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2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7篇
安全科学   172篇
废物处理   28篇
环保管理   115篇
综合类   1180篇
基础理论   316篇
污染及防治   338篇
评价与监测   134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灾害及防治   117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9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51篇
  2002年   832篇
  2001年   843篇
  2000年   141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5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阅读提示: 2011年12月15日《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发布。依据《规划》。“十二五”期间环境保护部门将推行五大环境政策。并对以往的环境政策进行创新。为了让读者深入了解“十二五”期间我国环境保护政策的最新方向和亮点,本刊特邀请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的专家进行权威分析和解读。  相似文献   
222.
胡磊  胡玉乾  孙鹏 《灾害学》2021,(4):194-199
基于中国地面降水日值格点数据和藏东南滑坡事件目录,构建累积降雨量—历时关系阈值(E-D)模型,量化藏东南地区降雨型滑坡事件降雨阈值,分级预测1990-2019年319个降雨型滑坡,并分析909个滑坡点对居民地、道路、河流的危险性。研究结果表明:①昌都市降雨阈值略高于林芝市,藏东南地区阈值在0≤D≤100区间内介于世界范围滑坡降雨阈值的上限和下限。②“极易发生”的降雨型滑坡30年内可能发生次数高达104次和101次,分别位于昌都市丁青县的中部地区和林芝市墨脱县境内的雅鲁藏布江中北部;“易发生”降雨型滑坡主要集中分布于工布江达县中部、墨脱县北部、左贡县境内沿江河地带;“较易发生”降雨型滑坡集中分布于丁青县东南部、八宿县和左贡县西部的江河地区。③藏东南地区受滑坡影响的居民地主要分布于边坝县中北部、丁青县南部、察雅县中西部和贡觉县的东南部地区;受滑坡影响的中、高危险性道路段主要集中在边坝县中北部、丁青县南部河流附近、洛隆县中部、察雅县西北部、江达县东南和贡觉县境内的沿金沙江附近地区;受影响的水系主要为边坝县中北部河段、丁青县南部河段、洛隆县中部河段、察雅县西北部的澜沧江河段、江达县东南和贡觉县境内的金沙江河段。本文研究为藏东南地区滑坡灾害的防灾减灾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23.
农业旱灾损失形成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性,不同受旱胁迫下作物蒸发蒸腾与生物量积累之间的定量响应关系是解析该过程的理论基础,对指导区域抗旱减灾具有重要实践意义。基于淮北平原两季夏大豆盆栽受旱试验,分别构建了收获时植株地上部生物量与籽粒产量之间、受旱当期和受旱后复水各生育阶段蒸发蒸腾量与同期地上部生物积累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并对不同阶段受旱胁迫下的产量构成要素响应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受旱胁迫下大豆收获时地上部生物量与籽粒产量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2015、2016季相关系数分别为0.91和0.78),籽粒产量与其各阶段不断积累的地上部总生物量存在定量转化;大豆某一生育阶段受旱当期的蒸发蒸腾量与该阶段的地上部生物积累量呈显著正相关,且在花荚期更为明显;某一阶段受旱对后续各生育阶段的蒸发蒸腾与地上部生长均产生影响,且两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距受旱时期越远相关性越弱;大豆在营养生长阶段受旱后复水,鼓粒期的地上部生长机制恢复正常,且这种恢复效应在前期轻度受旱后更为明显;不同阶段受旱造成的籽粒产量损失差异较大,与充分灌溉相比,大豆分别在苗期、分枝期、花荚期和鼓粒期遭受干旱时,2015和2016季的产量分别减少了14.2%和28.0%、18.2%和30.5%、53.1%和56.2%、50.1%和45.2%,花荚期和鼓粒期受旱对籽粒形成的不利影响更为严重;两季鼓粒期受旱胁迫下的收获时地上部生物量和千粒重均为最低。  相似文献   
224.
选取西安两次重污染天气,结合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第十一届残运会暨第八届特奥会气象保障新建激光测风雷达数据产品研发应用,总结形成对西安重污染天气预警服务有良好参考意义的特征指标。结果表明:重污染天气发生前48 h,500 hPa上新疆至陕西一带盛行一致偏西气流,700 hPa上陕西中南部受槽前西南气流影响,-20℃等温线在40°N以北,850 hPa上-8℃等温线在关中35°N以北,西安站3 km以下存在多层逆温,温度垂直递减率小于3 ℃/km。重污染天气转为优良天气时,500 hPa上贝加尔湖一带低槽东移南压,40°N、110°E附近明显冷平流或温度锋区迅速南移影响河套至陕北,700 hPa上35°~40°N、110°E附近南移锋区经向温度梯度增至10 ℃/500 km,-20℃等温线南压至陕北北部,850 hPa上-8℃等温线移至关中南部,锋区向南移动影响陕西大部,延安、西安一带偏西南风转为偏北风,西安站3 km以下多层逆温减弱、消失,温度递减率增至5 ℃/km以上,低层过程降温超过8℃。研发的激光测风雷达产品提供了时空高分辨的近地层风场监测信息:重污染发生发展时,2 km以下各层风速小于6 m/s、维持弱下沉运动;重污染天气消散、转为优良天气时,2 km以下部分层次风速由8 m/s增至10 m/s以上,上升运动趋势与分钟尺度内波动振荡明显加强。  相似文献   
225.
浙江永康盆地朝川组泥灰岩段沉积特征及其古气候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位于浙江省东部的永康盆地是典型的白垩纪陆相红盆。本文作者发现在永康盆地北东部的朝川组红层沉积中发育较深水暗色泥灰岩沉积,与较浅水红色细碎屑沉积呈互层或夹层产出,具渐变式湖相碳酸盐岩与陆源碎屑岩混合沉积的特征。控制该混合沉积形成的主要因素是湖盆浪基面之下的静水环境及干旱与潮湿气候的交替变化。通过对朝川组泥灰岩段沉积环境及成因进行分析,结合该泥灰岩段中保存的孢粉和植物化石组合,笔者认为该套湖相碳酸盐岩与陆源碎屑岩的混合沉积反映了浙东地区早白垩世晚期总体可能处于干热气候环境,但存在短时间内的干-湿气候交替。  相似文献   
226.
浅谈生态旅游的利弊与政策导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生态旅游在带来可观的经济、生态及社会效益的同时,也显露出不容忽视的生态及社会问题。基于我国国情,本文提出了我国应采取的生态旅游的政策导向。  相似文献   
227.
228.
229.
230.
地面水中叶枯灵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在质控条件下,对河水,塘水两种地面水中叶枯灵的检验方法进行了测试,用Shimapck ODS柱为分析柱,以甲醇:水=50:50为流动相,并用冰醋酸调PH至4-5,紫外检测波长281nm,两种水样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1.7-96.3%,90-95.8%,相对标准偏差为4.3%,最低检出限为0.0261mg/l,为地面水中叶枯灵卫生标准的实施提供了简便,灵敏,正确的配套测试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