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8篇
安全科学   22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33篇
综合类   120篇
基础理论   18篇
污染及防治   22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生活垃圾焚烧中重金属行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垃圾中的金属以氧化物、氮化物、碳化物及其它形态转移到焚烧产物如烟气、飞灰和底灰中,需严格控制焚烧过程中重金属的排放,故清楚了解金属在焚烧中的行为是很必要的。经研究发现,飞灰中重金属含量远远大于底灰中的含量,因此以垃圾焚烧飞灰中重金属的稳定化处理为目标,分析了目前国内外处理垃圾焚烧飞灰的方法和重金属在各种影响因素下的行为,并进行了比较,为飞灰的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2.
选择闽江河口鳝鱼滩芦苇与短叶茳芏空间扩展前的芦苇湿地、短叶茳芏湿地以及二者空间扩展过程中的交错带湿地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空间扩展过程中不同湿地植被的钒(V)生物富集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空间扩展影响下不同湿地土壤的V含量在0~40 cm土层均表现为芦苇湿地 > 交错带湿地 > 短叶茳芏湿地;芦苇湿地和交错带湿地土壤的V含量垂直变化特征较为一致,并均于40~50 cm土层出现较高值.芦苇与短叶茳芏的空间扩展整体增加了交错带湿地土壤的V含量,其均值相比短叶茳芏湿地增加了8.69%,而相比芦苇湿地仅增加0.21%.空间扩展主要通过改变湿地土壤的颗粒组成、EC以及植物的生物量、株高和密度来影响土壤的V含量分布.芦苇与短叶茳芏的V生物富集特征呈相反变化,这与二者竞争过程中植被生态特征改变以及其对V的竞争利用方式有关.此外,不同湿地植被均以根的V富集能力最强,且交错带短叶茳芏的V生物富集能力要高于交错带芦苇,这与二者在竞争生境中对V的吸收利用与转运的差异有关,交错带短叶茳芏可用于未来受V污染湿地修复的备选物种.研究发现,芦苇与短叶茳芏为应对空间扩展过程中的竞争可能采取不同的V富集策略,前者通过将富集到根中的V优先转运至光合器官(叶)的方式来保持相对竞争优势,而后者通过将富集到根中的V大量转移到地上主体(茎)的方式来抗衡来自芦苇的竞争.  相似文献   
203.
垃圾焚烧烟气调查及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生活垃圾日益增多,人均日产垃圾1kg左右,并且以每年不低于8%的速度递增,2000年我国城市垃圾清运量达1.5亿t。目前我国城市垃圾约有一半未经处理,  相似文献   
204.
泥炭纤维素δ13C变化是反映气候干湿变化的一个重要气候代用指标,但泥炭纤维素的提取工序复杂,因泥炭胡敏酸提取方便,为了探索泥炭胡敏酸δ13C对古气候的指示意义,对金川泥炭胡敏酸δ13C与泥炭纤维素δ13C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胡敏酸δ13C序列变化与纤维素δ13C序列变化非常相似,且胡敏酸δ13 C序列的变化更为明显,胡敏酸δ13C值对古气候的干湿变化也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但应用时要慎重。  相似文献   
205.
在1350±10℃的焚烧温度下对昆明市城市生活垃圾进行了熔融焚烧试验,结果表明:减容减量化良好,排渣通畅,O、Si、Ca、Al、Fe为构成灰渣的主要元素,检测到的重金属元素含量符合国家排放标准,灰渣呈碱性,二次污染物的产生与焚烧温度、稳定性有关。  相似文献   
206.
通过定位试验 ,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研究了荒坡地种植龙须草对土壤理化性状、草地小气候环境和水土流失等的影响。结果表明 ,种植龙须草能降低土壤容重 ,提高土壤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 ,改善土壤通气透水性能 ,增加土壤贮水量 ,降低土温 ,减少水土流失 ,提高土壤肥力 ,可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207.
腐殖化度作为气候代用指标首次用于我国泥炭的古气候研究 ,较好的记录了红原地区全新世的气候变化。对红原泥炭14 C测年和腐殖化度分析 ,获得了距今 12 0 0 0年较高分辨率红原地区气候变化记录 :11.815~ 10 .9kaB .P .,气候干冷 ;10 .9~ 5 .6kaB .P .,气候湿暖 ;5 .6~ 3.9kaB .P .,气候干冷 ;3.9~ 1.7kaB .P .,气候干冷、湿暖波动 ;1.7~ 0kaB .P .,气候干冷。总体而言 ,大约 5 .6kaB .P .是红原地区由早中全新世的湿暖气候向晚全新世干冷气候变化的转折点。同时 ,红原泥炭记录的降温事件在北半球具有普遍性 ,反映了青藏高原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  相似文献   
208.
低温热解生物质与煤共燃的污染性能和经济性能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简要说明生物质与煤共燃意义的基础上,对低温热解生物质和煤共燃的污染性能和经济性能进行了研究和评价。认为低温热解生物质(锯屑、谷壳和花生壳)与煤共燃能够减排CO2、CH4等温室气体及NOX和SO2等大气污染物,减排重金属污染物和其它微量有毒有害元素;同时,二者共燃可以在运输成本、存储成本、电厂生物质处理费用、设备改造费用和节约煤炭等方面降低电厂的运营成本,但也可能在生物质低温解产品加工上提高生产费用以及在因燃用热解生物质可能造成的积灰结渣上提高设备维护费用。可以预见,生物质与煤共燃的研究将是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209.
粉煤灰利用研究现状及其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在参阅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粉煤灰的性质和研究现状,结果表明,粉煤灰的主要利用渠道仍然是水泥行业,同时指出,以环境保护为导向环保型产品高附加值产品的托贝莫来石、沸石和多孔陶瓷型产品的开发将成为未来粉煤灰利用的主导产品。  相似文献   
210.
硝化细菌的固定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谢冰   《上海环境科学》2003,22(1):19-23
通过对呼吸速率的测定,比较了3种不同的硝化细菌包埋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海藻酸钠包埋法最佳。考察了海藻酸钠法固定的硝化细菌与游离的硝化细菌在不同温度下硝化速率的大小,发现固定化的硝化细菌比游离的硝化速率高,表明其具有抗低温能力的特点。通过对富营养化水体进行的降解试验表明,所得结果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