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2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33篇
安全科学   95篇
废物处理   14篇
环保管理   21篇
综合类   146篇
基础理论   37篇
污染及防治   17篇
评价与监测   23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1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 毫秒
111.
铝铁改性淀粉复合絮凝剂对甲基紫的絮凝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模拟甲基紫染料废水为处理对象,通过测定絮凝R值、Zeta电位、脱色率与CODCr去除率,研究了自配铝铁改性淀粉复合絮凝剂(CAFS)的絮凝特性,初步探讨了其絮凝机理.结果表明,该复合絮凝剂为阳离子型高分子絮凝剂,絮凝初期作用机理趋于"吸附电中和",絮凝后期作用机理以"絮凝架桥"和"卷扫网捕"为主,絮凝性能受pH值影响显著.在pH=11.0,投加量为0.330 mg·L-1时,甲基紫处理效果最优,CODCr去除率达41.0%,色度去除率高达98.0%,其絮体形态密实、含水率低.  相似文献   
112.
姜苏  李院生  潘广文  王越 《环境化学》2012,31(2):249-253
利用一维离子色谱建立了高氯酸盐的在线富集方法,以期为建立定量检测南极雪冰中痕量高氯酸盐的离子色谱-串联质谱法奠定基础.选用高容量、强亲水性的IonPac AS20阴离子交换柱进行分离,以淋洗液自动发生器在线产生的KOH作为淋洗液,等梯度淋洗.考虑到南极雪冰样品量十分有限,选定5 mL为富集体积,对应的富集时间为10 min.高氯酸盐质量浓度在0.5—50μg.L-1范围内,方法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5),检出限(以S/N=3计)为0.05μg.L-1.将浓度为0.5μg.L-1的标准溶液连续11次富集进样,所得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4.7%.以人工配制的仅含有高氯酸盐的溶液实施了加标回收实验,回收率在85%—108%之间.  相似文献   
113.
通过激光测量微粒灭火剂释放后在受限空间内各点质量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超细微粒灭火剂在受限空间内的运动包括喷射运动和沉降扩散两个过程.前者灭火剂在驱动气流作用下在受限空间顶部、底部及墙壁处积聚,质量浓度较高.后者灭火剂微粒受重力作用发生沉降,同时在湍流气流作用下进行无规则扩散运动,在受限空间顶部质量浓度最低;在受限空间垂直方向的一半高度处,质量浓度较高且波动剧烈;在受限空间底部,当喷射结束后有一个短暂的质量浓度低谷,随着灭火剂微粒发生沉降,质量浓度逐渐升高.喷射压力及喷射质量对灭火剂的运动及质量浓度分布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压力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超细微粒灭火剂的全淹没灭火效果;喷射质量主要影响湍流驱动在初始阶段的支配地位,进而影响质量浓度大小及分布.喷射压力为1.0 MPa,喷射质量为1 000 g时全淹没灭火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4.
通过试验测量燃烧区温度的变化过程,研究了超细微粒灭火剂在单室火灾模型下与4种不同类型火焰的相互作用、灭火时间和效果。结果表明,超细微粒灭火剂具有较好的全淹没灭火能力。当1 000g超细微粒灭火剂施放后,位于微粒灭火剂流动路径上的无遮挡火焰(中央火和角落火)能够被迅速扑灭,灭火时间分别为3.9 s和7.2 s;对于火源功率较小的顶棚火,由于火羽流及热泳力的作用,微粒灭火剂能迅速扩散到顶棚,从而能在短时间内将其扑灭,灭火时间约6.3 s;对于遮挡火,其灭火时间较长,约14.3 s。微粒灭火剂浓度对灭火时间有较大影响。当微粒灭火剂的喷射质量为500 g时,虽然中央火、角落火和遮挡火均能被扑灭,但灭火时间都较喷射1 000 g灭火剂时有较长的延长,灭火时间分别为8.1 s,13.9 s和22.2 s。对于需要灭火剂微粒扩散较远距离后灭火的顶棚火,虽然灭火剂在热羽流和热泳力作用下能扩散到顶棚,但因浓度太低,同时由于其他3处火焰熄灭后,灭火室内的氧气消耗速率降低,从而使顶棚火得到足够的氧气,燃烧反应进一步加强,温度反而逐渐升高,不足以将其熄灭。  相似文献   
115.
