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3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92篇
安全科学   148篇
废物处理   19篇
环保管理   38篇
综合类   302篇
基础理论   61篇
污染及防治   34篇
评价与监测   20篇
社会与环境   11篇
灾害及防治   1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51.
用HSB微生物处理高浓度苯胺废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彭锡源  黄京生  宣志刚  吕权 《化工环保》1999,19(3):184-185,180
硝基苯气相加氢法生产苯胺(An)过程中排放的废水,虽然水量不大,但苯胺含量较高,且外观发红,色度较高。南化集团有限公司磷肥厂采用蒸汽汽提-树脂吸附法处理装置及缩合-氯氧化剂氧化中试装置处理苯胺废水,出水苯胺含量<1mg/L,但COD不能达标,而且存在...  相似文献   
52.
长期以来 ,北美与西欧地区为全球最大的两大石油消费地区 ,年石油消耗量约占全球石油总需求的 6 0 %。 2 0 0 1年 ,西欧地区消耗石油1 2 5百万吨 ,北美地区则达到 43 0百万吨。Nex-ant化学机构的分析认为 ,这两个地区炼油厂油品质量规范对全球汽油质量规格会产生很大影响。因越来越严格的汽油产品质量的推动要求 ,新型、先进的机动车技术预期实现排放废气污染物的显著减少 ,此技术所依赖于效果日益卓越的汽油脱硫工艺——汽油中硫含量降低到1 0 m L / m3 以内。 Nexant化学机构的分析认为 ,到本 1 0年的后期即 2 0 0 5、2 0 0 6年之后 ,绝…  相似文献   
53.
日本劳动基准监督官,是各级劳动基准监察机关负责《劳动基准法》、《劳动安全卫生法》、《尘肺法》、《作业环境测定法》等法律实施的国家公务员。目前,日本共有3247名劳动基准监督官,活跃在中央的劳动省和地方4 7个都、道、府、县劳动基准局346个劳动基准监督署的不同岗位上。 日本国家公务员是从人事院进行的各种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合格者中录取。但由于劳动基准监督官专业性强,对他的录考与一般国家公务员录考不同,而由人事院、劳动省组织录用考试。考试每年一次,具备大学学历的22~29岁的青年有资格报考。 考试分为A类法律文科和B类理…  相似文献   
54.
55.
隧道是高速公路事故多发路段,为了提高隧道路段行车安全性,需为驾驶员提供与一般路段相近的视觉环境,以有效减少由隧道行车环境变化引起的驾驶员判断和操作失误,逆反射技术在提高隧道路段驾驶员视觉舒适性方面具有潜力.为了确定隧道路段轮廓标设计方案,利用Smart-Eye Pro 5.7型眼动仪,对隧道路段逆反射轮廓标设置技术进行试验,获得了不同逆反射轮廓标组合方案的驾驶员视觉数据.结果表明,小型车和大型车驾驶员对逆反射轮廓标设置高度的视觉差异性明显,设置高度约为0.4 m的逆反射轮廓标对小型车驾驶员的视觉环境改善效果最佳,相应地,大型车约为1.0m.从控制隧道内明暗变化的闪频出发,轮廓标间距以15 m左右为宜.为满足驾驶员视觉舒适性要求,应将驾驶员瞳孔直径变化率控制在0.396 ~ 1.302mm/s,据此确定小型车适用的轮廓标反光膜为超强级,大型车为工程级.研究成果在G65高速公路木冲隧道的应用使驾驶员瞳孔直径变化率控制在1.302 mm/s以内,并使同期事故减少了51.8%.  相似文献   
56.
麦秆酸预处理后与猪粪混合发酵提高产气量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不同水平的酸处理对麦秆混合发酵过程中各指标变化的影响,本试验通过测定不同醋酸浓度、时间处理后的麦秆与猪粪混合厌氧发酵进程中还原糖、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以及p H值变化和甲烷产量,探究各指标的关系并优化得出最佳醋酸处理组合,以期为酸预处理混合发酵实现高甲烷产量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醋酸处理后的麦秆通过与猪粪混合发酵可明显提高甲烷单位产量,增幅为124.28%~207.40%.发酵过程中还原糖、VFA、p H值间相互影响.通过响应面法建立模型,得到醋酸处理的最优组合为浓度3.35%、时间6.75d,最大甲烷单位产量751.97 m L·g-1(以VS计).  相似文献   
57.
