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4篇 |
免费 | 29篇 |
国内免费 | 26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88篇 |
废物处理 | 2篇 |
环保管理 | 12篇 |
综合类 | 118篇 |
基础理论 | 18篇 |
污染及防治 | 13篇 |
评价与监测 | 10篇 |
社会与环境 | 1篇 |
灾害及防治 | 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14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9篇 |
2019年 | 11篇 |
2018年 | 12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11篇 |
2014年 | 17篇 |
2013年 | 9篇 |
2012年 | 17篇 |
2011年 | 8篇 |
2010年 | 8篇 |
2009年 | 5篇 |
2008年 | 7篇 |
2007年 | 6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7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10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11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11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2篇 |
1984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针对煤岩巷道锚杆支护锚固失效引起的冒顶问题,建立了煤岩巷道顶板锚杆树脂锚固模型,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不同锚固方式下树脂锚杆的波导特性进行研究,得到了不同锚固长度与树脂锚杆激振响应特性曲线。通过对比分析,研究得出无论何种锚固方式,检测结果与实际锚固长度的误差大约在1%-6%,同时可采用修正补偿的方法降低检测误差。研究结果得出:采用应力反射波法检测树脂锚杆的锚固长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无损检测方法,可实现树脂锚杆锚固长度的便携、准确检测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3.
利用投加磷霉素高效降解菌循环活性污泥系统(CASS)反应器(C2)处理经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处理后的综合制药废水,研究去除制药废水中的CODCr、氨氮、TP的效果,同时与未投加高效降解菌的CASS反应器(C1)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当进水CODCr为1 101.4 mg/L,氨氮平均浓度为134.7 mg/L,TP平均浓度为22.1 mg/L,C2出水的CODCr为203.7 mg/L,氨氮平均浓度为12.6 mg/L,TP平均浓度为3.2 mg/L,CODCr、氨氮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1.57%、90.67%和85.44%;C1的CODCr、氨氮、TP的平均去除率为66.91%、84.30%和67.41%。说明投加高效降解菌CASS反应器处理效果优于未投加高效降解菌的CASS反应器。通过三维荧光光谱分析进水中的主要荧光物质为芳香蛋白类物质和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经过高效降解菌处理后这2类物质明显去除。 相似文献
64.
为了达到以废治废的目的,对镁冶炼产生的废弃物-镁还原渣通过激冷水合方式制备脱硫剂进行研究。采用XRD获得不同激冷条件下样品的物质组成,通过SEM研究炽热镁渣激冷样品的表观形貌。通过实验室激冷水合实验研究不同水合参数对水合反应以及脱硫性能的影响。对比现场炽热镁渣激冷水合与实验室激冷水合活化方式下水合样品的脱硫性能。结果表明:镁渣激冷后的主要成分为β-C2S,且表面变得粗糙多孔;脱硫钙转化率与水合反应程度间存在抛物线关系;当激冷温度为950℃,水合温度为50℃,实验室炽热镁渣激冷水合反应所制备的脱硫剂在水合时间为6 h时,钙转化率最高,为14.1%,而水合时间为8 h时,水合反应程度最大,为0.16 g·g-1;与实验室炽热镁渣激冷水合样品和自然冷却水合样品相比,现场炽热镁渣激冷水合样品的钙转化率最高,达30.33%。 相似文献
65.
将炽热镁渣通过激冷水合以及碱金属盐添加剂改性的方法制得脱硫剂,并借助TGA研究改性脱硫剂钙转化率。借助XRD、SEM和BET分析改性脱硫剂物质成分、表面形貌特征以及微观特征,从而获得炽热镁渣激冷水合过程中使用不同碱金属盐改性添加剂的改性机理。结果表明:对镁渣进行激冷水合和加入添加剂改性均可提高脱硫性能;NaCl和Na2SO4的加入明显改善了脱硫剂的孔隙结构,Na2CO3和K2CO3与镁渣水合产物发生化学反应生成CaCO3并在改性脱硫剂表面附着结晶;水合温度的升高有利于钙转化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66.
