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5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21篇
基础理论   3篇
污染及防治   2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采用浸渍法制备自制载体负载复合金属氧化物Cu-Co-Ox催化剂。研究了Cu-Co-Ox催化剂催化燃烧甲苯的活性。分别考察了Cu-Co-Ox负载量、Cu/Co(摩尔比)及焙烧温度对催化燃烧甲苯活性的影响,并采用X射线衍射(XRD)及扫描电镜(SEM)等表征技术,分别对复合金属氧化物Cu-Co-Ox的晶型与结晶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焙烧温度为600℃,Cu-Co-Ox负载量为5%(质量分数),Cu/Co为1∶2时,Cu-Co-Ox催化燃烧甲苯的活性最高。当反应温度为250℃,甲苯的转化率达到95%以上。XRD分析表明,Cu-Co-Ox催化剂主要活性相为CuCo2O4尖晶石。  相似文献   
42.
采用静态吸附法,研究了NH4+在阳离子交换树脂上的吸附行为,并从热力学和动力学两方面对吸附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NH4+为200~1000 mg/L时,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001×7的NH4+吸附容量大于D001、D113树脂;在实验温度下,采用Langmuir吸咐等温模式能够更好地描述NH4+在001×7树脂上的静态吸附行为,001×7树脂对NH4+的交换吸附属于单分子层吸附;常温(25℃)时,001×7树脂吸附NH4+过程的焓变(△H)大于零,说明NH4+进入树脂后与H+的交换反应为吸热反应,升温有利于反应的进行,此吸附过程的熵变(△S)也大于零,说明该离子交换过程属于熵增的过程,此吸附过程的吉布斯自由能变(△G)小于零,说明该离子交换过程能够自发进行;吸附动力学研究表明,液膜扩散是001×7树脂对NH4+吸附的限速步骤,吸附交换过程符合Lagergren准一级动力学方程;4%(质量分数)NaOH溶液较适合作为001×7树脂的再生液,经过5次再生后,001×7树脂的吸附量只下降了8.8%.  相似文献   
43.
采用共混法制备了Ti-Ce-Zr-Ox复合脱硝催化剂TiCe0.1Zr0.1O2.4,运用X射线衍射、氮气物理吸附、扫描电镜等表征手段,分别对该催化剂的晶型、表面积、孔分布及结构形貌进行了分析,同时考察了反应温度、空速、水蒸气和SO2对该催化剂NH3选择性催化还原NO的影响.结果表明,TiCe0.1Zr0.1O2.4催...  相似文献   
44.
磷酸铵镁沉淀法处理氨氮废水及沉淀剂的回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用磷酸铵镁沉淀法处理氨氮废水,在pH为8.5、反应时间为20min、n(PO4^3-):n(Mg^2+):n(NH4^+):1.2:1.1:1的最佳条件下,氨氮去除率为97.6%。采用加入足量饱和Ca(OH)2溶液的方法,可使上层清液中多余的Mg^2+与PO4^3-形成Mg(OH)2和Ca3(PO4)2沉淀,离心后再用浓硫酸溶解,可达到回用的目的,而处理后上层清液中剩余磷酸盐质量浓度低于1mg/L,达到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第二类污染物国家二级排放标准的要求。所得MgNH4PO4沉淀用加热碱溶方法回用,MgNH4PO4沉淀的回用次数小于6时,氨氮去除率在80%左右;所得MgNH4PO4沉淀用加酸溶解方法回用,氨氮去除率最高为35%。  相似文献   
45.
膜生物反应器同步硝化反硝化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设计结构合理的膜生物反应器,驯化培养硝化污泥,复配反硝化细菌,构建了具有同步硝化反硝化功能且能去除COD的膜生物反应器系统.MLVSS的增高和污泥结构的改善为同步硝化反硝化提供条件.进水氨氮浓度在50 mg/L,MLVSS为8 g/L时,最佳HRT为4~6 h,气量控制在0.5 m3/h左右,TN去除率达80%以上.系统承受负荷变化范围0~0.36 kg N/(m3·d),TN去除率均能保持80%左右,COD去除率稳定在90%.系统投加粉末活性炭的方法可以改善污泥结构,进而减轻膜污染.在试验阶段内,添加了PAC的活性污泥MLVSS的高低对膜通量的影响不大,膜通量基本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46.
简介了透明颤菌血红蛋白(VHB)的结构,特性和作用机理,并对近年来国外对VHB在假单胞菌属表达及在环境治理中的研究进行了评述,最终展望了VHB在生物修复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7.
丝光沸石去除生活污水中氨氮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实验研究了丝光沸石对生活污水中氨氮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在投加25g/L丝光沸石,吸附时间40min,pH=6.2的条件下,丝光沸石对浓度为50mg/L的氨氮模拟废水其去除率可达80%以上。Ca~(2+)、Mg~(2+)竞争阳离子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丝光沸石对氨氮的吸附。丝光沸石对氨氮的吸附符合朗格缪尔吸附等温线。同时,可用饱和氯化钠溶液对沸石进行再生,此解吸液可重复利用。将丝光沸石用于实际生活污水中氨氮的处理,其去除率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48.
膜生物反应器组合工艺处理PTA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膜生物反应器为核心的组合工艺对PTA废水进行处理,考察了组合工艺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该工艺对PTA废水有较好的处理效果,系统抗负荷冲击性强,出水水质好。在有机负荷为3.55kgCOD/m3d时,系统出水CODcr稳定在120mg/L以下,COD去除率高达95%以上。同时构建了MBR系统有机底物降解动力学模型,并对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9.
Co、Ni掺入对Pd-Rh型催化剂三效净化C_3H_8、CO、NO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堇青石质陶瓷蜂窝为第一载体,活性氧化铝和铈锆复合氧化物固溶体涂层为第二载体,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系列低Pd-Rh含量的三效催化剂及Co、Ni单或双掺入样品。主要研究了Co、Ni掺入对Pd-Rh型催化剂三效净化C3H8、CO、NO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同时掺入Co、Ni催化剂的三效净化效果优于单独掺入Co或Ni的三效净化效果,同时掺入Co、Ni时,掺入1%Co3O4和2%Ni O的催化剂净化效果最佳;350℃时,催化脱除C3H8、CO的效率分别为100%、97%,400℃时,催化脱除NO的效率为99%。  相似文献   
50.
为对比微宇宙方法和物种敏感度分布曲线法在铜离子生态危害评估中的差异,构建了包括浮游藻类、轮虫和大型溞的微宇宙系统,持续监测了铜离子浓度、物种丰度和系统理化性质的变化,推导出铜离子对微宇宙系统的63 d无显著效应浓度(63 d-NOEC);同时,将铜离子对鱼类、甲壳类、昆虫类、藻类及软体动物等对铜离子的长期毒性数据通过物种敏感度分布曲线法进行拟合,推导出对生态系统中95%物种无显著危害的作用浓度(HC5)。测试结果表明,大型溞种群在铜离子110.80μg·L-1作用下暂时消失,导致了系统中轮虫和藻类数量的增长,试验后期铜离子浓度降低,大型溞种群呈现恢复的趋势;在212.06及420.26μg·L-1铜离子作用下,藻类和轮虫的存活受到严重抑制,在试验后期也没有恢复。与物种敏感度分布曲线法推导得出的HC5值相比,通过微宇宙系统得出的NOEC值较高,这可能是微宇宙系统中铜离子生物可利用性在各相介质间的差异及种间反馈调节造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