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2篇
综合类   23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2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21.
两株高效好氧反硝化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脱氮效率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水稻土和活性污泥中分离到两株可以在好氧条件下进行反硝化作用的细菌ZW23和ZW27.通过对这两株细菌的形态观察和生理生化特征,以及16S rDNA序列测定认为菌株ZW23和ZW27分别是假单胞菌属类产碱杆菌(Pseudomonas pseudoalcaligenes)和假单胞菌属门多萨菌(Pseudomonas mendocina).好氧培养条件下,在初始氮源约为280.00mg·L-1的反应体系中,两株细菌在12h内均引起体系中总氮显著下降,削减率分别达66.43%和65.54%,其余总氮几乎全部转化为内源氮.脱氮速率分别达到约21.72mg·L-1·h-1和22.31 mg·L-1·h-1,比现已分离出的兼性好氧反硝化细菌的脱氮速率要快得多.反应过程中没有检测到亚硝态氮和氨态氮的积累.菌株ZW23和ZW27是两株典型的高效兼性好氧反硝化细菌,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2.
制革污泥中铬的生物脱除及其对污泥的调理作用   总被引:33,自引:8,他引:25  
构建了一个以70L生物淋滤反应器为主体的制革污泥生物除铬的工艺.实际运行结果表明,采用特异的硫杆菌TS6,反应6d,制革污泥中Cr溶出率可达到87 4%.随后进行的污泥沉降与离心脱水试验表明,生物淋滤具有显著的污泥调理功效,显著提高污泥沉降与机械脱水性能.生物淋滤处理的污泥,经12h的静置沉降,污泥体积可减少57 2%,并且无需添加任何絮凝剂,即可取得良好的机械脱水效果.生物淋滤处理导致的污泥体系pH的下降与Fe3 浓度的上升可能是污泥沉降与脱水性能得以改善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3.
氧化硫硫杆菌TS6的生长条件及其对重金属耐受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纯培养的方法研究了温度和介质起始pH以及重金属对嗜酸性氧化硫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thiooxidans TS6)菌株生长与活性的影响.研究表明,菌株TS6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8℃,最适起始生长pH范围为2.0~6.0.在上述条件下,TS6旺盛生长,表现出氧化硫能力最强.通过检测TS6对几种重金属(Cr3 、Cu2 、Zn2 、Ni2 )的耐受性,结果发现TS6对上述重金属均有较强的耐受性,至少可耐受Cr3 、Cu2 、Zn2 、Ni2 的浓度分别达1500、400、1000和250mg·L-1.在相同的浓度下,不同重金属对TS6生长产酸作用的影响由小到大依次为Cr3 、Zn2 、Cu2 、Ni2 .随着TS6菌株驯化时间的延长,它们对重金属的耐受性可望得到进一步的增强,完全满足对各种污水污泥进行生物淋滤处理的条件.  相似文献   
24.
研究了添加花生秸秆炭和稻草炭对2种可变电荷土壤的pH和吸附Pb(Ⅱ)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生物质炭使土壤pH提高了1.04~3.00个单位,且土壤pH增加幅度随生物质炭制备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等温吸附实验的结果表明,添加生物质炭增加了Pb(Ⅱ)在可变电荷土壤表面的吸附量,当Pb(Ⅱ)初始浓度为2 mmol.L-1时,Pb(Ⅱ)的吸附量提高了12.6%~57.6%.土壤对Pb(Ⅱ)的吸附量随体系pH升高而增加.Freundlich方程和Langmuir方程可以很好地拟合添加生物质炭后2种土壤对Pb(Ⅱ)的吸附等温线,且Freundlich方程拟合效果更好,r值均在0.94以上.从Freundlich和Langmuir方程中表征吸附容量的k和Qm结果可以看出,花生秸秆炭促进Pb(Ⅱ)吸附的效果优于稻草炭,400℃下制备的生物质炭促进2种土壤吸附Pb(Ⅱ)的效果优于300℃和500℃下制备的生物质炭.解吸实验结果表明,添加秸秆炭处理土壤表面吸附Pb(Ⅱ)的解吸量高于对照处理,但解吸量远低于吸附量,说明生物质促进土壤吸附Pb(Ⅱ)的机制涉及静电吸附和非静电吸附.  相似文献   
25.
非饱和土流变试验是在饱和土流变试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试验方法,试验仪器是在饱和土三轴流变仪的基础上改装的。由于目前没有公认的关于非饱和土流变试验理论规程可参考,因此根据试验经验给出了几点在试验过程要遵守的试验步骤以及一些可能遇到的问题,同时也给出了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法。并且通过试验发现非饱和土流变的一点规律,得出了一些结论。  相似文献   
26.
