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2篇
安全科学   26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34篇
基础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10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采用聚合物前驱体法制备了未掺杂、掺杂Cu、掺杂Bi、掺杂Ni的4种Ti/Sn O2-Sb电极,运用SEM和XRD分析电极表面形貌及结构,通过线性极化扫描、循环伏安等测试考察其电化学性能,同时进行1,4二氯苯(p-DCB)降解实验进一步探究电极的电催化氧化特性.SEM和XRD结果表明,掺杂金属可改善电极表面形貌,增大其比表面积;电化学测试表明,Ti/Sn O2-Sb电极的析氧电位并未因金属掺杂而有明显改变,掺杂金属后,Ti/Sn O2-Sb电极具有更优的电催化活性和稳定性.p-DCB降解实验表明,改性Ti/Sn O2-Sb电极对p-DCB的降解效率明显提高,其中Ti/Sn O2-Sb-Cu电极的电催化处理效果最优,电解2 h后p-DCB的去除率即达到87.6%,且p-DCB的降解反应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  相似文献   
12.
目前,元胞自动机疏散模型采用Von Neumann型和Moore型两种形式的邻域进行演化处理。这两种邻域形式描述行人疏散均有其不足。Von Neumann型邻域忽略了行人斜向运动的可能性,而Moore型邻域虽然考虑了斜向运动,却不能有效地区分斜向运动与水平竖直运动的区别。基于此,在选择Moore型邻域的基础上,提出了斜向运动参量的概念,重新阐述了疏散演化规则,修正了原Moore型邻域在描述疏散中的不足,更精确地反映了行人的疏散动力学特征。进一步利用新模型模拟仿真了疏散空间的行人疏散过程,结果表明:斜向运动参量越小,行人选择水平竖直方向运动的可能性越大;疏散时间会随斜向运动参量f值减小而增加。斜向运动参量取0.7左右时,疏散效果最佳;而当斜向运动参量取0时,Moore型邻域的疏散结果演化为Von Neumann型邻域的疏散结果。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信息处理技术、互联网技术、通信技术等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我国矿山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安全管理工作是矿山建设与发展的头等大事,但是随着现代化矿山企业建设规模日趋增加,信息量庞大且复杂,传统的安全信息处理手段已逐渐暴露出诸如信息管理效率低、存储率低、不宜实现信息共享等局  相似文献   
14.
为有效的控制建筑工人的不安全行为,从而减少事故,须分析出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针对性控制措施。从各种不安全行为中提取13个影响因子,在此基础上通过访谈和调研获得直接影响矩阵,借助决策试验和评价实验室方法(DEMATEL)计算出每个因子的影响度、原因度和中心度,由此分析出安全态度、安全技能、安全认知和安全培训在影响因素体系中最为重要,领导的重视对建筑工人的不安全行为也有很大影响。结果表明:个人因素是影响工人安全行为的主要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通过影响个人因素影响工人的安全行为。最后,针对个人影响因素,提出了合理开展安全培训、加强现场行为管理、加强安全心理干预、完善用工制度等措施。  相似文献   
15.
水源水库沉积物中重金属形态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BCR化学连续提取法和EDTA铵盐单一提取法,考察了微生物作用和不同环境条件(灭菌,未灭菌,好氧,厌氧,添加还原药剂Na2SO3)对饮用水源水库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和形态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生物作用和不同环境条件对沉积物中重金属,特别是对Cd和Pb的含量及各形态(F1、F2和F3)分布有着显著的影响;微生物对有机质的矿化作用以及厌氧条件下的微生物还原作用分别是影响沉积物中Cd和Pb形态分布变化以及上覆水体中铁浓度变化的重要原因.沉积物中Cd和Zn具有潜在环境效应的各形态(F1、F2和F3)含量占总量的比例[(F1+F2+F3)/T]均高于灭菌条件下;以EDTA单一提取法表征重金属的生物可给态含量结果表明,不同重金属的生物可给性差异十分显著,Cd和Pb的生物可给态含量占总量的比例(B/T)最高值分别可达24.96%和39.56%,而Zn和Cr的B/T值均小于5%.沉积物中重金属的[(F1+F2+F3)/T]比值(y)和B/T比值(x)两者之间的线性关系为,y=0.96x+0.1388(R2=0.8704);重金属的潜在环境效应程度对沉积物中重金属总量变化趋势有着直接的影响,在沉积物-水界面,随着重金属各形态的潜在环境效应的增强,重金属通过沉积物-水界面由沉积物向上覆水体扩散的程度也随之加剧,对水源水库的水质可造成一定程度的潜在危害.  相似文献   
16.
