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9篇
安全科学   20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37篇
综合类   92篇
基础理论   19篇
污染及防治   13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1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21.
循环水泵冷却水管发生严重腐蚀失效。通过ICP对管材进行成分分析,确定材料并无成分缺陷。再通过对腐蚀产物进行能谱分析和XRD扫描,发现Cl-可能是引起腐蚀失效的重要原因,而Cl-很有可能来自冷却水。因此建议改善冷却水质并改用耐Cl-腐蚀的材料制作冷却水管。  相似文献   
122.
基于模糊信息熵的流域水污染系统建模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水污染局部得到了改善,但呈现流域污染蔓延的趋势。运用系统控制论构建流域水污染控制系统,突破了传统的"就水论水、见污治污"的还原论水污染控制方法,综合考虑总体控制战略决策(S)反馈系统以及社会发展布局(L)、经济发展模式(E)、居民生活方式(C)和治理工程措施(T)控制系统等多种控制措施及因素,通过输出量与参考给定输入的比较,采用模糊信息熵方法进行了定量分析方法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3.
利用区间数表示饮用水源地水环境中污染物浓度的不确定性,构建了基于区间数的饮用水源地水质导致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同时,建立模糊化的风险评价标准体系,将风险评价标准分为低、低-中、中、中-高、高和极高6个风险等级,并运用综合评判法得出健康风险评价的等级。选取饮用水源地水环境中多种污染物为评价因子,将基于区间数和模糊理论的饮用水源地水环境健康风险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应用于9个城市饮用水源地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中。评价结果表明:重庆、广州、乌鲁木齐等3个城市水源地的水环境健康风险水平较高;儿童和青少年的个人年风险明显高于成人的个人年风险。  相似文献   
124.
采用发光细菌法测定中药板蓝根废水的生物毒性,通过试验考察温度、暴露时间和pH值等对细菌相对发光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中性条件下,当温度为20℃时相对发光度最大,当温度为15℃和25℃时相对发光度较稳定,不易受环境因素影响;当暴露时间为15 min时,相对发光度较低,20 min时相对发光度不稳定,30 min~35 min时,相对发光度达到峰值并保持稳定。中药板蓝根废水生物毒性的适宜测定条件为pH值6~7.5,温度25℃,暴露时间30 min,快速测定时可调整为15 min。  相似文献   
125.
介绍了溧阳地区强震动台站分布情况,对其近年来获得的强震动记录进行初步分析,采用水平竖向谱比法研究其中3个台站的场地特征。利用卓越周期划界法对台站场地进行了初步的类别划分。结合典型台站场地的钻孔资料计算卓越周期和划分场地类别,并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强震动记录的HVSR曲线的卓越周期和谱型能够较好的体现台站的场地特征,且HVSR法能突出不同场地的地震反应特征。  相似文献   
126.
水中痕量铅的测定对环境水质监测和卫生评价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准确地测定水中痕量铅,通常需要对水样进行预富集处理。目前报道的富集方法很多,最常见的为有机溶剂萃取法、共沉淀分离法和离子交换树脂分离法等。 最近,国外有人利用MnO_2能吸附溶液中各种阳离子的特性,提出用MnO_2富集水中  相似文献   
127.
为探究组合启动模式实现厌氧氨氧化反应器高效启动和稳定运行的可行性,分别采用接种短程硝化污泥结合提高进水基质(A)和接种厌氧氨氧化污泥结合缩短水力停留时间(B)2种组合方式启动改良型UASB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对反应器启动效果进行研究,并通过改变进水基质比和低温冲击探究启动成功后的反应器性能。结果表明:A反应器启动成功时的总氮去除负荷(NRR)为0.520 kg·(m~3·d)~(-1)、亚硝化单胞菌Nitrosomonas相对丰度大幅下降、主要厌氧氨氧化菌属由Candidatus Kuenenia转化为Candidatus Brocadia;而B反应器NRR达到1.950 kg·(m~3·d)~(-1)、Candidatus Kuenenia始终为优势菌属。随着进水基质比的提高,B反应器的NRR和上升幅度始终高于A反应器,具有更强的抗负荷能力。当温度由35℃下降至15℃时,A和B反应器污泥对基质的降解速率分别下降92.94%和81.38%;温度恢复至35℃后,A反应器污泥降解速率的回升率大于B反应器污泥。因此,接种厌氧氨氧化污泥和缩短水力停留时间的组合方式更有利于改良型UASB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的高效启动和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28.
初步探究了敌草隆在臭氧氧化下生成毒性更强的消毒副产物亚硝基二甲胺(NDMA)的可能性及机理。结果表明,臭氧氧化降解敌草隆过程中的NDMA生成问题不容忽视,NDMA生成量随敌草隆初始浓度增加而升高,并且随反应时间的延长迅速升高。中性(pH=7.5)条件下敌草隆降解速率虽然略慢,但反应15.0min仍能达到较高的敌草隆去除率,同时可以抑制NDMA的大量生成。自由基清除剂叔丁醇共存可以显著降低NDMA的生成。NDMA生成途径为:敌草隆被臭氧氧化成中间产物二甲胺后,二甲胺在臭氧和·OH共同作用下生成NDMA。  相似文献   
129.
130.
为了有效预防、控制和减少建筑火灾事故的发生,采用模糊理论和证据推理理论耦合的方法,从火灾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性出发,对建筑火灾风险进行二维度量的综合评估研究,构造出Fuzzy-DS模型。以某建筑为实例,对其使用该模型进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该建筑火灾风险的效用值为0.298 4,对应风险水平为"中",并运用敏感性分析验证了模型的鲁棒性,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