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31篇
安全科学   55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36篇
综合类   166篇
基础理论   15篇
污染及防治   12篇
评价与监测   14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1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目的 获得民用飞机客舱个人通风喷嘴的最佳布置方案.方法 针对下拉式行李箱的客舱布局,建立单排客舱个人通风的k-ε模型,使用ICEM CFD进行网格划分.梳理并分析国内外个人通风的标准手册,将人体头部高度处的风速大于1 m/s作为设计指标.提出2种喷嘴布置方案——分散布置和集中排列布置,设计5种工况,运用FLUENT软件进行数值计算.结果 分散布置方案,第一种工况下,头部最大风速仅0.39 m/s;第二种工况下,仅中间位置乘客能获得1 m/s以上的风速,两边的乘客基本无吹风.集中排列方案,第三种工况下,头部最大风速为0.9 m/s;第四种工况下,乘客1头部最高风速只能达到0.52 m/s.在个人通风量不变的前提下,工况5将喷嘴口径缩小为20 mm,乘客1头部处风速可达1.09 m/s.结论 作为民用飞机客舱内主通风系统的辅助调节手段,个人通风系统可以减轻乘客的闷热感,对于安装了下拉式行李箱的客舱,因其PSU空间狭小,导致喷嘴布置较为困难.根据计算结果,分散布置方式无法满足左右两侧乘客的需求.在喷嘴口径缩小为20 mm后,集中排列方式能满足所有乘客的需求,目前该方案已应用于某型民机客舱的个人通风系统.  相似文献   
142.
试验环境下耐高温噪声测量技术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针对试验环境下的耐高温噪声测量,介绍了加装冷却水套、光纤传声器、等离子体传声器以及声波导管等四种噪声测量技术,简述了每种技术的基本原理,并用实例介绍了每种技术的应用情况。其适用的环境条件不同,性能也有差别,工程应用时应根据具体试验工况进行相应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3.
基于热水解污泥酸化液定向驯化得到了稳定的PHA合成混合菌体系,分析了菌群特征与结构,研究了限制氮、磷、非挥发性脂肪酸(non-VFAs)物质和补料方式对PHA合成率以及相关组分对菌群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热水解污泥酸化液合成PHA的特有混合菌体系中优势菌属短枝单胞菌属(Brachymonas)占45%.限制酸化液中NH4+-N浓度PHA合成率从22wt%提高至25wt%,限制non-VFAs不仅PHA合成率可提升27%同时合成速率也提升了25%.酸化液中的NH4+-N、PC43--P和non-VFAs未对PHA合成菌群活性造成显著影响,但是高浓度挥发性脂肪酸(VFAs)会对菌群活性造成抑制.为降低高浓度VFAs的抑制采取分批补料策略可提高PHA合成率,分批补料(5次)PHA最大合成率较一次补料的28wt%提升至34wt%.因此,通过提高酸化液中VFAs占比及优化补料方式均可提升PHA合成率,热水解污泥酸化液生物合成PHA在未来工业化生产时具有很大发展前...  相似文献   
144.
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方法是工艺过程危险辨识的重要技术。在发达国家,HAZOP是装置危险辨识的通用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近几年来HAZOP技术也逐渐在国内得到认识和应用。介绍了HAZOP分析技术的方法及HAZOP技术在辽化恶臭气体处理装置的应用。分析表明,HAZOP技术是最适于装置工艺过程危险性分析的技术,值得在国内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5.
选取小麦秸秆(WS)为原材料,采用化学合成法向WS上引入了二硫代羧基,制备了一种新型重金属吸附剂二硫代羧基化小麦秸秆(DTWS),考察了DTWS投加量、振荡速率、pH值、吸附温度以及Cr(Ⅵ)初始浓度等对DTWS吸附Cr(Ⅵ)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吸附热力学、FTIR、SEM-EDS等方法探究了DTWS对Cr(Ⅵ)的吸附机制.结果表明,在振荡速率为200 r·min-1、吸附温度为30℃时,DTWS对Cr(Ⅵ)初始浓度为25 mg·L-1、pH值为6.0的含Cr(Ⅵ)水样吸附效果最好,最高去除率可达99.12%.DTWS对Cr(Ⅵ)的吸附更加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Langmuir模型,且DTWS对Cr(Ⅵ)的整个吸附过程是一个自发的放热过程.DTWS对Cr(Ⅵ)的吸附过程中主要发生了静电吸附、物理吸附以及包括氧化还原反应、配位反应在内的化学吸附,其中小麦秸秆中引入的二硫代羧基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6.