班组安全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艰巨性和科学性,对确保企业生产安全,保护员工安全与健康,促进企业及社会和谐稳定和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做一名备受员工信赖的优秀班组长,在班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必须具备"四气"。一要有勇气。安全生产是企业之本,效益之源,和谐之魂,发展之根。班组长要有坚定不移搞好安全工作的信心和勇气,要坚持求真务实作风,把生产作业现场当作安全管理的主战场,一丝不苟地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多工种立体交叉作  相似文献   
116.
实验室中三氯甲烷废液的回收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三氯甲烷废液的回收及用于环境样品阴离子洗涤剂的测定中作为萃取液对比实验,得出回收的三氯甲烷与纯三氯甲烷实验结果一致,经检验,二者无显著性差异。回收后的三氯甲烷不仅能取得良好的实验结果,而且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17.
一次性餐盒材料中全氟辛酸和全氟辛烷磺酸沥出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对一次性餐盒材料中可沥出性全氟辛酸(PFOA)和全氟辛烷磺酸(PFPS)进行了研究.分别选取水、3%乙酸(W/W)、15%乙醇(V/V)和正己烷4种浸取液模拟餐盒材料在使用过程中可能接触到的水性、酸性、酒精类和油脂类条件.材料经4种溶液浸提后,浸取液用固相萃取净化和浓缩,目标分析物PFOA和PFOS采用内标法进行定量.研究表明,一次性餐盒材料在模拟条件下中有以PFOA为主的伞氟类化合物从材料中沥出,其中酸性环境对PFOA的浸取率最高(2296 ng·m~(-2)), 为其它3种方法的82.8倍;4种浸提条件下PFPS的沥出率都比较低,浓度仪为0.7 ng·m~(-2)-5.4 ng·m~(-2).  相似文献   
118.
藻菌生物膜胞外聚合物(EPS)与Al3+的配位作用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三维荧光光谱(3DEEM)和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FTIR)研究了藻菌生物膜EPS与Al3+的相互作用机理.3DEEM结果表明,生物膜EPS含有3个荧光峰.其中,峰A(Ex/Em=225~235 nm/300~330 nm)和峰B(Ex/Em=275~280nm/325~330 nm)荧光较强,属类蛋白峰,峰C(Ex/Em=335 nm/432~434 nm)荧光较弱,属类腐殖酸峰.峰A和峰B都能不同程度地被Al3+猝灭,它们的条件稳定常数(logK)分别为5.89和6.95.Al3+-EPS体系的峰A和峰B荧光强度明显受溶液pH值的影响.在pH为2~4之间时,荧光强度随pH的增大而增大,在4~7之间随pH的增大而减小,在7~11之间随pH增大而增大.FTIR光谱网分析表明,Al3+主要与EPS中所含的-NH-、C=O等发生强的配位作用.  相似文献   
119.
论述了文氏栅洗涤器及其配套系统在球团竖炉烟气脱硫工程应用方面的研究,介绍了双碱法在文氏栅洗涤器及其配套系统中的脱硫机理和工艺过程。同时对设备的防腐和废水、废渣的处理,系统的常规检测和自动监测都作了相应的研究。对文氏栅洗涤器的脱硫除尘效率、设备及工程投资、工业运行成本作了适当的介绍。文氏栅洗涤器具有良好的组合特性,适用的烟气量范围广,是用于炉窑烟气脱硫除尘的理想设备,具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0.
纳米TiO2催化声化学降解酸性红B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经过高温活化处理的锐钛型纳米TiO2为催化剂,考察了各种因素对酸性红B溶液超声降解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锐钛型纳米TiO2对酸性红B溶液超声降解反应具有明显的催化作用,其降解效果明显好于单纯使用超声波降解。超声频率40 kHz,输出功率50 W,催化剂用量0.5 g/L,pH=3.0,酸性红B溶液的初始浓度20 mg/L的条件下,60 min降解率即可达80%左右,120 min基本降解完全。因此,纳米锐钛型TiO2催化超声降解偶氮染料的方法切实可行,而且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