针对大位移井和水平井储层段存在携带钻屑及起下钻困难等问题,研制了一种井眼清洁能力强的环保型PRD钻开液。该钻开液主要处理剂是极易生物降解的天然高分子聚合物。PRD钻开液的BOD5/CODCr为0.42;溶解氧(DO)衰减法评价结果表明,PF-VIS及PF-FLO两种天然高分子聚合物易生物降解;PRD钻开液生物毒性检验结果符合一级海区生物毒性允许值要求;LSRV(低剪切速率黏度)高达60 000 mPa·s,携带及悬浮钻屑能力很强,不会形成岩屑床,岩心渗透率恢复值在90%以上,对储层伤害很小。该钻开液用在我国渤海、东海、南海西部、南海东部及新疆等油田,油气产量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67.
为更合理地进行应急方案比选,减少不确定因素和决策者偏好对决策结果的影响,构造了1种更加适应水利工程应急决策的模型。针对应急决策环境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引入区间直觉模糊集表达评价信息,采用区间直觉模糊熵计算各指标权重;通过构造备选方案两两比较矩阵,运用区间直觉模糊距离测度公式计算方案间的损益值;结合TODIM法计算各方案相对占优度并进行比较排序,确定最优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在损失规避系数确定的前提下,选择任一区间直觉模糊距离公式都不影响方案的优劣排序,决策模型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68.
中国雨日变化趋势的分形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951-2002年中国752个台站的雨日资料,运用分形理论和R/S分析法,研究并预测了中国五大降水区年雨日的气候变化趋势.研究表明:中国五大降水区未来的年雨日变化趋势与过去50a的变化有着很好的自相似性.为了更深入研究雨日的未来的变化,设计了两项Hurst指数试验,用两项试验结果与年雨日年际变化趋势的对应关系来推断未来的变化趋势及其转折与突变.结果表明:中国五大降水区年雨日有着一致的减少趋势,但其变化呈现显著的地域分异特征.依照五大降水区的气候倾向率,西北区、西南区、青藏高原区、东部北方区、东部南方区未来平均每10a雨日减少分别为4.1d,11.4d,3.7d,6.8d和5.9d,其中西南区年雨日减少最多.期间,中国五大降水区虽有气候变化的转折,但不存在雨日气候变化的突变点. 相似文献
69.
滑坡转化为泥石流机理研究综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国内外有关滑坡转化为泥石流的机理的研究做了全面的综述,重点介绍了国外最新的研究成果,阐明了今后研究的方向.滑坡转化为泥石流机理的研究,处于滑坡动力学与泥石流形成学的交叉点,既是学科的边缘问题,也是学科的前沿问题.滑坡转化为泥石流的过程是一个和土体液化密切相关的流态化过程,是土体和水体强烈相互作用的结果.滑坡直接转化为泥石流的机理的两个核心问题是超静孔压的产生和超静孔压的保持.Iverson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直接促进了滑坡流态化理论的发展,并形成了最新的泥石流运动模型--库伦混合流理论,是对传统的基于流变关系的泥石流模型的重大突破.土体中粘性颗粒对滑坡直接转化为泥石流过程的影响,需要进一步进行研究.滑坡转化为沟谷泥石流是一个更为复杂的过程,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70.
不同年份太湖水域全氟化合物健康风险源解析对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基于2010年和2019年太湖水样中全氟化合物(PFASs)的数据,对比了不同年份水体中PFASs的组分特征、来源和健康风险,并使用PMF源解析模型分别对2010年和2019年太湖水样中的PFASs进行了源解析,均识别出3种主要污染源,分别为涂料制造业(2010年29.59%,贡献率,下同,2019年67.69%)、纺织与电镀业(2010年25.68%,2019年10.26%)和氟化物加工制造业(2010年44.72%,2019年22.05%).利用环境健康风险评估模型对水体中的PFASs (PFOA和PFOS)进行评价,发现2019年水体中PFASs的致癌风险(2.69E-07)明显小于2010年的风险值(4.56E-07),且鱼类摄入是重要暴露途径.采用PMF-健康风险混合模型解析了3种排放源的健康风险贡献率,结果表明纺织与电镀业源对健康风险的贡献率最高(2010年64.86%,2019年92.48%),其次是涂料制造业源(2010年为31.30%,2019年为5.04%)和氟化物加工制造业源(2010年3.84%,2019年2.48%).相比于2010年,2019年水体中PFOA和PFOS等组分浓度大大降低,而PFBS和PFHxS浓度则大幅度升高,这与我国出台的PFOA和PFOS污染物的管控措施直接相关.建议加强对PFHxS等短链PFASs开展健康风险评估研究,适时采取合理的污染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