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14篇
安全科学   17篇
废物处理   1篇
综合类   113篇
基础理论   15篇
污染及防治   6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1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臭氧-紫外预处理对高有机物原水混凝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以腐殖酸为模型污染物,分别考察了臭氧氧化、紫外照射及臭氧-紫外联合预处理过程对高有机物原水混凝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预处理方式均对原水中的溶解性腐殖酸具有明显的矿化作用.紫外及臭氧-紫外联合预处理还对后续的混凝过程具有强化作用.随着臭氧投量的增加和紫外照射时间的延长,混凝过滤出水的TOC和浊度呈明显下降趋势.当臭氧浓度(O3/C)达到9.0 mg/mg时,预处理对腐殖酸的去除率可以达到47%,过滤出水TOC含量为3.5 mg/L,浊度为2.6 NTU;紫外光照射3 h可去除原水中52%的溶解性有机物,其出水TOC为2.0 mg/L,浊度低于1.0 NTU.臭氧-紫外联合预处理后的混凝效果要明显优于二者单独作用的系统.在联合预处理系统中,当预臭氧浓度(O3/C)为1.0 mg/mg紫外照射时间为1 h时,过滤出水TOC为2.6 mg/L,且浊度低于1.0 NTU.不同预处理条件下的矿化作用主要是通过.OH实现的,同时.OH还对溶解性腐殖酸的团聚结构产生破坏作用,使其稳定性降低,从而促进了混凝过程对有机物的去除.  相似文献   
182.
石油集输系统中硫酸盐还原菌的分布和多样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罗丽  刘永军  王晓昌 《环境科学》2010,31(9):2160-2165
分别用亚甲蓝比色法、MPN法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方法,研究中国长庆油田(陕北)石油集输系统中原油和水样中H2 S的分布以及硫酸盐还原菌(SRB)的分布和多样性.结果表明,从油井井口经石油计量站再到石油综合处理站的集输系统中,原油中H2S的含量依次为105.80、99.70、24.57 mg.L-1;SRB的数量依次为98、300、680 CFU.100 mL-1.水样中H2S的含量依次为1.13、2.80、3.49 mg.L-1;SRB的数量依次为9 500、40 000、76 000 CFU.100 mL-1.集输系统中水样中SRB的数量平均为原油样品的100倍以上.原油井口中高浓度的H2S抑制了SRB的生长,SRB数量较少;随着H2S浓度的降低,抑制作用削弱并消失,使集输系统中SRB的数量逐渐增加.水样中H2S初始浓度较低,SRB数量较多,系统中H2S的含量随着SRB数量的增大而逐渐增多.由16S rRNA基因的序列分析表明,能够同时在水样和原油样本中检测到与脱硫弧菌属(Desulfovibrionaceae sp.)以及脱硫球菌属(Desulfococcus sp.)相关的SRB基因序列.但是,在水样中能够检测到与脱硫念球菌属(Desulfomonile sp.)、脱硫弯杆菌属(Desulfotomaculum sp.)和脱硫八叠球菌属(Desulfosarcina sp.)相关的SRB基因序列,而在原油样本中未检测到.在石油集输过程中由于环境条件的变化,水样和原油样品中SRB的多样性都有一定的增加.  相似文献   
183.
通过对宝鸡市水资源现状和各行业水资源利用情况的分析得出,该市地表水含沙量高、水质污染严重,地下水开采过度,导致水资源严重短缺.同时,结合宝鸡市需水量发展趋势和城市供水发展规划,预测2010年和2020年宝鸡城市需水量分别为82.84×104 m3/d和133.41×104 m3/d;并对水资源供需问题作了详细分析,指出2010年和2020年宝鸡城市短缺水量为10.84×104 m3/d和61.41×104 m3/d.最后,针对水资源利用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适合宝鸡城市用水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对策,即再生水回用、节水、开发外调水资源以及水资源管理等.  相似文献   
184.
造粒流化床颗粒污泥对溶解性有机物的吸附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造粒流化床对污染物的去除是由混凝沉淀和物理吸附协同作用完成的,然而对于溶解性污染物,混凝沉淀的效果不明显,根据作者的实验分析,物理吸附在溶解性污染的去除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作者利用静态实验的方法对流化床颗粒对葡萄糖的吸附和扩散传质过程进行了分析,并采用Langmuir方程、Freudlich方程和Weber-Morris颗粒扩散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颗粒对葡萄糖的吸附等温过程与Langmuir方程有很好的吻合性;颗粒对葡萄糖的吸附速度与颗粒内部的扩散过程有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5.
