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1篇
安全科学   10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76篇
基础理论   10篇
污染及防治   9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施工扬尘空间扩散规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通过检测建筑工地边界附近同一平面坐标1.5~4.1 m范围内不同高度处的降尘浓度变化,研究了建筑工地边界施工扬尘垂直扩散规律;通过监测建筑工地外同方向0~210 m范围内不同距离、相同高度(3 m)处的降尘浓度变化,研究了建筑工地施工扬尘水平扩散规律,通过数据回归分别得出了施工扬尘垂直、水平的扩散模型.结果表明,建筑工地边界同一平面坐标上方的施工降尘浓度与高度的2次方成反比关系,边界外部同一高度、同一方向的施工降尘浓度与监测点距工地中心距离的2次方成反比关系,施工活动和自然条件等因素主要影响垂直和水平扩散常数的大小.  相似文献   
72.
北京市土壤风蚀扬尘排放因子本地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土壤风蚀扬尘源是细颗粒物(PM2.5)的来源之一,对比国内典型省市扬尘源排放清单,发现土壤风蚀扬尘源对本地扬尘源PM2.5排放清单的贡献率最大差别为4个数量级.本研究改进一种土壤风蚀扬尘排放因子公式及参数值确定方法,利用遥感影像、中国土壤数据集和各区气象数据,分别获得北京市平原区植被覆盖因子(V)、土壤风蚀指数(I)和气候因子(C)空间分布,并估算土壤风蚀扬尘PM2.5排放因子空间分布.结果表明:①以北京市2017年为例,发现国内学者计算的C值都存在不同程度低估,PM2.5排放因子存在高估或低估;②V、I和C值都具有明显空间差异,V、I和C值平均值分别为0.63±0.09、 188±73和0.029±0.009,各区V、I和C值的最大值分别是最小值的1.5、 2.1和4.5倍;③北京市土壤风蚀扬尘PM2.5排放因子呈现西北和东南方向较高的空间分布,全市平均排放因子为(0.001 8±0.000 8) t·(hm2·a)-1,是最高区(...  相似文献   
73.
运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ICP-MS)对黄石市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_10)和细颗粒物(PM_2.5)样品中16种元素进行测定,运用富集因子法揭示其来源,并对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Fe、Ca、K、Mg、Na为黄石市大气PM_10和PM_2.5中的主要元素;Cu、Zn、As、Cd、Pb等元素富集程度极大,主要来自人为源;黄石市理工站点大气PM_10和PM_2.5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分别为6510.2和6570.5,下陆站点大气PM_10和PM_2.5中重金属的RI分别为10825.2和12553.4,两站点大气PM_10和PM_2.5中重金属均具有极强的潜在生态危害.  相似文献   
74.
加油站油气处理装置是控制埋地油罐油气压力并对油气进行回收处理的装置,测试分析油气处理装置进口和出口挥发性有机物(VOCs)化学组成,利用最大增量反应活性(MIR)和气溶胶生成系数(FAC)估算VOCs的臭氧生成潜势(OFP)和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SOAP),量化评估其二次污染生成贡献.结果表明:(1)油气处理装置进口和出口ρ(TVOC)分别为436~706 g·m-3和4.98~10.04 g·m-3,VOCs排放主要为烷烃(72%±4%)、含氧有机物(14%±2%)和烯烃(11%±5%).不同处理工艺VOCs排放差异较小,关键物种均为异戊烷(约25%),其次为正丁烷、异丁烷和正戊烷.(2)油气处理装置出口排放的VOCs臭氧生成系数(SR值)为2.6~3.3 g·g-1,OFP为3.5~25.6 g·m-3,其中烯烃对OFP贡献率(43%~69%)最大,其次为烷烃(20%~35%)和含氧有机物(10%~22%),OFP主要贡献物种为丁烯、顺-2-丁烯、反-2-丁烯、异戊烷和丙醛.(3)油气处理装...  相似文献   
75.
