,研究了表层土壤微生物指标和活性有机碳指标随退耕还林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显示,较耕地对照相比,退耕还林8 a后,土壤总有机碳(TOC)质量分数才发生显著变化,提升24%;而还林2 a后,土壤水溶性有机碳(WSOC)、颗粒有机碳(POC)和易氧化有机碳(KMnO4-C)的绝对含量便分别显著提高62%、36%和38%,相对含量分别显著提升60%、34%和36%,且随还林年限的延长呈升高趋势;退耕还林2 a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基础呼吸(BR)和微生物商(MBC︰TOC)分别显著增加56%、27%和54%,并随还林年限的延长呈逐渐升高趋势;土壤微生物代谢熵(qCO2)在退耕还林2 a后显著降低19%,之后随还林年限延长呈下降趋势。本研究表明,土壤活性有机碳及土壤微生物指标可以作为喀斯特生态恢复的早期指示者。  相似文献   
96.
基于2018年-2019年松江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模式水质监测数据,采用物元分析和聚类分析相融合的评价方法对水环境质量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物元分析适用于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模式监测网络,监测点从19个减少到8个,可节省50%的成本.F检验和T检验验证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监测网络能较好地代表原始监测网络.  相似文献   
97.
植物群落对铜尾矿废弃地土壤微生物量和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铜尾矿废弃地为对象,研究了铜尾矿废弃地上植物群落发展与表层尾矿微生物量C、N和脱氢酶、过氧化氢碱性磷酸酶和脲酶活性的变化,探讨了植物群落-微生物量C、N_土壤酶活性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植物群落的发展,铜尾矿废弃地表层尾矿微生物量和酶活性在不断增加;铜官山老尾矿废弃地白茅群落下表层尾矿(TBM)微生物量和酶活性与杨山冲尾矿废弃地及铜官山新尾矿废弃地表层尾矿微生物量和酶活性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相关分析表明铜尾矿废弃地表层尾矿微生物量C、N与土壤有机质、总氮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1);脱氧酶、碱性磷酸酶及脲酶与微生物量C、微生物量N、土壤有机质、总氮之问呈显著正相关(P<0.01),但过氧化氢酶与微生物量C、微生物量N、土壤有机质、总氮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0.01).  相似文献   
98.
保护性耕作对土壤线虫c-p类群及功能团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辽宁彰武县保护性耕作示范推广基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和取样分析,对比研究了传统犁耕和6 a保护性耕作(免耕秸秆覆盖)条件下的土壤线虫c-p(colonizer-persister)类群及功能团,为评价保护性耕作的土壤生态效应提供理论依据.研究发现,与犁耕相比,保护性耕作显著增加了土壤线虫各c-p类群及绝大多数功能团的多度,但显著减少了Ba4和Om5功能团多度.此外,保护性耕作还改变了土壤线虫生活史和功能团的结构特征:在大部分研究土层,c-p1和c-p2线虫的相对多度显著提高,而c-p3、e-p4以及c-p3-5类群显著降低;Ba1、Ba2、Ba3、Fu4和H5功能团的相对多度显著提高,而Ba4、H3和Om5的相对多度显著降低,Fu2、H2和Om4相对多度的变化较复杂,在表土层表现为显著抑制,在15~30cm土层则为促进作用.土壤线虫c-p类群和功能团的多度及结构特征可能适合作为评价保护性耕作对土壤质量影响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99.
梯级拦河堰通过改变水力条件的方式将大量重金属元素滞留到河底沉积物中,滞留在沉积物中的重金属会长期影响地表水质和水生态.在2020年5月采集位于重庆市主城区、布设有梯级拦河堰的典型山地城市河流——梁滩河干流河底沉积物,并监测各河段内沉积物累积量和样品中重金属元素含量以及其它基本理化指标.结果表明,梁滩河干流沉积物ω(As)、ω(Cd)、ω(Cu)、ω(Hg)、ω(Ni)和ω(Pb)均值分别为(4.66±4.78)、(0.361±0.256)、(32.30±14.38)、(0.069±0.039)、(33.47±15.37)和(26.34±11.52) mg·kg-1,由于污染源空间分布不均和梯级拦河堰对河流连通性的破坏,各点位沉积物重金属含量有着较大的空间变异系数.改进的地累积指数(Im)显示,Cd是沉积物中污染水平最高的重金属元素;有12.50%的监测点位处于偏中度或中度污染水平,污染主要分布于建设用地集中的上下游区域.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指数法(RI)和沉积物质量基准法(SQGs)显示,除污染水平较高、毒性强的Cd和Hg外,流域内背景值含量较高的Ni也对地表水生态风险形成威胁.在梯级拦河堰的影响下,干流沉积物中滞留As、Cd、Cu、Hg、Ni和Pb总量分别为446.10、47.28、4997.80、10.81、5135.68和4048.16 kg,其中Cd、Ni和Pb会长期威胁地表水生态安全.由于较高的重金属滞留总量和更易形成厌氧环境,各级拦河堰上游附近河段也是重金属内源释放所需关注的重点区域.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解析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来源:Cd、Cu和Pb主要源于居民/工业点源污染;Hg主要源于农业面源污染;As和Ni主要源于自然土壤侵蚀.  相似文献   
100.
以浮萍、大薸、凤眼莲3种浮水植物为试材,分别在水力停留2 d、4 d、8 d、10 d、12 d和14 d测定污水中DO、COD、TP、NH_3-N含量。通过比较植物在不同浓度污水中的净化效果,确定其在最佳浓度污水中对各污染物处理的最佳停留时间。结果表明,3种植物在适宜污水浓度均表现出较强净化效果。净化周期内,NH_3-N、TP去除率变化趋势与DO变化趋势一致,大薸、浮萍、凤眼莲在低浓度污水中对NH_3-N、TP去除率最好,NH3-N最佳停留时间分别为8 d、12 d、14 d,TP去除的最佳停留时间均为10 d,中浓度污水适合COD去除,大薸、浮萍、凤眼莲对COD去除的最佳停留时间分别为14 d、8 d、10 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