不同来源溶解态腐殖酸与Cu2+作用的荧光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三维荧光等高线图以及其所确定的荧光峰荧光强度随溶液化学条件的变化,研究不同来源溶解态腐殖酸与Cu2+作用的荧光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溶解态天然腐殖酸中主要存在二类发射荧光的有机物官能团能与Cu2+发生络合作用。位于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分别为271~281 nm和335~351 nm的荧光峰1所代表的有机物官能团是与Cu2+发生络合配位的主要点位;pH值为4~6时,其络合受pH值影响较显著;而受溶液离子强度影响较小。位于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分别为223~246 nm和335~371 nm的荧光峰2所代表的有机物官能团与Cu2+的络合作用受溶液pH值影响较小,受溶液离子强度影响较显著。溶解态商品腐殖酸荧光峰1′所代表的有机物官能团与Cu2+的络合作用荧光特性,与天然腐殖酸荧光峰1所代表的有机物官能团和Cu2+络合作用荧光特性相似,在pH值为3~7时,其络合受pH值影响较显著。  相似文献   
186.
将A2/O生物处理单元与MBR相结合构建了的处理能力为2 000 m3/d的A2/O-MBR工艺,并应用于缺水地区校园生活污水的处理与回用。该系统运行稳定,运行阶段的实验结果表明,在进水COD为100~200 mg/L、NH4+-N为19~33 mg/L、TN为25~43 mg/L、TP为3~5 mg/L和低碳氮比的情况下,出水水质优于《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 (GB/T 18920-2002) 的要求,且全部用于杂用及校园绿化等。经分析该工艺运行成本为0.96 元/m3,每年可节省自来水73万t,获得较好的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7.
好氧堆肥反应器对人粪便堆肥中温降解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控制温度为(35±2)℃,以新鲜锯末为空白载体,在控制含水率为55%~60%和强制通风的好氧条件下,进行为期15 d的实验,进行了人粪便好氧堆肥的中试研究,重点分析了在堆肥过程中有机物的降解、氮素的迁移转化规律及生物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粪便中有机物含量在前2天稍微上升,然后迅速下降,最终去除率为71.82%;随着NH3-N释放量的增加,堆料中Ntot含量从第4天开始减少,最终损失 22.61%,其中Norg损失占74.35%,NH3-N占23.52%;所损失的氮素有91.66%以氨氮的形式释放。粪便中的有机物和氮的含量能在8~10 d后达到稳定,且堆体无臭味;粪便中溶解性有机物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营养物质,因此生物量变化的过程与有机物降解的有着紧密的联系;病原菌在堆肥过程中得到有效去除,表明该反应器堆肥的无害化。  相似文献   
188.
复合式膜生物反应器中胞外聚合物提取方法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高速离心法、超声法、阳离子交换树脂法(CER)、加热法4种方法提取复合式膜生物反应器(HMBR)中污泥胞外聚合物(EPS),利用化学分析方法结合三维荧光光谱法(EEM)和凝胶渗透色谱法(GPC)对4种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采用60℃,30 min加热提取效果最好,而且对细胞破坏小.通过三维荧光光谱图表明4种方法对于类富里酸均有较好的提取效果;对于类腐植酸和类蛋白质,热提取法优于其他3种方法.凝胶渗透色谱法分析表明4种方法提取的EPS分子量(MW)分布变化差别不大,分子量分布范围为100~1 000 000,主要集中在100 ~ 10 000之间.  相似文献   
189.
采用投加悬浮填料的复合式膜生物反应器(HMBR)中试装置处理校园生活污水,考察其对有机碳和氨氮的去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反应器具有较好的污染物去除效果,HMBR对COD的平均去除率为88%,对氨氮的平均去除率超过97.5%。采用比耗氧速率(SOUR)来表征活性污泥的生物活性,SOUR随着有机负荷的变化逐渐从80 mg/(kg.min)降到30 mg/(kg.min)。实验过程中,经历有机负荷率(OLR)和氨氮负荷率(NLR)的变化,结果显示,其对污泥特性和膜污染速率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0.
通过与乙酸钠的对比,首先监测了厨余发酵液作为SBR外增碳源,对反应器氨氮去除的影响,然后利用批式实验方法,研究了2种碳源的投加量与活性污泥KLa、OUR的关系。结果显示,厨余发酵液的投加会引起SBR出水氨氮的浓度,小幅度升高到0.9 mg/L,乙酸钠的投加对SBR出水氨氮浓度影响不大;随着厨余发酵液和乙酸钠投加量的不断升高,饱和DO、KLa都会下降,并且,厨余发酵液对混合液氧气传递能力的影响要小于乙酸钠,当投加量为300 mg/L COD当量时,反应器DO仍可维持在6 mg/L,满足硝化作用对DO的要求;厨余组OUR比乙酸钠组小25.1%,其中,AOB耗氧阶段OUR比乙酸钠小52.3%,说明厨余发酵液的投加对硝化菌活性,尤其是AOB的活性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