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4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107篇
安全科学   78篇
废物处理   13篇
环保管理   65篇
综合类   338篇
基础理论   69篇
污染及防治   52篇
评价与监测   38篇
社会与环境   19篇
灾害及防治   1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61.
在镇江市老城区的6个功能区(商业区、交通区、居民区、文教区、江滨公园、大市口)布设采样点,测定了街道灰尘样品中所含的7种重金属的含量,分析了街道灰尘中重金属污染的粒级效应;并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对重金属的来源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总体来说,镇江市老城区街道灰尘中的重金属污染显示出明显的粒级效应,随灰尘粒径减小,重金属含量呈明显的递增趋势;镇江市老城区街道灰尘中的重金属来源有:(1)交通污染源,特征元素为Cu、Zn、Pb;(2)生活污染源,特征物质为有机质;(3)工业污染源,特征元素为Ni、Mn、Cr;(4)自然沉降源,即与成土母质的地质背景有关的土壤颗粒的再悬浮或迁移;(5)建筑废弃物及土壤扬尘,或是由几者产生的混合污染.  相似文献   
662.
在焦作、安阳、开封、三门峡、信阳5个城市开展PM_(10)手工标准方法和自动监测法比对实验,并用相关性和相对偏差对比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12015年5个城市采集的PM_(10)手工和自动监测值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22015年5个城市采集的PM_(10)手工和自动监测值的相对偏差为-19.1%~9.68%;负偏差数据占总数据量的75%。3PM_(10)手工和自动监测值|RD|平均值在中浓度下最小,高浓度下最大,低浓度介于二者之间,说明在高浓度和低浓度时PM_(10)的监测数据质量尤其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663.
基于GIS技术和线性结构模型的漓江流域水污染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漓江流域布设4个采样点,采集2014年全年水质数据,并作主成分分析,选取生活污水因子、农业径流因子、工业污水因子为污染因子输入线性结构模型中进行关系分析。结果显示,生活污水因子、农业径流因子、工业污水因子与水质污染因数的关系分别为0.49、0.37、0.13,说明漓江流域水污染主要由生活污水引起,其次是农业污水。把漓江流域7个县区的人口密度、农业比例、工业比例分布归一化,代入水质因数,获得水质评价指数。采用GIS对漓江流域人口密度和企业密度的空间分布和聚类关系进行分析,发现漓江流域人口分布、企业分布与水质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64.
在3.2MW卧式炉中对污泥水煤浆和大同烟煤水煤浆进行对比燃烧试验,研究了煤浆的着火、温度场及燃烧效率等特性,并考察了污泥水煤浆工业应用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掺混10%污泥的水煤浆着火容易,炉膛主燃烧区域火焰温度可达到1200~1300℃;污泥水煤浆燃烧时炉膛火焰分布均匀,火焰充满度较好;水分析出使颗粒表面分布大量气孔,有...  相似文献   
665.
不同粒径高浓度粉末活性炭组合UF膜工艺特征和过滤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一体式高浓度粉末活性炭-超滤(HCPAC-UF)组合工艺,处理高氨氮微污染水源水。选取3种不同粒径(50、3和0.2 μm)的粉末活性炭考察PAC粒径变化对组合工艺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PAC粒径改变分别对UV254表征的腐殖质类有机物和DOC表征的溶解性有机物的去除影响较小;PAC粒径显著影响系统中的微生物的生长环境,PAC粒径越小,系统中微生物的生长受抑制越明显,同时,PAC的粒径越小对减缓HCPAC-UF工艺的膜污染越显著。研究结果对于优化HCPAC-UF工艺参数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66.
采用高效垂直流人工湿地+多级生态塘组合工艺对污水厂尾水进行深度处理。研究发现,组合工艺进水流量为900 m3·d-1时为最优工况;在最优运行工况下组合工艺对污水处理厂尾水有显著的净化效果,对COD、NH3-N、TN和TP的去除效果可高达59.22%、81.06%、93.11%和55.81%,出水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Ⅳ类标准;生态塘能强化NH3-N和TN去除效果,可进一步除磷,降低富营养化风险;运行一年至少减少COD排放量9.85 t·a-1,NH3-N排放量1.73 t·a-1,TN排放量4.96 t·a-1,TP排放量0.16 t·a-1,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67.
为探究生物炭钝化砷长期效果,运用实验室模拟老化和稳定同位素技术,对饱和吸附砷 (As) 的13C标记生物炭分别进行60 d冻融老化和自然老化实验,通过老化前后生物炭材料、碳总量、碳形态、TCLP提取态As (TCLP-As) 、As形态变化,评估生物炭材料老化对钝化砷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老化作用未明显改变As的价态 (As3+,As5+) ,但降低了生物炭对As的钝化效果,TCLP-As由老化前的46%分别增加至60% (冻融老化) 和63.6% (自然老化) 。这主要归因于老化作用促进生物炭中部分不稳定碳转化为溶解性有机碳 (DOC) ,而DOC具有较强迁移性,其丰富的含氧官能团可以与As络合,形成DOC-As团聚体而发生共迁移;此外,老化后生物炭Zeta负电位、PO43−数量的增加,灰分质量分数、pH的降低,导致生物炭与As间静电斥力增强,离子交换、沉淀作用减弱,促进了As的解吸释放,故生物炭对As的钝化效果降低。对比2种老化,自然老化后,生物炭与As之间静电斥力、As与PO43−竞争生物炭表面吸附点位更强,沉淀作用减弱更为明显;而冻融老化后生物炭比表面积相对较大,可提供更多吸附点位,故自然老化后生物炭钝化As稳定性低于冻融老化。本研究结果可为生物炭钝化砷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68.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点地区。准确评估其气候变化趋势对于该区域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在揭示1971-2015年气候变化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区域2006-2050年气候变化趋势。为此,本文综合观测和模拟数据分析了区域1971-2015年的历史气候变化以及2006-2050年的未来气候变化。研究发现:1971-2015年,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气候变化呈暖干化趋势,年均气温的增长速率为0.39℃/10 a,年降水量的变化速率为-4.60 mm/10 a。2006-2050年,区域气候变化将呈暖湿化趋势,区域总体年均气温的增长速率为0.20~0.50℃/10 a,年降水量的变化速率为1.49~15.59 mm/10 a。同时,如果不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区域气候系统的不稳定性将加剧。2006-2050年,随着温室气体排放浓度的不断增加,区域增温速率从0.25℃/10 a增长至0.48℃/10 a,降水变化速率从3.97 mm/10 a增长至14.58 mm/10 a。因此,需要高度重视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气候变化的减缓和适应问题,以促进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69.
关于对环境监测人才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工作日益重视,环境监测作为环境管理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基础,其地位逐渐凸显。人才是事业的根本,环境监测事业发展是否顺利取决于5万多名的监测人才队伍如何建设。通过探究环境监测人才队伍发展历程及现状,剖析环境监测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对环境监测人才队伍健康全面发展提出建议,力求为环境监测更好地服务于环境管理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670.
为了研究镇江合流制管网受纳水体污染状况,对古运河市区段5个主要断面进行监测,在水环境评价预测的基础上,利用单因子评价法,以对水体环境质量影响较大的CODCr、BOD5、TP、NH3-N作为评价因子,以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为依据,研究受纳水体污染程度,对地表水环境质量予以分级。结果显示,镇江市古运河监测断面在平水期、丰水期和枯水期水体均为V类,主要污染物为CODCr、BOD5、TP和NH3-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