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56篇
安全科学   13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113篇
基础理论   7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21.
为研究典型物流城市临沂市冬季重污染天气过程中PM_(2.5)化学组分特征,探讨污染成因,于2016年12月~2017年1月在6个采样点连续采集28 d的PM_(2.5)样品,并对其离子、元素、碳组分进行分析.采样期间PM_(2.5)质量浓度均值(145. 2±87. 8)μg·m~(-3),日均值超标率为82%; 2次污染过程中PM_(2.5)均值浓度分别为(187. 3±79. 8)μg·m~(-3)和(205. 3±92. 0)μg·m~(-3),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年均二级标准的5. 4和5. 9倍.化学组分质量重构结果显示二次无机离子(SNA)是冬季PM_(2.5)的主要组分(所占质量分数为51. 2%),其次为有机物OM(23. 8%),再次为矿物尘MIN(12. 7%).结合污染过程中化学组分的变化趋势和累积速率发现,第1个污染过程中SNA和OM是引起PM_(2.5)浓度增加的原因之一,第2个污染过程中SNA是导致污染的主因,硫氧化率(SOR)、氮氧化率(NOR)和OC/EC比值的日均变化趋势进一步验证了该结论. PMF源解析结果表明,临沂市冬季大气PM_(2.5)的首要源类为二次颗粒物和生物质燃烧混合源(分担率50. 0%),其次为燃煤源(16. 8%)、机动车(12. 9%)和城市扬尘(10. 0%),再次为工业源(5. 3%)和土壤尘(5. 0%). 2次污染过程中二次颗粒物的贡献较之冬季平均有明显增加,说明不利气象条件下二次颗粒物的生成、累积是导致重污染期形成的主因.  相似文献   
122.
为研究新疆奎独乌(奎屯、独山子、乌苏)区域冬季大气重污染过程的PM2.5污染特征及其成因,于2015年2月4-10日在奎屯、独山子和乌苏三地开展PM2.5样品采集,并对其中的元素、水溶性离子及碳组分进行测试,分析不同污染水平下PM2.5中化学组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采样期间奎独乌区域ρ(PM2.5)日均值均超过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75 μg/m3),2月9日ρ(PM2.5)最高(298.58 μg/m3),超标2.98倍.通过比较PM2.5载带化学组分质量百分比发现,随着污染等级加剧,SO42-、NO3-质量百分比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严重污染时SO42-、NO3-质量百分比分别较轻度污染时增长11.7%、5.5%;NH4+、碳组分及元素组分质量百分比则呈下降趋势,严重污染较轻度污染时分别下降0.7%、9.5%、2.4%;结合采样期间静稳及高湿的气象条件,说明此次重污染由本地污染物累积及二次颗粒物生成所致.随着污染水平的加重,SOR(硫氧化率)及NOR(氮氧化率)的值也在随之增大,说明污染越重大气二次转化程度越高,进一步验证了二次颗粒物是导致此次重污染的原因之一.对不同污染等级PM2.5进行质量重构发现,PM2.5中主要组分均为硫酸盐和OM(有机物),硫酸盐和OM的质量百分比分别在23.0%~34.7%、16.4%~28.7%之间,说明此次重污染过程的主要污染源为燃煤及机动车尾气.   相似文献   
123.
鉴于我国本地化源谱(源成分谱)数量不足的现状,采用稀释通道系统对燃煤源和工业过程源进行采样,建立了4类燃煤锅炉(链条炉、流化床、往复炉和煤粉炉)和6类工业过程源(炼铁、铝焙烧、铝煅烧、砖瓦炉、水泥窑头和窑尾)的PM2.5成分谱,并对源谱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 不同源谱组分特征差异明显.水泥窑炉排放的PM2.5中,w(Ca)、w(Si)、w(OC)、w(SO42-)较高,分别为8.51%~14.18%、5.69%~11.80%、3.47%~15.56%、8.67%~16.85%;燃煤锅炉中Al(4.50%~8.67%,质量分数,余同)、OC(6.44%~15.33%)、SO42-(9.85%~22.87%)组分贡献较大;炼铁和铝冶炼工艺源谱中主导化学组分分别为Fe(8.57%~9.88%)和Al(11.81%~16.58%);砖瓦炉颗粒物源谱中主要组分为SO42-、NH4+、Si等.② 不同污染源PM2.5成分谱的分歧系数结果显示,流化床和煤粉炉、水泥窑头和窑尾源谱较为相似,其分歧系数分别为0.26和0.28,其余源谱间均存在一定差异.进一步计算组分差异权重(R/U)发现,往复炉源谱中组分Zn、Sn与其他3类锅炉有明显不同.流化床/煤粉炉源谱中的Si、Ni,窑头/窑尾源谱中的K、Mn、OC组分差异显著,可以作为区分相似源谱的标识组分.与其他研究建立的源谱相比,燃煤源谱中w(EC)和w(SO42-)偏高.钢铁源谱中w(EC)和w(NH4+)较其他地区偏高,w(Pb)偏低;工业过程源谱中,w(Cl-)较SPECIATE相关源谱偏低,而w(Ⅴ)和w(Cr)偏高.鉴于颗粒物源谱受到不同燃料种类、燃烧方式和烟气控制设施等影响而存在差异,源谱的准确性和代表性还需进一步测试和验证.   相似文献   
124.
