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94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115篇
基础理论   39篇
污染及防治   19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31.
Al13去除水中腐殖酸的混凝作用机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对比了Al13、不同碱化度的聚合氯化铝(PACl)及工业聚合氯化铝等去除水中腐殖酸的絮凝特征,从Zeta电位、RT(余浊)、UV254等角度分别考察了pH值和投药量的影响,对不同形态组成絮凝剂的混凝效能有了进一步明确的认识,并且对Al13的絮凝机理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结果表明,Al13是混凝过程中的优势形态,决定着混凝剂的电中和能力.  相似文献   
32.
原子力显微镜在环境样品研究与表征中的应用与展望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简要阐述了原子力显微镜仪器操作原理及最新成像技术发展情况;结合作者近期的研究工作,从环境微生物界面观察与表征、腐殖酸在微界面上的聚集行为观测、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的界面形貌及行为观察以及膜材料表面结构观测与表征等4个方面对原子力显微镜在环境领域内的应用情况作了概括介绍.最后,对原子力显微镜在环境微界面研究与表征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3.
臭氧对有机物混凝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采用PDA(Photometric Disperse Analysis)和有机物表观分子量分级、有机物化学极性分级技术从絮体形成过程、絮体表现、有机物分子水平变化等方面研究了臭氧预氧化对混凝过程的影响;并对比了不同混凝剂在预臭氧条件下的混凝过程和效率.结果表明:臭氧预氧化对混凝过程有复杂的影响,其剂量和水体有机物特征决定了其对混凝的整体影响效果.有机物分级显示,臭氧化对有机物结构有重要影响,导致有机物极性、亲水性组分含量大幅提高(36.7%),小分子量组分(<10×103)大幅增高(100%左右);但总的DOC去除率不高(3.28%).对PACl而言,在中、低剂量(O3/TOC<0.7)下,臭氧对絮体形成过程影响较小,但对絮体沉降性和浊度去除已经有阻碍作用.在中、高剂量下(O3/TOC>0.7),对絮体形成有显著滞后,浊度、有机物去除效率下降.AlCl3对臭氧化作用反应敏感,臭氧化在试验剂量条件下,对絮体形成和浊度、有机物去除都有明显的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34.
几种天然矿物去除苯酚效果及日光光解效应评价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郑红  汤鸿霄 《环境化学》1998,17(5):473-479
本文以四种天然矿物为受试矿物,评价了它们去除苯酚的效果,以及日光光解放应及温度,PH值,矿物浓度,苯酚初始浓度对去除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5.
本文对Al-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和27Al-NMR法对PASC和PAC 中铝的形态分布的测定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在PAC中,Al13和Al b之间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Al13/Alb比值为1.0左右.但对PASC而言,情况有所不同,在低碱化度(B)和低Al/Si摩尔比情况下,Al13和Alb之间不存在对应关系,Al13和Alb比值远远小于1.0,随着B值和Al/Si摩尔比的升高,Al13 /Alb比值逐渐趋近于1.0.这意味着在低B值和低Al/Si摩尔比情况下,由于聚硅酸与铝水解聚合产物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了铝硅复合新产物,该新产物对PASC中铝的形态分布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36.
天然矿物锰矿砂对苯酚的界面吸附与降解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研究了天然矿物锰矿砂对苯酚的界面吸附与降解,结果表明锰矿砂对苯酚具有较强的吸附作用,较高温度,低pH值,固相与苯酚的较高质量比值有利于苯酚的吸附。吸附过程遵循二级反应动力学,吸附等温线为Langmuir型。应用简化的表面络合反应模式,求得了不同条件下的条件稳定常数及吸附苯酚的表面总吸附位。  相似文献   
37.
聚合铁的形态特征和凝聚-絮凝机理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部分中和法从0.3MFeCl_3溶液制作不同OH/Fe值的聚合铁,进行各种物理化学特征鉴定,推断其水解-聚合产物形态,并进行混凝效能实验.OH/Fe在0—0.4阶段,含有低聚物.对本实验体系有甚高混凝效能.OH/Fe>0.4后.生成高聚物而电荷降低,混凝效能略有下降.OH/Fe>1.5后.生成物趋向于溶胶和沉淀物,混凝效能明显降低.讨论了聚合铁在不同OH/Fe值的凝聚-絮凝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38.
栾兆坤  汤鸿霄 《环境化学》1993,12(5):347-355
本文采用多种仪器和化学分析方法对酸性矿山废水污染河流中的细微尾矿砂颗粒的物理化学特性,如矿物组成、化学成份、粒径分布及比表面积等进行了表征。同时实验研究了尾矿砂粒表面特性,计算求解了颗粒表面双电层结构中的表面电荷密度σ0,表面吸附位Ns,pHzpc和pHicp。最后,应用表面络合三层模式计算求取了尾矿砂颗粒表面固有常数K^int al,K^int a2及表面络合稳定常K^int Na和K^int  相似文献   
39.
阳离子桃红FG在清河底泥上的吸附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静态吸附法研究了北京清河底泥对阳离子桃红FG的吸附行为 ,考察了 pH值、离子强度、Ca2 含量和底泥中有机质对吸附的影响 ,测定了其吸附等温线 .结果表明 ,阳离子桃红FG在底泥上的吸附行为基本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 ,提高溶液pH值、降低离子强度有利于染料在底泥上的吸附 .Ca2 离子的加入抑制了染料的吸附 ,该染料与Ca2 存在竞争吸附现象 .去除底泥中有机质后染料的吸附百分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40.
在TiO2悬浆体系,中压汞灯作用下,通过苯酚降解过程中总碳浓度变化及二氧化碳生成速度的变化规律,研究了光催化氧化与直接光解反应的不同,并着得比较了当反应条件如催化剂量,气相氧浓度以及光强度变化对两种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证明了两种反应的历程和产物各不相同,多相光催化氧化更有利于有机物分子的降解,而光解作用会引起聚合反应,同时也说明充分利用太阳能不仅是开发光催化水处理技术的重要途径,也是抑制直接光解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