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28篇
安全科学   4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123篇
基础理论   18篇
污染及防治   50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7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过氧化钙预处理对活性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白润英  陈湛  张伟军  王东升 《环境科学》2017,38(3):1151-1158
本研究采用过氧化钙对活性污泥进行预处理,深入分析了调理过程中污泥过滤脱水性能、絮体结构以及反应动力学的变化特性,探讨了亚铁离子协同过氧化钙处理对污泥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CaO_2处理后,污泥的过滤脱水性能先改善后恶化,当投加量(以TSS计)为20 mg·g~(-1)时,污泥的过滤脱水效果达到最佳.同时,污泥絮体结构变得疏松破碎,其上清液有机物浓度出现了明显的上升,污泥得到了有效裂解.污泥溶解反应过程遵循零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反应速率常数为15.2mg·L~(-1)·h~(-1).此外,亚铁离子和CaO_2协同处理可以进一步强化污泥中大分子有机物的裂解释放,同时,反应过程中形成铁离子的絮凝作用可以实现污泥絮体结构的重建,从而改善污泥过滤脱水性能.该研究成果为CaO_2及其联用处理技术在污泥处理过程中的应用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2.
采用批量实验法,对2种不同晶体结构铝氧化物(γ-Al(OH)3和α-Al2O3)表面上磷酸根的吸附进行了比较研究.吸附等温线实验在pH=4和pH=6的KNO3溶液(0.0l mol·L-1)中进行,并使用Langmuir等温方程进行定量描述.由吸附等温线可以发现,α-Al2O3表现出更大的吸附容量和吸附密度.且在pH 3.5~4.0范围内,表面对磷酸根的吸附达到最大值.为了更好的理解表面性质对磷酸根吸附的影响,使用X射线衍射、N2吸附比表面积分析、电镜观察和表面酸碱滴定技术对表面结构和性质进行了表征.结合表面信息和吸附结果可以发现,单位质量吸附剂上的吸附量大小与比表面积有关,而吸附密度与铝氧化合物表面对磷酸根的吸附反应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73.
分形理论及其研究方法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在概括性介绍分形理论的基础上 ,对分形理论在混凝技术领域中的应用及其基本研究方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综述  相似文献   
174.
三类氧化硅的形态分布及其转化特性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王东升  汤鸿霄 《环境化学》1997,16(6):515-522
本文对以硅酸钠与工业水玻璃为原料酸化制备三类氧化硅(Silica A,B,C)作了较为详细的探讨。应用逐时络合比色与光子相关光谱(PCS)等形态表征方法,对制备过程中的诸多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0.02—0.4mol·1~(-1)范围内浓度对形态分布无甚影响,而滴定速率与熟化时间对形态分布有较大影响。所得Silica A,B,C样品中其主要形态所对应的分别是Si_a,Si_b,与小颗粒态Si_c,大颗粒态Si_c。  相似文献   
175.
IPF混凝过程的定量计算模式(I):PCNM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处理过程IPF的混凝作用机理研究逐渐向半定量乃至定量化发展 .以典型IPF 颗粒物 水溶液体系的相互作用为例 ,对PCNM模式的应用从混凝剂的形态分布、投药量、pH以及其它影响因素加以研究讨论 .结果表明 ,经适当改进的PCNM能够较好地预测聚合铝的混凝特征 ,实验结果与模式预测值基本吻合 .对PCNM模式中存在的若干问题亦进行了详细讨论  相似文献   
176.
聚铁硅型复合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的混凝性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常规烧杯搅拌试验方法对聚铁硅型复合混凝剂的混凝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结果表明 ,所研究聚合铁硅型复合混凝剂的混凝性能随氧化硅的种类与Si/Fe比的不同而有显明的差异 ,而碱化度的影响较为有限 .三类氧化硅中Silica(A)与Silica(B)的特性比较类似 ,显著地降低了混凝剂的电中和能力 ,仅仅在较高投药量时带来混凝效果一定的改善 .Silica(C)的引入对电中和能力的影响不大 ,但显著地提高了混凝效能 ,归因于其高效的架桥作用  相似文献   
177.
混凝研究的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来得到长足的发展,很大的原因在于现代检测技术与手段的大力运用,激光光散射为其中得力的方法之一。本文对其基本操作原理作了简要介绍,并对测定过程中存在的若干问题作了探讨。然后就其在混凝领域中诸层次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了若干概括。本文试图阐明其应用于混凝领域的研究所具有的巨大潜力及困难与局限所在,以期将来更大的进展  相似文献   
178.
合成了表面负载金属钯的聚丙烯醛异烟酰腙树脂后,通过Q67发光菌的毒性暴露实验研究了该树脂材料对直接大红、直接天蓝和桃红等3种水溶性偶氮染料的催化降解效果及其在降解过程中对发光菌的生物毒性变化情况,并对降解结果进行了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载钯树脂对直接大红、直接天蓝和桃红等偶氮染料具有良好的吸附...  相似文献   
179.
选择不同药剂对给水污泥进行化学调理,通过小试污泥比阻(SRF)初步确定出适宜于高压隔膜压滤过程的污泥调理方案,同时利用中试进行验证。旨在保证污泥高效脱水基础上实现脱滤液回用,以期为自来水厂污泥脱水工艺的选择提供建议。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氯化铁和PAC分别与石灰复配投加不仅可以将污泥含水率降至60%以下,同时能够控制脱水后污泥的绝干量。对于所有中试试验,脱水过程中的脱滤液浊度在绝大部分时间内小于0.2 NTU,能够达到回用要求。  相似文献   
180.
在详细表征活性炭(AC)、草木灰(PA)和沉积物(S)表面性质及化学组成的基础上,研究他们对农药西维因的吸附等温线及吸附和解吸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化学组成类似,孔隙结构不同的碳吸附剂所遵循的吸附机理不同.介孔分布较多的AC吸附机理复杂,介孔分布较少的PA以线性分配作用为主,AC对西维因的吸附量远大于PA,表面积标化饱和吸附量显示,表面积是影响吸附量的关键因素.AC对西维因的解吸量远小于吸附量,与PA的解吸量相当,PA的解吸量与吸附量相近,且解吸动力学数据均能用准一级动力学方程拟合,说明以分配作用黏附于碳吸附剂上的西维因可能又以分配的形式解吸.沉积物(S)中掺混AC和PA后,对西维因的吸附量增加,解吸量降低,证明AC和PA均具有应用于污染沉积物治理的潜力,但复杂的沉积物体系使得吸附并非简单的叠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