问:乔某2005年初到某公司工作,在工作期间未参加社会保险。公司于2011年7月10日与乔某解除了劳动合同。乔某登记失业后,因身体严重不适住院治疗一个多月,花去医疗费万余元。出院后,乔某到医疗保险机构去报销医疗费,可被告知没有参加失业和医疗保险的记录不能报销。那么,乔某是否可享受失业期间的基本医疗保险待遇?  相似文献   
76.
以毒死蜱污染的碱性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法,探讨降解菌短波单胞菌(Brevundimonas sp.)A1A18单独施用、配施不同肥料条件下土壤残留毒死蜱的降解动力学,以及降解菌不同施用量对土壤残留毒死蜱降解动态和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为8.57的强碱性土壤中,毒死蜱初始质量分数为2.5 mg·kg~(-1)(干土,下同),其降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C_t=C_0·e~(-kt)),可应用于降解菌、肥料施用时毒死蜱相关降解动力学参数的确定。降解菌A1A18可显著促进土壤残留毒死蜱的降解,其降解速率常数由0.070增至0.148-0.169。降解菌分别与0.2%尿素、1.0%有机肥及二者的混合物配施,进一步将降解速率常数提高至0.221、0.252和0.257,但是两种肥料对毒死蜱降解的促进作用不具有叠加效应。毒死蜱施用初期,土壤细菌数量呈下降趋势,真菌数量显著增加,放线菌数量在短期下降后呈增加趋势。随着时间延长和毒死蜱残留量降低,土壤微生物的数量逐渐恢复至对照水平。降解菌与肥料配施,在提高毒死蜱降解速率的同时可加速消除毒死蜱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而且在一定范围内,降解菌数量越多,其作用越强。通过比较,碱性土壤中施用毒死蜱降解菌A1A18初始密度为6×10~7CFU·g~(-1)时,与1%有机肥或0.2%尿素+1%有机肥配施,土壤残留毒死蜱的半衰期为1.70-1.87d,降解率达到90.71%-91.65%,对毒死蜱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7.
本文报导了武汉市八类102份食品中有机氯农药的调查结果,都不同程度的受到六六六和滴滴涕的污染。以六六六污染较严重,所有食品的平均值六六六为0.9113PPM,滴滴涕为0.5627PPM。植物性食品36份,六六六检出率为100%,滴滴涕检出率为91.67%,只有植物油超标37.50%。动物性食品66份,六六六和滴滴涕检出率均为100%,六六六超标率为22.73%,滴滴涕超标率为7.58%。六六六超标率最高者为牛奶(占60%),其次为蛋类(占50%),再者肥肉(占30%)。滴滴涕超标者为蛋类(占20%)和肥肉(占30%).通过此次调查,可以从食物中有机氯农药的残留水平初步估计我市人民的摄入水平。  相似文献   
78.
六六六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六六六在四十年代即作为杀虫剂用于农业、林业和卫生,迄今已有四十余年的历史;我国于五十年代开始生产和使用,而且逐渐发展为使用最广泛的农药之一。由于六六六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在环境和生物体内降解,且易在生物体脂肪和脏器内蓄积,我国虽于1983年停止生产,但其影响依然存在,故对其毒性研究仍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9.
水面油膜下油滴输移扩散方程的解析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所给一解条件下,进行来密的数学推导。进行严密的数学推导,给出油移输移扩散方程的解析解。分析了解的合理性,讨论了与简化方程解析解的一致性,其结果令人满意。此解对河流、水库、海洋事故溢油污染计算具有实际价值,也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80.
海面溢油扩展,离散和迁移的组合模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提出的海面溢油扩展、离散和迁移的组合模型是在溢油扩展、离散和海流、风力作用下建立的不平静海面油膜组合运动模型,同时考虑了油膜挥发和溶解损失以及油膜边缘的消失过程。利用欧拉-啦格朗日方法跟踪油膜若干边缘点的运动变化,从而预报整个油膜的行为轨迹。该模型可直接用于事故溢油预报,为溢油的围收治理提供依据,特别适用于与流场和风场数值计算模型配套,用来进行水域溢油污染风险区划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