工业化与城市化背景下带来的严重环境问题和潜在环境风险已成为当代社会的日常景象,这要求人们更加理性地面对环境风险。但由于公众环境风险感知的差异,高环境风险感知引发的环境抗争、政策失败等过度风险反应现象已经屡见不鲜。因此,整体性地描绘环境风险感知的研究全貌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它既是实现有效环境风险治理的迫切需要,也是社会治理领域重要的现实课题。本文以西方环境风险感知经典研究的介绍为引,详述了环境风险感知研究变迁的历史后发现:西方环境风险感知研究体现了跨学科的特性,其对这一概念的认知和界定方式,呈现出从心理难题、文化结果到抗争过程的视角变迁。进一步分析发现:(1)受专业背景的干预,不同学科研究者对环境风险感知概念的认知呈现出"宽泛"与"严格"的明显分异;(2)环境风险感知的影响因素研究业已成为环境风险感知研究领域的核心议题。且产生出具有继起关系的三种解释:即"环境风险维度""个体特征维度""社会文化维度";(3)已有环境风险感知研究的理论取向遵循着从"技术决定"向"社会建构"转变以及从"事物逻辑"向"社群逻辑"更替两条演变主线。其研究在以下三个方面需要反思:多学科的研究进路和概念认知缺乏有效的对话与融合;多维度的结构性影响因素尚未形成整体性分析机制;理论取向的演变未曾实现研究的融合。文章最后展示了环境风险感知研究之于转型中国社会的意义。并且提出了社会治理和环境风险管理两个深具潜力的拓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7.
新型高分子絮凝剂对水中有机配位汞的捕集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刚  常青 《中国环境科学》2012,32(5):837-842
将二硫代羧基引入到聚乙烯亚胺中,制备出一种新型高分子絮凝剂聚乙烯亚胺基黄原酸钠(PEX).以含汞水样为处理对象,考察了水样pH值对PEX去除Hg2+效果的影响,并研究了水样中存在有机配位剂EDTA、柠檬酸铵以及氨基乙酸等时,PEX捕集Hg2+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pH值下,该絮凝剂对Hg2+均具有很好的捕集效果,Hg2+的最高去除率均可达到100%.pH值对PEX投加量有一定的影响,同样去除率下, pH值较低时,PEX投加量相对较多.水样中EDTA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会抑制Hg2+的去除,但增加PEX投加量会减弱或消除此影响.柠檬酸铵的存在会促进Hg2+的去除;而氨基乙酸的存在,在较低pH值下会促进Hg2+的去除,pH值升高时其对Hg2+的去除表现为抑制作用.絮体浸出实验表明汞的浸出率较低,PEX—Hg絮体具有很好的稳定性,不易引起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148.
根据深圳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体育场馆内座椅实际情况,对5种典型座椅材料进行了小型锥形量热计试验,并按座椅的布置形式开展了全尺寸火灾试验.通过实体试验,得到座椅燃烧时的火灾热释放速率、烟气生成率、点燃时间、CO/CO2生成率和平均比消光面积等燃烧特性参数,为科学分析大运会体育场馆座椅的火灾危险性提供科学的基础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进而提出消除、预防或降低座椅火灾风险、提高场馆消防安全等级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9.
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以及煤炭资源消耗量的日益增加,矿区高等级公路网络越来越密集,高等级公路下采煤已成为必然趋势。而近年来由于路下采煤对公路造成破坏的案例频频出现,这不仅给国家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也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针对我国公路下压煤量较大,矿区公路破坏现象严重,采动影响下公路路基路面观测站布设方法研究甚少的现状,根据高等级公路路基路面自身的特点,分析了地下开采对矿区公路路基路面造成的破坏形式,并根据预计结果,提出了开采影响下高等级公路路基路面观测站的布设方法,并以某矿区一高等级公路为例,通过FLAC3D数值模拟,提取路基路面上原设计观测点的移动变形值,并将其与实测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二者的最大下沉值仅相差200mm,在误差允许范围内。这为说明和验证上述提出方法的正确性和合理性提供了依据。此外,为了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保护劳动者人身财产安全,提出了采动影响下公路路基路面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50.
北京冬季一次重污染过程的污染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研究北京冬季重污染过程的污染特征及形成原因,选取2013年1月9~15日一次典型重污染过程,对污染期间气象要素、大气颗粒物组分特征和天气背景场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此次大气重污染过程中PM10和PM2.5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347.7μg/m3和222.4μg/m3,均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规定的日均二级浓度限值.重污染时段PM2.5中NH4+、NO3-和SO42-质量浓度之和占PM2.5质量浓度的44.0%,OC/EC的平均比值为5.44,说明二次无机离子和有机物对此次污染过程中PM2.5贡献较大.稳定的大气环流背景场、高湿度低风速的地面气象条件和低而厚的逆温层导致北京地区大气层结稳定,加上北京三面环山的特殊地形结构,是造成此次大气重污染过程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