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0篇
安全科学   39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86篇
基础理论   24篇
污染及防治   17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16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21.
秸秆与氮肥配比对农田土壤内外源碳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秸秆配施氮肥调节C/N比不仅影响外源秸秆的矿化,也影响内源土壤有机碳(SOC)的分解(即激发效应),因此研究秸秆与氮肥配比对土壤内外源有机碳分解的影响,对于农田温室气体减排和土壤肥力提升具有双重意义.本研究以山东桓台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为了探究秸秆与氮肥的配比对秸秆与SOC分解的影响,在不同氮肥水平下,采用13C标记玉米秸秆进行室内土壤培养32周,设置4个处理:CK、秸秆(S)、秸秆+低量尿素(SN1)和秸秆+高量尿素(SN2).在整个培养期进行16次动态取样,借助13C两元线性模型,拆分土壤释放CO2中源于秸秆和SOC的比例.结果表明,随着培养时间的进行,SOC分解对土壤释放CO2的贡献呈先减少后升高的趋势,相反,秸秆矿化对土壤释放CO2的贡献呈先升高后减少的趋势,到培养期末,SOC和秸秆分解对土壤CO2释放的贡献分别为0.84~0.86和0.14~0.16;在整个培养期,施氮对秸秆累计分解的影响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高氮和低氮施用对秸秆分解的促进程度最高分别为15.8%和7.9%,经历整个培养期,低氮抑制秸秆幅度达到7.1%,而高氮呈轻度促进秸秆分解的趋势(0.7%).在整个培养期,秸秆配施不同氮量对SOC矿化的激发效应程度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在第7 d取样达到最高为55%~148%,并且随着施氮量增加而升高,随着培养时间的进行,各处理的激发效应程度趋于相等,约为50%.因此,秸秆配施氮肥调节C:N不仅影响外源秸秆对SOC的贡献,也影响内源SOC的分解,进而影响土壤碳的固持,经过整个培养期,土壤残留秸秆碳不能完全补偿因激发效应导致SOC的损失,导致SOC库的净亏损.  相似文献   
122.
以高效阴极和形稳阳极为基础构建了电催化同步氧化还原脱氮体系,在还原硝酸盐的同时实现总氮的去除.同时,以电镀锌酸洗废水为例进行了连续流电化学脱氮研究,考察了电流密度和水力停留时间对脱氮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电流密度为7.5 mA·cm-2和水力停留时间为3 h的条件下,硝酸盐氮及总氮去除率分别为89.0%和88.6%,N2选择性达到99.3%以上.通过对体系稳定性的考察,发现随反应时间的延长阴极的还原效率逐渐降低,但对阴极极板进行酸洗后用砂纸清理阴极表面可使体系脱氮效能恢复至初始状态.自由基淬灭试验表明,阴极的直接还原作用为体系中硝酸盐的主要还原机制.  相似文献   
123.
研究采用混凝-CASS法处理开心果加工废水。试验结果表明,混凝处理中混凝剂PAC的处理效果优于PFS,其最佳pH范围为7~10,最佳投药量为175mg/L。以PAC为混凝剂处理后的废水采用CASS法进行生化处理,在曝气12h的条件下,CODCr和BOD5去除率分别为94.4%和96.1%,最终出水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124.
含酚废水来源广、数量多,对人体和动植物都有很大的危害,因此..必须对舍酚废水进行有效的处理。综述了含酚废水的处理技术和处理结果,特别是对生物法处理含酚废水的现状与发展进行了介绍和评述。  相似文献   
125.
王开文 《化工环保》1993,13(5):266-270
根据物料平衡原理,推导出了稳态下A/O流程中含氮污染物排放浓度的计算公式,并与实测值进行了比较;探讨了不同工况下氮污染物可能的排放状况。  相似文献   
126.