天津临港某仓储公司VOCs排放特征及臭氧生成潜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储运环节VOCs的排放影响,参考HJ 732-2014《固定污染源废气挥发性有机物的采样气袋法》,选择天津临港工业园区某石化业仓储公司为重点监测对象,对企业的厂界上下风向、有组织和无组织排放源进行采样,利用在线仪器PTR-TOF-MS对采集的样品进行VOCs定量分析,并对厂界处O3-NOx -VOCs三者的关系和污染物的臭氧生成潜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有组织排放源——洗涤塔、活性炭吸附塔1号和2号的∑ρ(VOCs)(所有VOCs组分浓度之和)分别为18.91、71.48和5.65 mg/m3,无组织排放源——罐组和装卸车台∑ρ(VOCs)分别为0.39和0.087 mg/m3;甲醇为企业的特征污染物,此外还有烷烃和少量的烯烃,有组织排放中活性炭吸附塔2号是影响厂界污染特征的主要环节;有组织和无组织VOCs排放量分别为0.57和214.26 t/a.对O3-NOx-VOCs三者关系的分析显示,企业厂界处O3的形成主要受VOCs控制,其臭氧生成潜势为烯烃>醇类>烷烃,除考虑醇类的影响外,烯烃也是不可忽视的环境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5.
研发了特种污染物排放源强反演及可视化分析工具,集成利用了WRF气象预报结果及HYSPLIT前向轨迹规划外场监测点,调用CALPUFF模型基于监测数据和对应气象条件快速反算源强并模拟得到排放影响范围,并使用开源GIS平台进行可视化分析.同时,选取大气背景浓度极低的活性气态汞(Hg~(2+))为目标,以李坑垃圾焚烧厂不稳定Hg~(2+)排放为监测主体.结果表明,基于下风向监测数据反演的源强与实测的烟气Hg~(2+)含量有着较好的一致性(R~2=0.801).该工具可作为特种大气污染事故应急辅助决策新手段,提供包含非稳态排放源强、污染扩散影响范围等信息在内的关键依据.  相似文献   
126.
海洋石油污染研究现状及防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石油是海洋环境的主要污染物,已经对海洋及近岸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文章概述了海洋石油污染的原因、危害、微生物降解机理以及生物修复技术等内容,提出了微生物降解是海洋石油污染去除的主要途径.最后,提出以生物降解为基础,配合使用不会影响生物生长、繁殖的化学处理剂,将更好的处理海洋石油污染.  相似文献   
127.
128.
活性炭表面改性和苯吸附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活性炭的吸附性能,用N2和NH3对四种不同活性炭进行表面改性。对改性前后的活性炭分别进行了苯吸附实验、碘值和亚甲基兰值表征以及贝姆滴定实验后,结果发现:表面还原改性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活性炭的孔结构发育,可以提高活性炭的吸附性能,增加了活性炭表面的碱性官能团的含量;四种活性炭中的羧基含量都比较高,改性后羧基含量大幅下降;表面改性对煤质活性炭的苯吸附值变化不大,但对木质活性炭的防护性能提高明显,NH3改性比N2改性更能提高活性炭对苯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129.
为研究太原市冬季灰霾天气下大气PM2.5对肺泡巨噬细胞(AM)的毒性作用,采用采集于2011年12月30—31日的灰霾PM2.5悬浮液体外处理大鼠AM(终浓度分别为0、33、100、300μg·m L-1),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用酶标仪测定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及Ca2+浓度,并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胞内活性氧(ROS)和细胞凋亡状况.结果表明:随着PM2.5浓度增大,AM存活率、SOD和GSH-Px活性下降,MDA及ROS含量和Ca2+浓度升高,均呈现剂量-效应关系,细胞早期凋亡率也随着染毒浓度的增加呈现升高趋势,揭示了太原市灰霾PM2.5可使AM产生氧化应激,引起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和凋亡发生.  相似文献   
130.
一小型藻华池塘浮游植物群落动态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杨文  朱津永  张克鑫  万莉  陆开宏 《环境科学》2015,36(4):1309-1316
对小型藻华水体进行密集采样调查有利于揭示藻华过程中浮游植物演替规律及其影响因子.于3~10月对一小型藻华池塘进行为期30周的逐周跟踪调查,监测其水体理化指标和浮游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变化,并应用PRIMER软件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探求采样池塘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及其与水体理化因子、浮游动物之间的关系.调查期间共发现浮游植物54种(属),细胞丰度在0.28×108~6.11×108cells·L-1之间;浮游动物55种(属),个体数量在26~2.5×105ind·L-1之间.浮游植物优势类群主要为蓝藻和绿藻,且随季节的变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呈现出明显的演替过程,该过程可分为绿藻和隐藻共存期、绿藻和蓝藻共存期、蓝藻优势期这3个阶段.生物-环境相关性分析发现p H、水温、光照、总磷及轮虫、桡足类的数量是影响该池塘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动态变化的主要因素,且相比于浮游动物,水体理化因子的影响力或更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