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24篇
安全科学   49篇
环保管理   13篇
综合类   80篇
基础理论   19篇
污染及防治   20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作者认为人类社会活动的动力,是通过利用周围环境的资源(食物、化石燃料等)获取能量的,它很少能直接利用太阳能。根据普里高律的耗散结构理论,如果进入地表的负熵流总数一定,那么人类社会系统从周围环境中吸入的负熵越多,它本身的熵值就越低,即向有序化发展。反之,环境熵值就越高并向无序化发展,其结果就是目前所看到的地表环境被严重破坏的景象。因此,环境的变化是地球高度发展到人类社会所产生的必然结果。如何解决人类社会的发展与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呢?作者提出把人类社会系统划分为三个子系统,即人类生活系统,农业生产系统和工业生产系统。将这三个子系统在地表分置不同地点,让它们彼此间边界明显地分离开来,从而建立起一种  相似文献   
32.
本文从理论上进行分析,并提出未来地表环境“分室化”管理模式的设想.尽管这是一种主观的理想,但却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向,是朝向文明、舒适、安宁、清洁无害的目标迈进.只要将工业、农业、人类生活这三个子系统有序化地进行协调,生态平衡是无疑的.  相似文献   
33.
自然环境系统中的物质多以混合形式存在,其化学过程比化学实验室中的纯物质反应要复杂得多,地球化学研究的目的就在于揭示这种复杂的多因素控制影响下物质的化学运动过程。随着表生地球化学(景观地球  相似文献   
34.
鼎湖山针阔叶混交林生态系统水文过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尹光彩  周国逸  王旭 《生态环境》2005,14(4):473-477
以鼎湖山针阔叶混交林(以下简称混交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不同降水特征下森林生态系统水文过程,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的降雨特征决定了不同的降雨过程和穿透雨过程,混交林生态系统穿透雨累积增加曲线与降水量的累积增加曲线变化是同步的;(2)2002年7月27日-28日特大暴雨最大降水量、最大穿透雨量分别为122.8nn和104.9mm,且穿透雨最大值出现的时间滞后于降水强度最大值出现的时间1h;(3)8月18日-20日特大暴雨,穿透雨量累积增加曲线与大气降水的累积增加曲线非常相似,且穿透雨最大值出现的时间略滞后与大气降水最大值出现的时间;(4)中雨时降水累积量达到最大值(59.6mm)与穿透雨累积量达到最大值(43.6mm)的时间一致;(5)树干流和地表径流量与大气降水量的累积变化曲线并不是完全同步的,在一定的降水量范围内,树干流量和地表径流量随着大气降水量的增加而增加;(6)无论是特大暴雨还是中雨发生时,即使在特大暴雨影响下,树干流(2.3~16.4mm)和地表径流(1.6~8.8mm)量都很小,系统具有很强的保水保墒能力;(7)混交林穿透雨强度变化过程基本取决于大气降水强度变化,树干流强度和地表径流强度数值很小且变化过程不明显。  相似文献   
35.
了解不同密度油松人工林对土壤含水量(soil moisture,SM)及其时间稳定性的影响,对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促进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在华北土石山区北京八达岭林场内分别选取阴、阳坡的高、中、低3个密度等级油松样地,观测0~60 cm土壤深度SM,统计分析不同林分密度对剖面SM的影响,并采用平均相对偏差(MRD)、标准差(STD)和时间稳定性指数(ITS)等指标分析SM的时间稳定性。结果表明:(1)当水分环境条件较好时(如阴坡)密度对SM没有显著影响,只在水分条件较差情况下(如阳坡或平水年)不同密度间SM差异才有一定体现;(2)从SM剖面分布看,密度越高表层(0~20 cm)SM越低;而阴坡次表层(20~40 cm)和深层(40~60cm)则SM随着密度增大而增大,表明阴坡油松植被密度的增大并没有引起显著的土壤干旱;(3)高密度STD值更低,SM较为稳定,且该现象在阳坡更明显。总体来看,随着SM增大,阴坡和阳坡ITS不同程度增大,但阳坡较阴坡ITS分布更为分散,ITS均值较大,而阴坡ITS分布更为集中,均值相对较小,进一步证实阴坡密度增大并没有引起显著的土壤干旱。因此,该地区种植密度对阳坡SM及其稳定性影响更明显,阳坡宜采用低密度林分种植。  相似文献   
36.
列举了加氢装置开工过程中HSE危害识别及风险控制措施,指出了HSE管理在加氢装置开工过程中必须要体现务实并具有可操作性的管理特点,总结了加氢装置开工过程中的HSE管理工作体会.  相似文献   
37.
人工浮床作为一种有效、经济、新型的地表水生态修复技术,已被许多国家成功地应用于地表水的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中,成为目前水环境综合治理领域研究和应用的热点,主要依靠植物、微生物和水生动物的共同作用实现对水体的净化.概述了人工浮床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工程应用实例,对处理效果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展望了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8.
利用长江中下游地区监测站点1950~2009年逐日水文监测数据及1995~2010年水质分析资料,结合Spearman相关分析和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法,分析了长江中下游江湖关系演变对洞庭湖水质变化影响,并面向洞庭湖水环境安全提出一系列调控措施,旨在为洞庭湖地区水质改善提供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9.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品住及生态环保意识的逐步提高,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开始朝着强调环境景观的文化性、艺术性、共享性和均好性、"赏心悦目+实用价值"、"鲜活风情+建筑特色"、"植物布局+水景点缀"、"一步一景+季节变幻"等方面发展.  相似文献   
40.
要搞好企业安全工作,必须从抓班组安全管理做起,从教育入手,提高班组成员(特别是班组长和安全员)安全知识水平和安全操作技能,端正安全态度。通过提高班组安全素质,增强遵章守纪的自觉性,使班组安全管理水平提高,企业工伤事故频率降低。否则,好的安全规章制度、规程也难以在班组落实和实施。怎样搞好班组安全教育,笔者有以下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