广东某铀废石堆周边土壤中铀污染特征及其环境有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铀(U)矿冶过程中产生了大量铀废石。通常认为其放射性核素含量低,大多沿山谷露天自然堆放,一般不对堆场做防渗漏处置,对铀废石可能产生的潜在环境影响尚未引起重视。以广东某花岗岩型铀矿山的一个废石堆周边土壤为研究对象,在废石堆上、下游方向分别采集了2条(即BP1和BP2,视作背景土壤,距离废石堆的距离分别为10和20 m)和3条土壤剖面(即WP1、WP2和WP3,视作潜在U污染土壤,距离废石堆的距离分别为50、100和180 m)。通过对剖面间U分布特征的对比,定量估算了受污染土壤中外源U的输入通量;结合逐级化学提取技术,分析了U在土壤剖面的赋存形态及其环境有效性。结果表明:1)铀废石堆对周边土壤产生了显著的放射性污染,废石堆下游方向由近及远的3条U污染剖面(WP1、WP2和WP3)中U平均质量分数比背景剖面分别富集了634.6、10和3.7倍,其外源U的平均输入通量分别为4840.36、86.72和20.46μg·g-1。距污染源(废石堆)愈近,土壤中外源U的输入通量愈大;2)在近源区,大量的外源U优先在土壤表层聚集,随着远离污染源,逐渐转变为优先在剖面的深部淀积;3)与U 污染剖面相比,背景剖面(BP2)的惰性态 U(晶质铁锰氧化物/氢氧化物结合态+残渣态)所占比例最大,活性态 U(可交换态(包括水溶态)+碳酸盐结合态)所占比例最小,说明U污染土壤的外源U输入更倾向于对活性态U的贡献,这是对植物影响最直接的部分。另外,距污染源由近及远,U污染土壤中活性态U所占比例增大,潜在活性态U(有机质结合态+无定形铁锰氧化物/氢氧化物结合态)所占比例降低;4)3条U污染剖面中,平均90%以上的U(活性态和潜在活性态)对生态系统构成了威胁。因此,铀废石堆对周边环境产生的风险应得到充分重视。本研究为开展铀矿冶地域的放射性环境影响评价和土壤修复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58.
生物炭对重污染土壤镉形态及油菜吸收镉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解不同种类和用量的生物炭对土壤镉形态及油菜吸收镉的影响,通过室外盆栽试验,以湖南某冶炼区周边重镉污染土壤为供试土壤,湘油27号为供试作物,于油菜移栽前7d分别添加w为0.1%和1%的竹炭和柠条炭,分析土壤镉形态和成熟期油菜各器官镉含量.结果表明,添加生物炭能降低土壤镉的有效性和油菜各器官中镉含量.柠条炭降低油菜吸收累积镉的效果比竹炭更明显,且随着生物炭量的增加阻控效果更明显.相比于对照组,施用生物炭后土壤中w(可交换态镉)最大可降低16.64%;油菜根部、茎秆、油荚和籽粒w(镉)最大可分别降低34.06% 、39.74%、33.15%和49.81%.综合结果表明,添加w=1%柠条炭处理组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9.
针对深埋高地应力水平岩层掌子面开挖稳定性及支护结构失效问题,以大峡谷隧道为工程背景,通过现场测试、室内试验、数值模拟等方法,探究深埋高地应力水平岩层失稳机理及控制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坚硬岩体被节理面切割后,在高地应力作用下容易发生挤压破碎,破碎岩体遇水发生软化,导致掌子面发生大范围塌方,初支和超前支护失效;隧道开挖后岩层发生不均匀沉降,浅部岩层最先发生弯折破坏,层内块体错动滑移,继而向上方岩层发展,并伴随层间分离和层内裂隙发育,最终形成宏观破裂面;提出的台阶法、2 m开挖进尺、砼喷层、双层小导管、提高初支强度的整体优化控制措施,可有效提高现场支护效果。  相似文献   
60.
通过模拟实验,采用紫外光和日光分别对污染土壤中氰化物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两种处理方法下,污染土壤中总氰化物(Total cyanide)、易释放氰化物(WAD cyanide)含量均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减少;紫外光光照24 h或日光光照5 d后,总氰化物的含量分别减少了24.76%、33.87%,易释放氰化物的含量分别减少了18.89%、13.5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