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安全科学   2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10篇
基础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1.
以某2×330 MW亚临界燃煤锅炉为研究对象,应用数值模拟研究了低负荷下两种一次风掺烟烟气再循环方案对炉内煤粉燃烧以及NOX生成规律的影响,耦合锅炉热力计算研究了SCR入口烟温的变化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合理掺烟方式以及掺烟比能有效降低炉膛出口NOX浓度,提高SCR入口烟温,但掺烟比例过大会影响炉内煤粉正常燃烧;较优的掺烟方案为一次风掺烟20%,同时维持空气量不变,此时炉膛出口NOX排放质量浓度降低了18.29 mg/m3,SCR入口烟温提高了15℃。采用一次风掺烟能有效控制低负荷下锅炉NO_x生成及烟气中的排放。  相似文献   
12.
13.
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养分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2010年在丹江口库区坡耕地进行了保护性耕作试验,观测了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坡耕地土壤养分和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在改善土壤养分和碳库管理指数上存在差异",免耕+秸秆覆盖"(NTS)在土壤全量养分和速效养分的保持上均表现出了相对较好的效果。相对于传统的坡耕地种植模式,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可以显著改善土壤碳库管理指数,促使土壤系统向着良性方向转变,其中改善措施以"免耕+秸秆覆盖"(NTS)最为明显,相对传统耕作(T)增加了32.73%,其次为横坡垄作(CSP),最后为免耕(NT)。  相似文献   
14.
为分析城市化进程导致的城市生态环境问题,采用不透水表面覆盖率(impervious surface coverage,ISC)作为宏观地理指标表征昆明市城市化水平,以ρ(PM2.5)反映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大气环境问题,基于不同空间尺度和空间数理统计研究了ISC与ρ(PM2.5)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2000-2015年,昆明ISC从9.36%增至16.37%,ρ(PM2.5)年均值从17.12μg/m3增至28.63μg/m3,并且二者空间分布总体一致.从乡镇尺度分析,乡镇ρ(PM2.5)和ISC具有显著空间自相关性,二者2015年Moran's I指数分别为0.58和0.29(P < 0.001),具有显著正相关性(R2=0.803,P < 0.001).当乡镇ISC>5%时,有58.14%(25/43)的乡镇已污染[ρ(PM2.5)>25μg/m3];当乡镇ISC>10%时,有71.43%(25/35)的乡镇已污染;当乡镇ISC>25%时,有100%(26/26)的乡镇处于污染状态;但当乡镇ISC < 5%时,所有乡镇的ρ(PM2.5)都低于25μg/m3.从站点尺度分析,所有站点旱季比雨季污染严重;主城区站点(ISC高)比城郊区站点(ISC低)污染严重,其中前者季节变化为冬天>春天>秋天>夏天,后者为春天>冬天>夏天>秋天;站点缓冲区ISC与ρ(PM2.5)的相关性显著(R2=0.893,P < 0.001).研究显示,未来中国新型城市化建设中应当考虑城市不透水表面比例和空间分布,保证新型城市拥有足够的绿色空间,建设生态城市.   相似文献   
15.
王桂林  张炜 《环境科学》2019,40(8):3447-3456
为推动绿色生态城区构建,基于2000~2015年城市分类数据,研究中国城市扩张以及城市空间特征变化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得出中国城市扩张(人口、经济和地域面积扩张)以及城市空间特征[人口密度、城市空间紧凑度(compact index,CI)、不透水覆盖率(impervious surface coverage,ISC)、植被覆盖率(NDVI)和夜间灯光指数]变化与PM_(2.5)污染显著相关,相关强度顺序为夜间灯光指数 CI人口密度 ISC城市地域扩张≥城市人口扩张 NDVI;夜间灯光指数与PM_(2.5)变化关系最明显,相关系数R为0. 77,具有强相关性,表征经济发展对PM_(2.5)的影响最大;城市CI和人口密度与PM_(2.5)变化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 66和0. 55,中强相关. 2010~2015年期间,城市扩张、城市空间特征变化、城市空间特征异质性变化对PM_(2.5)浓度变化总贡献率为80. 30%.城市空间特征变化的贡献率最高为55. 00%,城市空间异质性的贡献率为25. 60%,均大于2010年基础城市特征的贡献率5. 70%. 2000~2010年期间,城市空间特征变化对PM_(2.5)浓度变化贡献率为39. 30%,城市空间特征异质性的贡献率分别为14. 90%,均大于2000年基础城市特征的贡献率3. 70%.结论表明未来城市转型发展中,构建绿色生态城区应充分考虑城市空间布局、城市空间特征变化,把城市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降到最小,实现低碳循环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6.
二甲苯胺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其生产过程中每生产1kg二甲苯胺,约产生1.7kg废酸,2.2kg硝苦物洗涤废水,0.3kg加氢还原水,70g残渣等。经试验表明,用产品起以废酸,可使废酸中硝基物浓度从107降至20mg/L,并可回收大部分废酸供利用,硝化废水和还原废水各进行二级萃取后,硝基物和二甲苯胺去除率均在90%以上,废渣用焚烧法处理,各项指标均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17.
综述了对苯二甲酸 (TA)及其生产废水的生物毒性 ,并对相关的毒性控制技术进行了讨论。这对研究开发高效处理TA生产废水技术 ,维护人体健康与生态安全 ,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对苯二甲酸及其生产废水的生物毒性与控制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对苯二甲酸(TA)及其生产废水的生物毒性,并对相关的毒性控制技术进行了讨论。这对研究开发高效处理TA生产废水技术,维护人体健康与生态安全,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通过环保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和增强服务功能,促进了当地有机食品健康快速地发展,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同时改善了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0.
光催化氧化技术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综述了光催化氧化技术在污水治理领域的应用现状,总结了在修复地下水,染料废水,含油废水,杀菌消毒,难降解农药,废水表面活性剂等方面的国内外现状,指出该技术是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高级氧化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