本溪水泥厂牛毛岭石灰石矿,厂区与矿区之间为本溪煤矿及采屯煤矿开采区、明清以来的老采区及矸石堆积区。其间运输采用的架空索道1969年建成,1970年正式投产。该架空索道系双线循环式,全长3.83km,设计运输能力为60万t/年,年工作日290天,运输量118t/h,采用0.8m~3的矿斗(自重570kg,载重1120kg),发斗时间间隔34.2s,驱动装置为双槽立式,装矿站与卸矿站仓的容积分别为1280m~3和200m~3。该索道现有2个双张站,双锚站、装矿站和卸矿站各1个,支架由原设计的25个,历经使用、调整、改造、维修变为27个。支架间最大爬坡度为15.4%,间距20~  相似文献   
127.
考虑到我国公路路线设计规范中停车视距计算未涉及弯道参数及路面凝冰引起的路面摩阻系数降低等严重危害车辆行驶安全的因素,以AASHTO模型为基础,通过分析弯道路段车辆行驶时的受力、路面摩阻系数、超高、圆曲线半径等因素推导了凝冰路面弯道路段停车视距计算模型,得出了最不利情况下凝冰路面弯道路段停车视距参考值。当路面发生凝冰现象时,若车辆以交通安全法规规定的冰雪路面最高车速30 km/h行驶,通过对比该行驶速度下凝冰路面弯道路段停车视距与我国规范规定的停车视距可知,没有发挥道路的最大通行能力。以现有道路设计采用的停车视距反算出在役路面发生凝冰现象时的安全行车控制速度,为凝冰路面弯道路段车辆安全行驶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8.
为解决传统评估方法无法同时反映牵引变电所运行风险的模糊性和随机性的问题,将云理论中的云重心评估法运用于京津城际高速铁路某牵引变电所运行风险评估中。通过建立该牵引变电所运行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实现了从管理、人员、设备、环境4个方面的牵引变电所运行风险水平定性概念向定量表示的合理转换,并引入联盟博弈思想对各指标进行组合赋权,进而对该牵引变电所运行风险现状进行综合评估。结果表明,该方法直观可行,评估结果符合客观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29.
Gd2O3-NiO 共掺对钇稳定氧化锆材料热物理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Gd_2O_3-NiO共掺对钇稳定氧化锆材料热物理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制得Gd_2O_3-NiO共掺YSZ陶瓷材料。分别利用XRD、扫描电镜观察、激光导热仪、傅立叶红外光谱仪对陶瓷材料的晶体结构、微观结构、热扩散系数及红外透过率进行表征,并对其热导率进行分析。结果 Gd_2O_3-NiO共掺YSZ后,陶瓷材料单斜相含量减少,室温至1300℃的热导率相比YSZ降低,在2.5~5μm波长范围内红外透过率降低。结论 Gd_2O_3-NiO共掺对YSZ陶瓷材料热导率的影响机理为掺杂Gd_2O_3和NiO导致YSZ中单斜相(M)、四方相(T)和立方相(C)含量发生变化,同时YSZ晶格发生畸变。对YSZ辐射传热的影响机理为通过在YSZ中掺杂过渡金属元素Ni使陶瓷材料吸收特定波长的光,进而有效地降低在2.5~5μm短波长的红外透过率,降低其高温下的红外辐射传热。  相似文献   
130.
小气候自记图图像数据采集的数字化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digital image processing,DIP)和算法获取小气候自记图图纸上数据的方法,解决了此类图纸中弧形时间轴变成直角坐标轴的问题,并且提高了数据的获取量,基本方法是利用图象软件Imagetool中的“Point”功能获取小气候自记图图象上的记录曲线上点的像素值,然后通过我们给出的算法转换成相应的数据资料,步骤包括:自记图纸扫描、自记图纸的图像纠偏、事件数字化、时间轴的标准化、温湿度的计算、现场时间的计算、时间和数字化图形一致性生成。同时通过实例比较和分析说明了手工与DIP方法在数据取样密度和表现性能差异上的来源。图4参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