云南省洱海流域农业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绕洱海流域种植业产业结构调整、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问题,依托项目示范对农业生态补偿机制进行研究。以大理州政府为补偿主体,示范区内农户为补偿对象,结合资金补贴、技物补偿、智力扶持等补偿途径,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发酵床生态养猪、稻田养鱼、牛粪秸秆混种双孢菇等典型农业生态补偿模式研究,提出了1套农业生态补偿办法。针对补贴力度不足、补贴涵盖领域窄、缺少科学评估方法等问题,分别从政策立法、项目实施、理论研究、试点示范4个层面提出逐步构建洱海流域农业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水土保持工作是油气田安全生产、推进绿色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鄂尔多斯盆地油气资源具有“低渗、低压、低丰度”的三低特性,油气开发过程用地分散、单点用地少、总量需求大,同时油区地形复杂多样、气候反差明显、自然环境脆弱,其水土保持更具重要性。文章结合鄂尔多斯盆地油气田勘探开发实际,总结经验,剖析案例,提出水土保持新思路,从超前部署、综合防治、强化监管、自主验收等方面阐述如何强化水土流失预防与治理工作,以期为该地区油气田企业勘探开发过程水土保持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明生态因子对维西糯山药品质性状的影响,寻找影响维西糯山药生长发育的生态因子。该研究采用GPS定位及“点对点”采样方法采集了不同生态区维西糯山药块茎样品和土壤样品各60个,对维西糯山药品质进行分析与综合评价,分析了维西糯山药品质与土壤养分相关性,筛选出了影响维西糯山药品质的主要土壤因子,并对品质指标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作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1)维西糯山药在不同生态区种植时,其品质存在明显差异。(2)根据各主成分的贡献率可知,对维西糯山药品质指标影响最大的是粘液蛋白含量、皂苷含量、支链淀粉含量、水溶性浸出物、多糖与灰分含量;维西糯山药在不同生态区种植的综合评价结果为:扎子村>碧罗村>保和镇周边。(3)影响维西糯山药品质的主要土壤因子为: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全钾、有效铁、有效锰、有效硼、有效锌、有效铜、交换性钙。(4)Person相关性分析和冗余(RDA)分析结果表明:生长季最低温度和海拔是影响维西糯山药品质的显著气象因子。生长季最低温度与多糖和多酚之间为负相关关系外,与糯山药其他品质均为正相关关系;海拔与多酚、灰分、水溶性浸出物和粘液蛋白之间均为正相关关系,与多糖...  相似文献   
19.
通过扫描电镜(FE-SEM)、能谱分析(EDX)、X射线衍射(XRD)、LMS-30激光粒度分析等室内试验探究了尾矿库内存在的酸、碱离子对尾矿颗粒的沉降、微观形貌、物质组成以及粒径级配的影响;建立酸、碱影响下的孔隙比与渗透系数的数学关系模型,并将建立的模型用来表征尾矿库内的应力渗-流场两场耦合机制,实现代入有限元计算软件的目的。结果表明:化学因素的存在影响着尾矿颗粒的多项性状,酸性环境下尾矿颗粒发生溶蚀,部分金属元素流失;碱性环境下尾矿颗粒间生成胶结物质,孔隙出现以含氢氧化铁为主的絮状、团簇状堵塞物,改变了渗流速度;尾矿库内浸润线高度在碱性、中性、酸性环境下依次降低,而渗流速度依次升高。  相似文献   
20.
特大型城市客运交通碳排放与减排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对现有城市交通碳排放测算方法的比较分析,以上海市为例,采用IPCC"自下而上"法对特大型城市客运交通CO2排放进行了测算,结果显示:轨道交通是碳排放效率最高的客运方式,出租车最低;客运交通CO2排放总量增长迅速,且碳源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近年客运交通CO2排放增量主要来自私人载客汽车,同时公务交通在客运交通碳排放中始终占较大比重。由此本文认为,控制客运交通碳排放的关键在于对以私人载客汽车和单位载客汽车为主的个体交通的管理和控制,形成以公共交通为主的交通结构。在此基础上,为了将控制碳排放纳入到城市交通政策目标中去,本文就主要城市交通政策对客运交通碳排放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得出结论:以往的交通供给、需求管理政策对于抑制客运交通碳排放增长的作用有限;而就目前城市空间发展政策的实施效果而言,也不利于降低居民出行的碳排放水平。文章最后分别从交通供给、需求管理以及城市空间角度给出了控制客运交通碳排放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