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3篇
废物处理   1篇
综合类   5篇
基础理论   10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分散元素在自然界含量很低,以分散状态存在,很少形成独立矿物和独立矿床,因此对矿床中伴生分散元素研究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次工作通过解剖康滇地轴东缘典型铅锌矿床——四川天宝山、四川大梁子和云南会泽,利用常规显微镜观察、电子探针分析和等离子质谱分析手段,分析研究了矿床中矿物和矿石中的分散元素镉锗镓赋存状态和富集规律,总结了分散元素镉锗镓的空间分布规律:由西向东,即自天宝山到大梁子到会泽,分散元素镉锗镓的含量有富镉-富镉镓-富锗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2.
芒苞草(Achanthoclamys bracteata P.C.Kao)是分布于横断山区局部狭小区域的一种单型科植物,在指示植物系统进化和地理环境变迁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对四川省道孚县鲜水河流域的两个芒苞草分布地点(麦粒山和亚卓山)进行了群落学特征和土壤学研究.芒苞草生境群落类型为温性干旱河谷灌丛和草地,上接亚高山云冷杉针叶林.麦粒山芒苞草生境为毛莲蒿-矮嵩草-芒苞草群落;而亚卓山灌丛草地类型为川滇蔷薇-毛莲蒿-西南野古草-芒苞草群落,亚卓山草地则以西南野古草、直芒草、金发藓等为优势种.物种多样性指数以灌丛最高,亚卓山草地物种多样性在中海拔处出现极小值,海拔越高,芒苞草单株重量越轻,中海拔位置处的地上地下生物量比值(2.06±0.17)最大.土壤元素含量以铝和铁最丰富,而磷和钾的含量分别为(8 873.5±1463.3)mg kg-1和(431.1±180.4)mg kg-1,比该区域的平均值低.芒苞草多生长在有岩石出露的地方,在道孚县的分布区域局限在鲜水河河谷地带.芒苞草强烈的生境选择作用以及河谷地带强度较大的人为活动,是威胁芒苞草生存的主要因素.图5表3参24  相似文献   
13.
浅层地热能分布广泛,资源储量巨大,但由于受岩性、埋深、气候和人类需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地制宜地对其进行开发利用异常复杂。根据浅层地热能点状调查数据,结合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需求,构建了区域浅层地热能的多源信息系统。该多源信息系统采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以用户较多的Windows主流操作系统作为系统运行平台,数据库选择性能优越、稳定可靠的Microsoft SQL Server 2008作为后端数据库,GIS平台采用地矿行业使用的MapGIS平台,前端数据录入系统采用快速开发工具Delphi作为主流开发工具,数据管理和分析应用系统则采用Visual C++6.0开发,并应用Delphi组件技术和ActiveX控件技术实现软件系统的开发,最终可实现对浅层地热能调查数据的点状采集和管理,区域上自动生成所需的各种成果图件,对研究区地热能资源适宜性进行评价分区。该多源信息系统的构建能够为区域浅层地热能调查的多源数据搭建面向对象的综合管理平台,并能快速、有效地完成浅层地热能资源适宜性评价分区。  相似文献   
14.
小气候自记图图像数据采集的数字化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digital image processing,DIP)和算法获取小气候自记图图纸上数据的方法,解决了此类图纸中弧形时间轴变成直角坐标轴的问题,并且提高了数据的获取量,基本方法是利用图象软件Imagetool中的“Point”功能获取小气候自记图图象上的记录曲线上点的像素值,然后通过我们给出的算法转换成相应的数据资料,步骤包括:自记图纸扫描、自记图纸的图像纠偏、事件数字化、时间轴的标准化、温湿度的计算、现场时间的计算、时间和数字化图形一致性生成。同时通过实例比较和分析说明了手工与DIP方法在数据取样密度和表现性能差异上的来源。图4参4。  相似文献   
15.
潜流人工湿地堵塞程度的原位测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人工湿地因其生态友好、运行费用低廉、处理效果好而被广泛运用于污水处理中,然而潜流人工湿地在运行过程中会发生填料堵塞,导致其利用率下降、寿命缩短,但目前还缺乏简单有效的原位测定人工湿地堵塞程度的方法和仪器.为了客观地评价湿地的堵塞程度,以渗透系数法为测定原理构建了人工湿地堵塞程度原位测定法,结合压力探测和数据处理模块开发了人工湿地堵塞程度原位测定仪,并进行了实验室试验和原位测量以检验方法和仪器的可行性.实验室试验中测量了利用砂土和砾石模拟的不同程度的堵塞.结果表明:当填料砂土与砾石的质量比为2:1、4:1、8:1时,堵塞系数分别为0.69、0.84、0.91 km/d,测得的堵塞系数和填料比例显著相关,能够准确地反映堵塞程度.原位测量选择运行了1~5 a的4个潜流人工湿地(A、B、C、D湿地)进行,运行一段时间后,潜流人工湿地入口处、湿地管道破损处和使用时间较长的湿地堵塞系数较高,最高达0.998 km/d,而运行情况良好的D湿地堵塞系数在0.5 km/d以下.研究显示,原位测定结果能很好地反映湿地的堵塞情况.   相似文献   
16.
