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5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91篇
安全科学   119篇
废物处理   14篇
环保管理   54篇
综合类   322篇
基础理论   53篇
污染及防治   53篇
评价与监测   44篇
社会与环境   14篇
灾害及防治   24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182.
以碳纳米管(CNT)为核心改性材料,采用喷涂法对聚醚砜(PES)超滤膜进行界面改性,研究改性膜的抗污染性能.结果表明:改性膜经聚乙烯醇交联稳定后,呈现微弱的通透性降低和明显的亲水性提升,CNT交织网状层提高了界面粗糙度;在牛血清白蛋白(BSA)污染试验中,CNT-10改性膜的抗污性能最好,在20mg/L BSA试验后,...  相似文献   
183.
基于2022年8月6—18日一次典型臭氧(O3)污染过程监测的数据,从时间、空间维度开展挥发性有机物(VOCs)浓度水平、臭氧生成潜势(OFP)分析,并运用正定矩阵因子分解(PMF)模型和基于观测的箱体模型(OBM)识别VOCs的主要来源和O3生成机制。结果表明:本次O3污染过程中,受不利气象条件的影响,泰州市VOCs体积分数和NO2浓度在污染中阶段比污染前阶段分别升高了8.2%、24.2%,是O3污染加重的主要原因。对OFP贡献较高的是烯/炔烃、芳香烃,间/对二甲苯是3个监测站点污染前阶段OFP贡献最高的物种,异戊二烯、乙苯、间/对二甲苯分别是兴化市、姜堰区、海陵区监测站点污染中和污染后阶段OFP贡献最高物种。源解析结果显示,溶剂使用源(26.5%)、工业源(20.9%)、移动源(20.5%)是泰州市污染期间VOCs的主要污染源。此次O3污染过程中泰州市的O3生成机制存在显著的时空差异性。时间上,由于各监测站点大气中氮氧化物(NO<...  相似文献   
184.
铀尾矿库中铀是污染周边环境的主要根源,其半衰期长难以处置。本文以我国南方某铀尾矿库为例,利用地球化学模拟软件PHREEQC对尾矿库渗水铀的主要化学形态和影响因素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1)尾矿库渗水中铀主要以正六价存在,约占总铀浓度的99.99%,且其6种主要化学形态所占百分比大小为:UO_2F~+UO_2F_2UO_2SO_4(UO_2SO_4)_2~(2-)UO_2~(2+)UO_2F_3~-。(2)铀的6种主要化学形态摩尔浓度在4.1pH值6.1受影响较小,而当pH值6.1时,摩尔浓度下降明显;温度除了对UO_2(SO_4)_2~(2-)的摩尔浓度影响较大之外,对铀的其他主要化学形态摩尔浓度影响较小。(3)随着p E值的增大,渗水溶液中U6+摩尔浓度减小,U~(4+)和U~(5+)摩尔浓度增加。(4)该场地下U~(6+)迁移占绝对优势,建议采用阻滞材料阻滞迁移。  相似文献   
185.
腐殖质纳米颗粒对镉污染土壤的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源腐殖质可改变土壤镉(Cd)的含量和状态。以风化煤为原料制备的不溶性胡敏酸为吸附剂,对比研究了其对冶炼厂周边污染土壤及人工模拟污染土壤中Cd的钝化效果。再以泥炭为原料,制备富里酸钾为主的水溶性腐殖酸钾为淋洗剂,用于活化、去除上述2种土壤中的Cd。结果表明,胡敏酸在砂质的人工模拟污染土壤中钝化效果更好,2%的剂量可使土壤中Ca Cl2提取态Cd的浓度(0.103 mg·L~(-1))降低19.7%。腐殖酸钾去除土壤Cd的效率随淋洗剂浓度增加而提高,在10 g·L~(-1)的浓度时,单次淋洗可去除高达38.1%的C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表明,腐殖质与Cd反应后形成了羧酸盐。因此,腐殖质纳米颗粒既可以钝化土壤中的Cd,也可以活化土壤中的Cd,从而达到修复Cd污染土壤的目的。其关键在于根据钝化或活化的目标,选择溶解度适当的腐殖质材料。  相似文献   
186.
稳定化修复是广泛应用的土壤修复技术之一,然而目前对该项技术修复效果的评价方法并不完善。鉴于此,提出分层原位取样的淋溶实验及外源污染的截留柱实验作为评价方法,分别评价稳定化修复过程中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风险和稳定化修复的适应性。结果表明,稳定化修复后5cm深度土壤浸出液中As和Pb浓度分别降低了92.6%和98.4%;而稳定剂对于25cm深度土壤中的Pb、As截留效果不同,稳定化修复后的As污染土壤对Cd有较好的截留效果,而稳定化修复后的Pb污染土壤对于Cd的截留能力低于对照组。基于淋溶实验和截留柱实验的评价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7.
烧结机超低排放改造环境负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88.
现有气旋浮装置在运行过程中普遍存在旋流强度衰减程度过大等问题,限制了其分离性能的提升,基于此,分析了二次旋流强化作用对气旋浮罐内旋流强度和分离性能的影响特性;借助CFD数值模拟方法和响应曲面法等手段对基于二次旋流强化气旋浮罐主要结构的参数进行了优化,对比分析了常规气旋浮罐和二次旋流强化气旋浮罐的内部流场和油水分离特性。结果表明,采用二次旋流强化结构可以有效提高旋流强度,加速"油滴-微气泡黏附体"向旋流中心汇聚,优化后的气旋浮罐油水分离效率提高至94.5%,较常规单级气旋浮罐提高了10%;二次旋流强化结构是提升气旋浮分离过程中旋流强度和提高气旋浮装置分离性能的有效途径。以上结果可进一步推动气旋浮装置性能的优化和结构创新,可丰富完善该技术设计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89.
近年来,我国钢铁工业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但是其发展受到资源短缺和环境保护要求逐渐严格等方面的制约.因此,发展循环经济是钢铁企业克服资源约束和环境污染的矛盾,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由之路.莱钢在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在同行业较早研究工业生态化理论,并将此理论成功地应用到循环经济的实践中,形成了有效的技术支撑,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0.
凝结水精处理现状及新技术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国内凝结水精处理技术,指出树脂分离与混合的固有矛盾是其技术上的不足之处.另一不足之处是树脂分离再生工艺较为复杂,而以时间为步序的程序控制方式过于机械、简单,二者不能匹配是程控系统投运不好的主要原因。采用阳浮动床、阴浮动床、后置阳床的处理方式能彻底解决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