利用复合嗜酸性硫杆菌(氧化硫硫杆菌和氧化亚铁硫杆菌)在不同接种量下(5%,10%,20%)对城市污泥进行生物沥浸,探讨了沥浸过程中不同重金属的浸出效果及其与pH值和氧化还原电位(ORP)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浸出污泥中的重金属,生物沥浸处理10d后.污泥中Cu、Zn和Ni的浸出率可分别达到98%、99%和90%,硫杆菌接种量越大,沥浸反应速率越快,20%接种处理10%接种处理5%接种处理未接种处理.污泥生物沥浸过程中pH的下降和ORP的上升,是促进污泥重金属溶出的主要驱动力,但其中Cu的浸出同时受pH下降和ORP上升的双重影响,而zn和Ni的浸出则主要受pH影响.污泥中Cu、Zn和Ni开始大幅度浸出的pH阈值大约为4、5和5左右.研究还发现,生物沥浸处理虽可使污泥中有机质、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有所下降,但并不影响其农业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27.
陈海平  周立祥  王世梅  梁剑茹 《环境科学》2009,30(11):3364-3370
城市污泥通常含有大量有机质但也存在数量不等有害金属,在不影响污泥有益成分的基础上,去除和回收污泥中金属,既使污泥无害化又产生经济效益,意义重大.针对苏州某工业园区污泥重金属含量较高,研究利用生物沥浸-溶剂萃取-电积技术回收城市污泥中重金属Cu的工艺,并探讨了采用5-壬基水杨醛肟萃取剂M5640从城市污泥生物沥浸液中萃取分离Cu和Fe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经过生物沥浸处理72 h后,城市污泥中重金属Cu溶出率高达90%.当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剂体积分数为2%,相比(有机相与水相体积比,以O/A表示)为1/3,沥浸液pH为2.0时,沥浸液中Cu的一级萃取率达到95%以上,而Fe的共萃率低于10%;反萃取试验结果表明,在反萃取相比为2/1的条件下用1.5 mol/L硫酸溶液进行反萃取,Cu的一级反萃取率达到80.07%;反萃取后的富集Cu溶液作为电解液,在槽电压为2.1 V、电解温度为55℃条件下电积6 h,Cu回收率达到90%以上.在整个工艺中萃余液和反萃液均可循环利用无废液排放,对含Cu高的污泥,利用生物沥浸-溶剂萃取-电积技术回收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8.
利用嗜酸性硫杆菌去除制革污泥中铬的研究   总被引:55,自引:15,他引:40  
本研究采用嗜酸性硫杆菌(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Thiobacillus thiooxidans)并添加S粉为能源物的生物淋滤技术应用于制革污泥中铬的去除(溶出).序批式试验结果表明,淋滤处理8d,Cr的溶出率可高达100%(污泥中铬的原始浓度为14519mg/kg).在能源物各种投加比例中,以4g/L的投加比例较好.研究表明,生物淋滤法去除制革污泥中铬主要是通过嗜酸性硫杆菌的新陈代谢使介质酸化而实现的.生物淋滤作用导致介质pH下降到2.0,是使制革污泥中铬大量溶出的一个临界点,在pH低于这个临界点时,污泥中铬去除率才可迅速达到80%~100%.这为重金属含量高的废弃物处理展示了一条全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9.
污泥回流分离工艺(RSSP)除磷脱氮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脱氮除磷工艺——回流污泥分离工艺(return sludge separate process),及其运行情况。该工艺在传统的厌氧缺氧好氧(A2/O)的模式下,针对硝酸盐对厌氧释磷的抑制问题进行改进,提出回流污泥的气浮浓缩分离方案,以提高系统的脱氮除磷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进水COD为250~400 mg/L,NH+4-N为30~45 mg/L,PO3-4-P为8~10 mg/L左右时,该工艺对NH+4-N和PO3-4-P的去除率分别可达79.3%和95%。该系统与A2/O的平行比较数据表明,该系统能够提高氮磷综合处理效率,解决A2/O处理工艺中存在无效释磷和硝酸根抑制问题。  相似文献   
30.
南京城市污泥发酵苏云金杆菌培养基成分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南京江心州污水处理厂污泥作为原料发酵生产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ringiensis)的可行性,并与常规的工业发酵黄豆粉培养基发酵B.thringiensis做比较,结果表明,以固形物含量3%的污泥为基质发酵B.thringiensis,其菌体数及芽孢数只有108个/mL,而工业发酵黄豆粉培养基发酵B.thringiensis菌体数及芽孢数为109个/mL。优化污泥发酵生产苏云金杆菌培养基成分,将污泥与不同量的黄豆粉复配作基质发酵B.thringiensis,结果发现,在污泥中添加15 g/L黄豆粉可基本满足工业发酵生产的需要,发酵72 h获得的B.thringiensis细胞总数及芽孢数均在109个/mL以上。以黄粉虫作试虫的生物毒性实验表明,复配后的基质与工业发酵黄豆粉培养基生产的B.thringiensis孢晶混合液的毒性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