地质灾害的发生是由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气象条件和人类工程活动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依靠知识与监测无法完全认识其复杂的演变机制,是一种典型的"灰色系统"。基于灰色理论的模型在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地质灾害的复杂性,这种以模型为核心的评价方法难以抽象或概化出模型所需的条件,因此出现了评价方与评价对象之间的"不兼容"现象。传统的方法是利用人为的主观判断来获取评价模型所需的条件,不可避免地带来评价的随意性与主观性。通过引入信息熵理论,对传统的灰色模型进行修正,建立了基于信息熵的灰色模型,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以四川青川县为例,对该模型的正确性进行了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碳排放权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我国草地是个巨大的碳库,但大部分草地并未得到合理利用,未能充分发挥其固碳潜力.因此,探讨合理的草地利用管理方式以提高其碳汇功能,是为我国争取更多碳排放权的有效途径.以重庆云阳岐山草场为研究对象,进行野外刈割梯度试验(留茬高度6 cm、9 cm、12cm),探讨刈割对草地补偿生长的影响.基于一个生长季的研究发现:(1)在轻度和重度刈割处理下,群落地上部分实现了超补偿(P0.01),而在中度刈割处理下实现了等补偿(P0.05).(2)不同功能群物种对刈割的响应差异很大.轻度、中度和重度刈割处理下,禾草类的地上生物量(AB)分别提高了20%、18%和27%,地上部分碳储量(AC)分别提高了21%、19%和25%,普遍实现了超补偿(P0.01),这主要与其优势物种鸭茅和黑麦草的超补偿有关;杂类草的AB分别提高了72%、45%和22%,AC分别提高了71%、46%和22%,也普遍实现了超补偿(P0.01);而菊科的AB分别降低了61%、69%和51%,AC分别降低了61%、70%和51%,普遍实现了不足补偿(P0.01);轻度和中度刈割使豆科AB分别提高了22%和22%,AC分别提高了20%和23%,都实现了超补偿(P0.01).(3)轻度、中度和重度刈割导致群落根系生物量(RB)下降了9%、10%和19%,根系碳储量(RC)下降了13%、11%和20%,发生不足补偿(P0.01),这主要与在刈割处理下鸭茅和牛尾蒿RB和RC的减少有关.(4)刈割对群落地上部分和根系的总碳储量影响不显著(P0.05),但对优势物种总生物量(TB)和总碳储量(TC)的影响差异很大.在轻度、中度和重度刈割下,黑麦草的TB分别增加了24%、28%和82%,TC分别增加了22%、32%和93%,实现了超补偿(P0.01),而菊科优势物种牛尾蒿的TB却分别减少了83%、83%和78%,TC分别减少了83%、84%和78%,普遍了不足补偿(P0.01).(5)刈割对生态系统碳交换过程(NEE,GEP,ER)的影响较小,表明短期内刈割对草地的固碳无影响.本文研究结果表明,短期内轻度刈割能促进草地产量的提高,但对草地的固碳能力无影响;而在刈割管理下,适当补播黑麦草有利于提高我国南方草地的固碳潜力.  相似文献   
18.
区域地质灾害评价有效性周期是指评价可靠性的持续时间,它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地质灾害背景条件的复杂性、研究区的范围或规模、突发性自然事件以及人类工程活动等。通过分析这些因素对区域地质灾害评价的有效性周期的影响模式,提出了确定区域地质灾害评价有效性周期的基本方法。通过对汶川地震前后的青川县滑坡危险性区划进行比较,对北京市2001年、2009年的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了确定区域地质灾害评价有效性周期的必要性,同时验证了确定有效性周期的方法的适宜性。  相似文献   
19.
污泥与煤在循环流化床混烧过程中的汞排放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密相床截面积为0.23m×0.23m、高度为7 00m的循环流化床燃烧试验装置上进行了含汞污泥与煤的混烧试验.测试并分析讨论了污泥与煤混烧过程中汞的分布,探讨了Ca/S摩尔比、脱硫剂种类、过量空气系数等运行参数以及烟气成分对汞在烟气、飞灰和炉渣中形态分布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大部分汞进入烟气,且元素汞是混烧烟气中的主要存在形态.钙基脱硫剂对烟气中氧化态汞有较强的吸附脱除作用,CaO对汞的脱除效果要好于CaCO3.随着烟气中SO2、NOx浓度的增大,烟气中二价汞所占份额呈上升趋势.过量空气系数对烟气和灰渣中汞的浓度和形态分布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与恒温进样气相色谱法相比,程序升温进样具有适用范围广、分析速度快、分离度高等优点。应用程序升温进样气相色谱法,建立了以正己烷为溶剂,C5-C44正构烃混合物为沸点定性校准物质,柴油-润滑油(体积比为1∶1)混合物为定量标准物质,可对污染土壤中C10-C40可萃取性石油烃同时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该方法还可以快速直观地确定出各石油烃组分在土壤中所占的比例。对不同进样方式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在使用分流/不分流进样口的不分流模式对馏分油进行检测时,存在分流歧视现象,定量结果偏差最高可达28.6%;而使用程序升温进样口的程序升温不分流模式,不存在分流歧视现象,在测定所含组分沸程较宽、浓度差别较大的馏分油以及污染土壤时,都具有较高的精密度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